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发布时间:2016-08-04 08:50
论文摘要 藏族宗教文化是推动藏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经济发展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的教派分支及含义规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后,提出了贯彻宗教信仰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观点,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论文关键词 宗教 社会主义 文化
藏族宗教文化是推动藏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经济发展和文化继承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必将向世俗化、民俗化转变。无论是信仰宗教的或者是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广大公民,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都作出过自己的历史贡献。已经形成团结、平等、互助、和谐、以人为本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建设、共同繁荣、共享成果。因此;藏区的宗教和习俗都不可回避的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的需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以后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的,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一直密切关注我国的宗教问题,并积累和总结了一系列的管理经验和发展经验,要想推动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就必须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我们国家在宗教问题上提出并制定一系列利于宗教发展的政策,并且以“法”的形式加以规范。事实证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和重视宗教工作,要求我们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一、 在藏传佛教的教派分支及含义规律中寻找相适应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主要三大宗教。藏传佛教又被叫做 藏语系佛教,它盛行于我国藏族居住地区。藏传佛教简单讲就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以普度众生为目的,希望人们拥有一颗向善、慈悲之心,从而让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以不分等级、种族为特色,它又分五大派系。
宁玛派:这个派系的命名是由翻译而来的,具有古老的意思。这就与新形成对比。宁玛派即古派或旧宗派,是相对于“新派”而言的。最初在公元八世纪中,吐蕃王赤松德赞时,初由印度译传入藏地,经印度佛学家白玛穹乃加以宏扬俗以此派所着袈裟僧帽均尚红帽,故称之为红帽。前弘期是宁玛派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教法仪轨在这个阶段发展得较为完善。然而其他宗派主要是在后弘期发展起来的,它们是在前弘期法人教法仪轨的发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是宁玛派的重要发源地。宁玛派的著名寺院还包括多吉扎寺、敏珠寺、四川西部的竹箐寺、噶妥寺等。
噶举派:是藏族宗教文化的重要宗派,是由11世纪时玛尔巴所创立的。这个流派密法方面钻研颇多,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造诣比较深,其教授方式是通过口授而传的方式,故此被称作噶举派。此在西藏分为两大支系,由琼波克珠传出者,名香巴噶居派;由玛尔巴译师传出者,名塔波噶居派。主要寺院有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帮寺等。
萨迦派:它和噶举派一样是藏族宗教文化的重要宗派,是昆·贡却杰布(1034-1102)所创立的。这位佛学大师在立志于研究宗教文化,于是他就在当时的藏仲曲河谷北岸购置了一块土地,并花费财力兴建了一座寺院,这座寺院就是他研究传播佛法的重要基地,由于该寺院的位置在一块灰白色的土地上,所以就将该寺院称作萨迦寺。另有一种说法是:寺庙四周的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因三色成花,故俗称“萨迦-花教”,“萨迦”一词是藏文二字的汉文义译,意为灰白色的土地。主要寺庙有萨迦寺。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形成的重要宗派,是由著名的宗喀巴大师(1357-1419)创立。宗喀巴是藏族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不仅在藏传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格鲁派的创始人,而且在哲学、宗教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藏传佛教史上被尊称为“第二佛陀”,主要寺庙有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院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等。
笨波教,又名笨教,有黑笨、白笨两支。它是藏区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它产生的时间约在公元前360年前,大师辛饶出生于象雄的韦英隆仁,名辛饶仁波且,意为最高的法王。笨教始传于现在西藏的阿里的象雄地方,旧名“古格”。
从全世界来看信仰佛教的国家有:斯里兰卡、缅甸、马来半岛、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和英国、德国、法国、原苏联、美国均有佛教信徒。无论藏传、汉传佛教,虽然教派的形成时间不同,戒律有些差异,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都在寻找人间天堂、幸福美满、健康长寿、社会安宁、人民安康,就其出发点是与当今社会的真、善、美相适应的。
宗教必须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党和国家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和执行现行的宗教政策,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制定符合时代的相关政策。对于从事宗教工作的人员来说,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个人而言,要严格遵守宪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昌盛服务。对于信仰宗教的人而言,宗教活动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宗教界人士要爱国、进步,要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
