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师论文 >

《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的修辞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1 15:41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价值分析

修辞学自其产生以来,就与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古希腊早期修辞术被称为“说服的艺术”,而说服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目的,与早期修辞学有着天然一致性。20 世纪以来,新修辞学将目光从传统的政治活动投向所有以言语为符号的交流活动,更是推动了修辞学与传播学的进一步结合。在新闻实践中,同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修辞现象和修辞行为,汉语修辞学中的段落布局、句式组合和辞格运用,成为新闻文本普遍使用的修辞手法,某种程度上,新闻话语也是修辞话语。修辞学作为与传播学和新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对于提高新闻篇章说服力、消除不同文化的语境差异、构建军事新闻传播话语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修辞学来观察新闻传播活动,将为新闻实践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环球时报》的新闻呈现一直是理论界和业内的关注焦点。在 1993 年创刊的《环球时报》(1997 年更名,前身为《环球文萃》),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和主办的市场化报纸,其峰值时曾达 199.6 万份,单期发行量近百万份。近年来,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环球时报》社评逐渐形成一种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鲜明地向国际社会表达中国政府和民间对国际问题的立场和看法,使得国际的主流媒体和各驻华使馆普遍关注《环球时报》,对其发出的中国声音展开研究。喻国明等人在编著的《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一书中,通过对 18 家大陆常见的报刊开展的测评,结果显示《环球时报》的绝对公信力的排名第三,在相对公信力的排名上位于第五,在国际新闻报纸这一类别中其绝对公信力更是排名第二,都处于前列。

《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的修辞策略研究

官方话语与市场环境的交织,传统与新兴舆论场的碰撞,使得《环球时报》的面貌显得复杂。李希光认为环球时报的精英读者打开环球时报,不是看其头版的轰动新闻,而是很快翻页到言论版,阅读该报的社评和言论,环球时报独特的文风让阅读的过程成为了一种享受。然而,杜骏飞认为,作为媒体,《环球时报》把自身的命运同中国国家崛起的命运相互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新闻立场是有意义且有理由的,但其专业主义的气质却先天不足。

........................


1.2 研究综述

借用修辞理论研究新闻文本,国内的论文数量非常多,笔者分别以“新闻+修辞”“评论+修辞”“环球时报+修辞”“环球时报社评+修辞”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对评论修辞的研究篇幅较多,但对环球时报的修辞研究则比较有限,只有 19篇,而对于环球时报社评的修辞研究则只有一篇,对于修辞策略的研究几乎没有。 

《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的修辞策略研究

整体而言,梳理综合搜索到的文章著作,根据研究内容和方向,笔者发现研究者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2.1 新闻文本的修辞学研究

1、总体描述类

刘佩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新闻话语的修辞建构》中,探讨了新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并对现代修辞学中的修辞的研究范畴和定义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新闻类话语的修辞特征,以及修辞在事实建构中和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作用;林晓飞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新闻话语的修辞学研究》一文中,研究了新闻话语的修辞运作机制,提出了新闻话语表达论、新闻话语接受论和媒介与受众互动论三种类型;研究了新闻话语的修辞策略,将其分为态度策略、方式策略、格调策略三种类型,并从标题的结构形式、标题的修辞技巧两个方面探讨了标题的修辞配置,从语音的动态组合、语义的动态组合和修辞的动态组合分析了新闻主体的动态组合。

刘良燕在《从西方修辞学角度看新闻篇章的特点及对外报道的有效性》中,认为修辞篇章具有动机性、适切受众、反应性、计划性和适切形势五个特点。新闻篇章的特点是适切受众、反应性“自我韬晦”和追求说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把握新闻篇章的特点,能够提高对外新闻传播的有效性。薛婷婷在其博士论文《我国对外报道新修辞情境理论研究》中,运用西方新修辞学的理论来建构恰当的修辞情境,可以有效解决软新闻编译稿中受众意识差、可读性不强和可信度缺乏的问题,进而增强其传播效果。

.......................


