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博士论文 >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时间性视域

发布时间:2017-05-03 01:0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时间性视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把人的存在方式看作感性活动,必然把人看作时间性的存在,突出时间性的生存论意义,这一点已经潜在地包含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把时间看作规定个体自我意识和自由的原则,并且对流俗的时间与时间性作出了明确区分,要求从人的感性体验理解时间,达到了海德格尔的源始时间的层次。马克思把时间性和人的感性看作同一境域,又与海德格尔的先天立场有所区别。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 博士论文 时间
【分类号】:B016.9
【正文快照】:   马克思把人的感性活动看作存在论基础,把人的存在视为时间性的存在。马克思很早就认识到时间对人的存在的意义,这一点明显地体现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人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还是黑格尔主义的,从人的自我意识出发论证人的自由,但在《博士论文》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晓芒;马克思论“存在与时间”[J];哲学动态;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邓红;论威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死亡意象[D];暨南大学;2001年

5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6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7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晓芒;辩证逻辑的本质之我见[J];思维与智慧;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森杰;吕浩杰;;从唯物史观角度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J];学理论;2011年18期

2 吉莉莉;;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命题的再认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3 夏玲玲;;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J];才智;2011年19期

4 李洪荣;;浅析马克思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动机[J];才智;2011年23期

5 蒋成贵;;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探析[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6 黄凯妮;;定在中的自由——马克思对原子偏斜学说的扬弃[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7 管晓刚;;试论马克思技术之思的哲学意蕴[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4期

8 张国玉;;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评尼斯坎南官僚制理论[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9 张凌杰;;马克思“人的解放”论述立足点的三个层面[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10 魏小萍;;再论唯物史观理论中的意识概念——兼答何丽野教授的商榷[J];哲学动态;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刘本炬;;论马克思哲学批判创新的主体精神境界[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4 周林东;;解读“自然辩证法”[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5 姚定一;;一个后现代哲学语境中的神话——评“马克思颠覆了形而上学”[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潘天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依据[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黄赞梅;;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美学——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美学转型[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丁军强;;通向自由之路:马克思视域中的科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杨X;;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公式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学说[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骞;时代呼唤马克思的在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庞卓恒;马克思何以变成了贝尔尼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巴黎通讯员 邓刚;法国:“资本的喧嚣”与“革命的激情”[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陆晓禾、姜佑福、顾逊里;今天我们如何研究马哲[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汪行福;马克思依然不可超越[N];浙江日报;2010年

6 胡为雄;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的论述(上)[N];学习时报;2009年

7 丹尼尔·本赛德(Daniel Bensaid)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所 聂大富 译;“我们不可能抛弃历史而重新开始”[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田鹏颖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科学”概念对现代叙事方式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仰海峰;马克思的“哲学”理念[N];学习时报;2009年

10 孙伟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立足时代 自觉创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周宏;理解与批判[D];南京大学;2002年

5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有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8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兆山;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科技革命视野中人的解放问题探索[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黄文正;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s,

本文编号:342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342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