二、 贯彻宗教信仰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中国共产党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就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个政策是长期不变的。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信仰而现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这就是我们的国家已从法律上保障了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自由。在贯彻执行这项政策中,在强调保障人们信教自由的同时,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强迫不信教的人信教的行为,如同强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一样,都是侵犯别人的信仰自由,是极端错误和绝对不允许的。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不同于一般公民,毫无疑问应当是无神论者,决不能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但在几孚全面信教的藏区,实质上有的已经成为民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因此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要根据所在地域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总之,要团结一切力量,让宗教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但是也要尊重群众的信教自由。进行的所有的宗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凡是有损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都是值得反对的。 我们应教育干部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也要真诚的希望宗教人士分清是非,明确界限。由于党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宗教界在政治上获得解放,宗教界上层爱国人士,在政治上继续获得了安排和重用。这样就便于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帮助下,为人民做些好事。宗教界的下层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自食其力,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众生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三 、怎样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一)加强培训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甘孜藏区现有514座寺庙,僧人53124名。由于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教群众和僧人也将不断的增加。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州内公办的佛学院, 硬件和软件设施还没有达到办学的规模和要求。所以上级领导及时发现了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从2012年开始在甘孜州民族干部学校举办了第一期宗教界人士培训班,并在学校设立了:“宗教人士培训中心。”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认为不仅要培训活佛,还应培训堪布、格西和寺管会主任等。教学内容也应根据时代的发展设置:政策、法规、事实政治、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汉语基础和藏汉翻译。当然这项工作牵涉到对现有双语教师和懂藏话的教师在省行政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旁听有关课程,经过半年和一年的培训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优势、服务社会
随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根据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各宗教团体应把主要精力和力量投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鼓励发展生产、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如我们所知晓的霍尔三大寺之一的甘孜寺举办雕刻、藏画和制作佛像、法器等民间艺术,一是继承了传统文化,二是本寺僧人提高了佛学知识,同时也增加了一点收入。该寺藏画艺人的弟子扁布甘孜全州各县,为美化家园、市容市貌建设都做出了榜样。该寺的藏医院为民就医,只收取成本费受到群众的欢迎。甘孜大金寺在本寺活佛甲登 洛绒向巴(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兼州佛教协会会长)的主持下,举办夜校,使用五省区统编教材和州教育局编写的《扫盲教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受到各方的好评。
(三)生态保护,造福人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因此所有藏民都知道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和佛教的保护,寺庙对藏民的约束力对野生动物保护有很大影响。据甘孜州林业局统计:“甘孜州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等动物467种”。公元前七世纪松赞干布与泥波罗和唐朝通婚之后,接触到唐朝和印度的文化,尤其是佛教给他的感化力最强,他据佛教的思想,颁发了“十善”民众守则,其中第一条是:“不杀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吐蕃时期的佛教法规思想在藏民族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一直延续到现在。众所周知,佛教是非常注重慈悲的一种宗教,因而,我们在佛教经典中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经典中都是再三劝导信众应该保护动物,不要去伤害动物,,佛教中最高的善就是保护生命,最严重的罪恶就是杀害生命。又如:青海省玉树州发生地震期间广大僧侣和信教群众积极响应党委和政府的号召,投身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为抢救生命奋不顾身,受到民众的好评。同样佛教非常重视保护山、水和森林资源,美化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佛教强调;“每个人必须认识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使它为人类和所有生命造福”。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奠定基础。当然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征途中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民蒙幸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一定要继续开展植树造林等一系列公益活动。
总之,藏传佛教与其它宗教一样,走过漫长的道路,不断吸收不同教派的教义和社会现实的管理方法,正在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人类社会,又在中央的关切下,各寺庙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和通公路。在接对认亲的过程中甘孜州的各级干部深入边远农牧区开展认亲活动,从我们参加这一活动的亲身经历来看,广大群众和僧人从第一次的彷徨到第二次、第三次的主动联系,谈教育、公路修建、法律法规、医疗保障等问题,并主动交谈心灵深处的话语。达到了真心交朋友、交真心朋友,敢于讲事实、讲真话,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平等相待,在沟通中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传递爱国爱教理念和引导他们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的。
本文编号:84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41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