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记者: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雷跃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新世纪新阶段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研究,既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又需要我们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记者: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
雷跃捷:这首先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和实践的变化过程中得到证明。纵观马克思、恩格斯长达半个世纪的报刊实践活动,经历了三个大的变化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莱茵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时期,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报刊思想形成时期。这一时期马恩报刊思想的核心是革命民主主义文化范畴的人民报刊和自由报刊思想。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哲学思潮影响的产物。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德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兴起,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抗,为马恩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思想创造了外部现实条件。在哲学思潮的影响方面,此时的马克思,受到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一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报刊的性质、功能、报刊同国家及政府的关系,报刊同立法关系的时候,常常显现黑格尔的国家观和法律观对他们的影响。而费尔马哈的人本主义哲学的特点,也以抽象的人类精神、人类本质的概念,出现在马克思有关新闻思想的论述中。这一时期马克思关于新闻报刊论述的名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集中反映了青年马克思以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新闻出版制度的批判精神。
第二阶段以《新莱茵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时期,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共产主义者以后,形成工人报刊思想的时期。在此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若干原理和原则也开始提出。这一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完成了从思想上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他们在和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空想主义、克利盖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以及卡尔·海因岑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的不断论争和斗争中,坚持了工人报刊的无产阶级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时期的思想,是他们在《共产党宣言》指导下,以表述无产阶级报刊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报刊规律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奠定了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础。
第三阶段以《社会民主党人报》(红色)为中心的报刊活动时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党报思想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工人政党开始普遍诞生,党需要报纸作为它战斗的旗帜。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各国工人政党的革命导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创办和指导工人党报的实践中,并在和以拉萨尔、赫希伯格、巴枯宁等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办报方针进行斗争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党报思想,譬如党的报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报是党的武器和党的阵地,党的政治纲领是党报的灵魂,党报工作者应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等等。
简要回顾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马、恩新闻报刊思想是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实践的总结。三个时期的新闻实践和思想的演变发展,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它既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结果,,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记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如何在我国得到丰富和发展的?
雷跃捷: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显著特征,也同样反映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上。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中国革命的新闻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其中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理论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例如,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文风应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等。毛泽东新闻思想正确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把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纵观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我们还会发现,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品质,还表现为:每当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或处于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或党的卓越领导人,总是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对新闻报刊的性质、任务、作用予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回答。
邓小平同志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国家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正处于社会历史变动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实践及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的新闻思想,则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阐述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报刊的性质、地位、任务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时,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希望报刊上对安定团结的必要性进行更多思想理论上的解释,这就是说,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总之,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指明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新任务,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独创性的特点。同时,“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这一论断,是对马列党报思想和毛泽东新闻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新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烙印,这一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有精辟的论述:“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家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形势颇不平静,1989年国内发生了政治风波,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面对严峻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沉着冷静,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沿着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前进。在国内国际局势发生剧变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敏锐地观察到苏东剧变中新闻媒体的负面作用,及时地总结了国内政治风波中新闻媒体发生严重的舆论导向错误的教训,对党的新闻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针。其中“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论断,揭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规律,为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所证明。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站在世界发展潮头,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思想,在新闻学领域,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总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充满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思想体系,她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来观察人类新闻活动的总的看法;她是一种方法论,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新闻实践活动。与时俱进是她的理论品质,发展创新是她永葆生命活力的动力。
记者: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回答新闻学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又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雷跃捷: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因此,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来回答新闻学中的许多新问题。譬如,关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问题。过去,我们只强调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属性。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报刊性质的看法:“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可以说是其经典的论述。但从今天新闻事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当今世界信息产业已成为主导性产业。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迅猛发展,而属于信息产业范畴的新闻传播业,发展势头更是强劲。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业已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四大产业依次是电信业、机械装备业、旅游业和媒体产业。媒体的总产值在2002年突破了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500亿元是平面媒体,500亿元是电子媒体)超过了烟草行业。2003年,我国广告营业额达到1078.68亿元,比2002年增加175.5亿元,增长19.44%,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92%。可以预料,随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今后我国的媒体产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这种新情况是我党在战争年代领导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以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时,所不曾预料到的,也是我党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未曾预料到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现了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的新情况。因此,在如何认识新闻事业的性质这个问题上,原有的只承认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属性,只承认新闻事业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的认识,还不能完全认清今天新闻事业的新情况。根据新情况新形势,结合现代新闻事业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诞生时,就具有传播信息、带有商品特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既应强调新闻事业作为一种信息传媒和舆论手段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也要承认新闻事业还具有作为一种信息传媒生产和经营的经济实体的信息产业属性,这样更符合新闻事业性质的实际,更能回答当前新闻理论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虽然在马恩经典作家有关新闻事业的论述中,并没有这样明确的论述。但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9月给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已敏锐地认识到了新闻事业具有可以将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为四化建设服务的巨大作用,这对于我们今天以创新的思路,以发展的眼光,全面认识新闻事业的属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给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课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回答现实生活提出、干部群众关心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当前中央在新闻宣传战线开展的“三项教育”活动,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三项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这对于新闻队伍的建设,无疑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何开展好这项活动,使之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而不是用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去读“语录式”的条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去解答理论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坐而论道,流于清谈?这是摆在我们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一文中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而这种一脉相承就是既不断继承又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真理的统一体。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坚持这样做,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这无疑给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去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永葆时代的理论光辉,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本报记者山风)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10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