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学风不端的博士论文——评刘方《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生产》
本文选题:学风不端 + 博士论文 ; 参考:《学术界》2011年07期
【摘要】:刘方《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生产》曾获校级、省级、教育部三次课题基金,并于2008年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然而,刘文第二编在研究范围、研究方向与内容、研究结论方面都与马东瑶的博士后出站报告《文化视域中的北宋熙丰诗坛》相当一致,在具体问题的探讨中也对马著"借鉴"颇多。刘文第七章对邵雍诗歌的论述中有部分内容与张海鸥《邵雍的快乐诗学》中的文字高度重合,第八、九章对杭州都市景观与故都记忆的探讨基本是从网上下载的多篇作品分析的拼盘。此外,论文还有许多不合学术规范之处,是一篇不仅舛误百出,而且学风不端的博士论文。
[Abstract]:Liu Fang, "two Jing City Culture and literary production of the Song Dynasty", won the school level, the provincial level,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three project fund, and the doctoral thesis defense in 2008. However, Liu Wen's second edition is in the scope of research, research direction and content, an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with the post of Ma Dong Yao's doctoral post report "Xi Feng poetry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n the cultural field of view. The seventh chapter of Liu Wen's seventh chapter in the discussion of Shao Yong's poetry coincides with the words of Zhang Haiou < Shao Yong's happy poetry >, and the eighth, ninth chapter of the study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the memory of the old capital is basically the jigsaw of multiple works analysis from the Internet. Besides, there are many academic misfits in this paper. It is a doctoral dissertation not only full of errors but also bad academic atmosphe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海鸥;邵雍的快乐诗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方;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生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魏崇周;;20世纪以来邵雍文学思想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程刚;;邵雍诗歌研究方法概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张显运;;邵雍研究:二十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J];孔子研究;2012年03期
4 张志勇;张轶芳;;谈邵雍的隐逸诗的内容[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5 刘方;;城市生活如何更美好:历史借鉴与生态美学反思[J];鄱阳湖学刊;2011年04期
6 刘方;;尊重学术事实是维护学风的基础——回应《一篇学风不端的博士论文》[J];学术界;2012年01期
7 吕肖奂;;多元共生:北宋诗坛非主流体派综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美玉;;物理与人情——宋诗中所映现的生命乐境[A];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崇周;邵雍文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田恩铭;两《唐书》中的中唐文学家传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邵明华;邵雍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庄国瑞;北宋熙丰诗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王柳芳;城市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1年
6 马俊芬;宋词与苏杭[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友征;邵雍诗歌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张秀玉;宋代理学诗派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屈伟华;邵雍的理学思想与诗歌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程刚;诗学与理学:邵雍《击壤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谢曼;邵雍诗歌创作及其理学美学思想[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李忠义;邵雍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莹;韩维及其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叶丽媛;邵雍诗歌与洛阳地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忠奎;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淋淋;南宋文人的结盟风气及文学史意义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方;;严光的再塑造与宋代隐士典范的重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刘方;艺术化人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审美理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孙逊,葛永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东京故事”[J];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4 孙逊,葛永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双城”意象及其文化蕴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5 孙逊;刘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嘉华;读司马光的《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2 邓广铭;略论有关《涑水记闻》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施丁;论司马光的史学思想[J];文史哲;1988年06期
4 易民;媭《通擰考up》札,
本文编号:1869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186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