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博士论文 >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13 16:09

  本文选题:旅游研究 + 博士论文 ; 参考:《旅游学刊》2004年06期


【摘要】: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 (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 )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 ,国内和北美参与高层次旅游研究的学科类别、学科参与度及选题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 ,同时学科参与总体上分散但又相对集中的趋势都比较明显。文章最后就中国旅游学学科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octoral thesis of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including postdoctoral research) and the doctoral thesis of tourism research in North America,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ciplines involved in high-level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and North America are classified. The degree of subject participation and the background of subject selection are different, and the trend of discipline participation is more obviou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cience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分类号】: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玉英,明庆忠;关于旅游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2 李天元;旅游学的发展与旅游教育面临的挑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S2期

3 都平平,唐容珍,高云蕾,刘亚子;《中图法》第四版有关旅游学立类的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4 吴必虎,宋治清,邓利华;中国旅游研究14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5 戴斌;关于构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几点看法——兼评余书炜同学论文《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J];旅游学刊;1997年06期

6 肖洪根;谈对旅游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的几点认识[J];旅游学刊;1998年06期

7 谢彦君;旅游与接待业研究:中国与国外的比较——兼论中国旅游学科的成熟度[J];旅游学刊;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荣华;关于生态旅游系统理论研究综述[J];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申葆嘉;关于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3年06期

3 宗晓莲;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4 陶玉国,张春丽;旅游地开发时序评价研究在我国的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杨俭波;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机制试研究[J];旅游学刊;2001年06期

6 张进福;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4年05期

7 赵现红;旅华主要群体外国游客客源市场结构特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刘刚;孙建;;对深化观光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9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评价性研究——以北京入境游客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10 张宏梅,陆林;旅游研究定性方法的初步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晓京;;民族旅游商品化新论[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易伟新;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夏赞才;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8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琳;旅游犯罪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秦学;现代都市游憩空间结构与规划研究——以宁波市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1年

3 李春茂;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聂卉;南宁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5 张磊;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旅游资源寻幽[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常晓舟;绿洲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持续发展与保护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薛晶晶;区域旅游业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8 肖佑兴;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效应及其调适对策——以白水台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谷明;风景名胜旅游产品的价值评价[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 吕军辉;株洲县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湘;旅游科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质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2 刘锋;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3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4 张进福;关于国内旅游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思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吴必虎,冯若梅,张丽;90年代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3期

6 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年02期

7 吴必虎,宋治清,邓利华;中国旅游研究14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8 杨振之;旅游资源的系统论分析[J];旅游学刊;1997年03期

9 余书炜;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J];旅游学刊;1997年04期

10 戴斌;关于构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几点看法——兼评余书炜同学论文《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J];旅游学刊;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耀峰;高军;李创新;;时空思维之旅游研究应用与启示[J];旅游学刊;2011年08期

2 董晓莉;吴必虎;钟栎娜;;基于《旅游学刊》关键词分析的中国旅游研究知识体系解析[J];旅游学刊;2011年08期

3 张婧;;旅游本真性概念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4 苏志平;;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江苏省入境旅游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3期

5 韦力;王薇;;基于统计数据的我国旅游定量研究演进分析[J];大家;2011年16期

6 陈晓;;转型中的日照市民俗旅游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7 廉月娟;;编辑手记[J];旅游学刊;2011年07期

8 刘欢;;国内自驾游研究进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9 ;广西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旅游研究团队”简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冯展文;薛熙明;;国内古村镇旅游案例研究进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小安;;顶天立地:关于中国旅游研究的几点认识[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保继刚;;中国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John Tribe;;旅游研究:趋势、议题和创新[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朱峰;项怡娴;;旅游研究中的“去旅游化”现象、成因及其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对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旅游课题的初步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魏小安;;中国旅游学人要跟踪实践、引领发展[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6 张伟;邢珏珏;;旅游研究的学科渗透:北美博士论文观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路紫;张静;;地理学与旅游研究之间文化界面的考察[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戴斌;;把握时代机遇,无愧于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有所作为是最高境界(代序)[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陈德广;;从旅游学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广瑞;进一步重视旅游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宋瑞;中国应立志成为国际旅游研究的方法库和思想库[N];中国旅游报;2011年

3 李萌;提升旅游研究质量的方法论基础[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曹国新;旅游研究方法的要求与规范[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N];中国旅游报;2009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沈仲亮;“旅游学”何时才能独立门户[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胡晓蓓 本报驻上海记者 丁宁;上海“旅游学人”为申城发展把脉[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班若川;开创科学与旅游结合的时代[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邓敏敏;旅游研究与教育的盛会[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记者 班若川;亚太旅游协会与史密斯旅游研究机构合作[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陈晖莉;晚明文人佛寺旅游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韩春鲜;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5年

8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敏;基于共生理论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王鑫;哈尔滨市冬季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3 刘莹;中国公民组团赴欧洲旅游运行存在的政策问题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盼;基于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旅游需求预测[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文秀;体育节事旅游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婷婷;文化视角下的晋祠景区旅游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张智慧;鼋头渚风景区旅游环境监测与评价[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陆晓;重庆大足温泉公园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李鑫;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古村镇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惠哲;南宋临安都市旅游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4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2014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