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做法,两种观念,两种结果——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
本文选题:中国 + 美国 ; 参考:《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摘要】: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不一样了。就博士培养中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来看,这种差异决非表面的,形式上的,方法上的。中国是"经营者"利益至上而虚晃一枪的"选优",美国是"消费者"利益至上却实实在在的"去劣",很不相同。一个是行政权力主导,一个是教授学术主导,主导者十分不同。不是中国人不聪明,不是中国教授不智慧,不是中国大学不争气,一切都在于落后的体制,一切的根本障碍在体制。解答"钱学森之问"的根本就是大学要"去行政化",要解决"大学究竟由谁来办"的问题。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very different. This difference is not superficial, formal, or methodological in terms of the selection of 100 excellent doctoral papers in doctoral training. China is a "business operator" and pretends to attack in order to retreat the "superior",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sumer" interests first but the real "bad", very different. One is the executive power leading, the other is the professor academic leadership, the leader is very different. It's not that the Chinese are not smart, the Chinese professors are not intelligent,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not fighting for it, everything lies in the backward system, and the fundamental obstacle to everything is the system. The answer to "Qian Xuesen's question" is to "deadministrate"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ho should run the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分类号】:G64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署名T.C.的文章不是李大钊的著作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5期
2 韩世隆;从中间性危机谈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的缩短[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姚廷纲;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周期的延长[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徐之河;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与管理[J];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5 孙宪钧;美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及其特点[J];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6 梁兆民,徐启明;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J];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7 ;泽丹斯教授夫妇谈人口问题[J];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8 郑伟民;周期缩短,危机频繁是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的特点?[J];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9 周子亚;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和战略形势[J];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10 ;研究明清秘密社会史人员太少[J];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学文;;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一页[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2 徐泓;;明南京国子监的校园规划[A];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发展的学科特点[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黄力民;;科技工作者人文教育的人文缺陷[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刘晓辉;;加入WTO后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何去何从[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谢邦秀;曲燕;;中国大学英语测试研究述评[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王兵;苑奇辉;曹天民;;关于中国大学生心智脆弱的分析与预警[A];校园拒绝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六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延保;;珍视传统 凝聚精神——兼谈中山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2002年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所大事记[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10 朱文斌;刘运海;杨期东;张宁;;载脂蛋白J mRNA在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新颖;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大?弊大?[N];经济日报;2000年
2 教新;我国10年之内将建成10个一流大学科技园[N];科学时报;2000年
3 ;著名大学校长话“创新”教育[N];联合时报;2000年
4 王易生;中国大学排行,谁说了算?[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5 小李;网大发布2000中国大学排行榜[N];通信产业报;2000年
6 邹韧;美,正从这里扩展……[N];新闻出版报;2000年
7 教育部社政司司长 顾海良;发展:面向21世纪大学出版社的主题[N];新闻出版报;2000年
8 岳凤翔;大学出版社有了自己的网站[N];新闻出版报;2000年
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陈宗兴;未来中国大学的创新思路[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汪大勇;加强合作 共同受益[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2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4 季诚钧;大学组织属性与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包惠;美国产业研发的空间结构与科技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雪峰;媒介垄断与文化渗透:冷战后美国传播霸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志;非英语专业英语听力教学——理论与实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沙红芳;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唐耀彩;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罗瑜;英语写作教学“结果法”与“过程法”的比较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陈何芳;中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查吉德;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及其因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景泉;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英语冠词系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9 张恒权;文化语境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吴永泉;EFL听力训练中的真实与非真实材料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72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187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