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法哲学二元性探索
本文关键词:青年马克思法哲学二元性探索
【摘要】:本文结合西方哲学二元图景世界以及西方法哲学各时期的二元论基本特点,对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到《莱茵报》时期的法哲学观进行分析,重点探索其法哲学观中的二元性特征,进而提示二元性逻辑思维形式的重要方法论意义,及其与二元论(Dualism)的区别。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观与法哲学观,首先是被“二元”所必然预设,这是西方哲学二元图景世界的孕育和西方法哲学的固有特点所决定。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把哲学作为意志与现象世界作了二元区分对待,这就是本质的与外部的、客观与主观的二元划分,他运用二元区分和唯心辩证法揭示了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在《莱茵报》时期的政论处女作《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深刻地利用“法”(出版自由法)来批判“令”(书报检查令),蕴含了鲜明的应然与实然的二元性特征,而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通过论证物质利益的现实与理性法之间的矛盾张力,批判普鲁士国家的伪善行为。青年马克思具有的“法与法律”之二元性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来,它不仅带着浓厚的黑格尔色彩,也受到康德哲学二元论的影响。而“二元性”作为解释-认识方法和逻辑应用方法,在他的法哲学观中起着重要意义——给予他思辨与批判以无穷动力。在此,我们有必要区别二元性与二元论,勿需强化成任何一种版本的二元论,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二元论,同时,不能因为畏惧二元论或者一味地对二元论持全盘否定态度,就忽视二元性的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方法的哲学才是马克思所肯定的真正哲学,而作为基本逻辑思维方法的二元性正是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基础,所以,探索青年马克思法哲学观的二元性问题,给予了我们更广角的视野,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法哲学有相当的价值。 本文的结构安排大致为,第一部分以西方法哲学二元图景的基本线索作为开篇,为探寻青年马克思法哲学观做背景式准备;第二部分,重点集中在《博士论文》时期到《莱茵报》时期的法哲学观中的二元性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第三部分,通过探索强调二元性的重要性以及二元性与二元论的区别。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 法哲学观 二元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432.6;A811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 西方二元图景世界11-22
- (一) 法哲学与哲学11-12
- (二) 西方哲学的二元图景12-13
- (三) 西方法哲学的二元图景线索13-22
- 二、青年马克思法哲学观的二元性22-38
- (一) “起步于法哲学”的青年马克思22-25
- (二) 被二元预设的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观——从《博士论文》谈起25-30
- (三) 青年马克思法哲学观二元性的探析30-38
- 三、二元性的重要性——勿需滑入二元论38-43
- (一) 二元性与二元论38-42
- (二) 二元性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方法,勿需滑入二元论42-43
- 结语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9 高尚;;罗马公法述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10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萧衡锺;;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祁远;阿拉伯共产主义运动初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9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kx/96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