第 2 章 语篇修辞:《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的语篇修辞模式


2.1 句式特征:以口语和散句为主

单个句子分为书面语句式和口语句式,顾名思义,书面语句式就是经常在书面里使用的句式,其主要特点是:多用完整句、多用长修饰句、多用并列成分、主句成分结构复杂、分句层次繁复等。而口语句式则通俗亲切、活泼明快。与书面语句式比,口语句式更加灵活,一般不用长修饰语,多用语气助词、俗语和谚语。

当句子整合在一起后,则有了整散的区别了。整句是指两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整齐匀称的句子。②如《解放军报》2015 年 1 月 1 日《革弊鼎新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新的一年,我们要按照整顿、备战、改革、规划的总体思路,科学部署,扎实推进,立行立改,善作善成。抓整顿,下大气力解决问题积弊……抓备战,深入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抓改革,科学论证和实施重大改革任务……抓规划,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步伐。

可以看出,使用整句更加工整,文章显得更为权威、更富气势。但这样的代价是文章需要字斟句酌,不仅要考虑观点的表达,还要保证语句的对仗、完整,对于受众来说,理解语篇也就需要花费更多功夫,传播效率就会有所降低。

词句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形式,词句的使用反映了社会文化和受众心理的变迁。与传统社评句式结构不同,《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短段落的结构,就要求其不能使用太多整句,因此其呈现出以口语加散句为主的句式结构,进一步加强了其在语篇上的灵活。

①中国军舰在那儿出现,哪怕有人心里不快,但也没话说。过去中国总担心别人会不高兴,对出门搞军演很慎重,以至于如今中国军舰走出去,一些国家感到不习惯,它们自己反倒习惯了在中国家门口军演。(2013-07-06)

②如果中国现代国防与抗战时代的元素一起汇入天安门广场,那可太棒了。 (2015-02-15)

③中国必须冷静,坚持自己的战略节奏,在有多重头绪和解读的亚太力量互动中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2012-12-28)

④历史或将证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最终将是中美两大国深一脚浅一脚“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2014-06-03)

以上都是《环球时报》涉军社评中的部分内容,句中很少用关联词语,采用紧凑的形式,语句表达干净利落。就像是当面讲话一样,用普通受众的语言,将社评的观点表述出来,实现文本话语与口头话语的良好对接,读起来流利上口。在阅读过程中,受众能够很轻松的读懂文本,使传播者编码和接受者解码相一致,从而实现传播效率的提高和观点接收的准确。同时,一些俗语的使用,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


2.2辞格特征:以比喻为主要辞格

在辞格使用上,《环球时报》涉军社评呈现出大量使用比喻辞格的情况。辞格的使用对于文章做到准确鲜明、形象生动起着重要作用,越想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就越要讲究修辞。现代汉语中辞格的使用非常丰富,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排比、回环、夸张、反复、借代等四十余种。而经过对《环球时报》涉军社评样本的通读,笔者发现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辞格,其他如排比等政论文常用辞格,则基本上没有出现。

《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的修辞策略研究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43 篇社评样本使用的 7 种修辞格中,以比喻辞格最多,在所有辞格中占比为 93.6%,这是其辞格运用的最大特点。而其他辞格则无明显的使用特征,甚至一般政论文中最常用的排比辞格,,在样本中没有出现,这也反映了《环球时报》涉军社评与其他社评不同之处。

《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的修辞策略研究

统计显示,在样本共 43 篇社论中,比喻这一辞格有 498 个,也就是在平均 1239个字符的社论中,比喻会出现 11 次。如此高的使用比例,也就使比喻成为《环球时报》文风形成的基础要素。

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的相似点,用这一事物去描写、说明那一事物,就叫比喻。比喻可以说是修辞作用极强的辞格了。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将深奥的道理描述的浅显易懂,也能够鲜明的表达感情。

.......................


第 3 章 态度修辞:修辞视角下社评的定位和表达................. 20

3.1 态度表达者:社评作者的国家话语定位 ............ 20

3.2 社评的整体态度:标题的强烈表态效果 ................ 22

第 4 章 形象修辞:隐喻在形象生成中的作用.................. 31

4.1 关于中国军队建设和形象 .................. 37

4.1.1 隐喻分析 ............... 37

第 5 章 涉军新闻文本的修辞禁忌与边界..................... 54

5.1 保证信息真实,严守新闻客观性原则 ............ 54

5.2 遵守职业伦理,符合报道专业性原则 ............. 55


第 6 章 启示:善用修辞提高涉军新闻文本传播力


在前几章,笔者分别从语篇修辞、态度修辞和形象修辞三个方面,对《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的修辞策略进行了分析,其在形成文风、表达态度和形象建构上起到的作用,给我们开展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启示,值得涉军类新闻的语篇创作和传播实践加以借鉴。同时,除了《环球时报》涉军社评所体现出的修辞学特征之外,还有许多修辞学理论可以为传播实践提供帮助。本章就结合《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的修辞策略,并结合其他的修辞学方法,对涉军类新闻文本提出可供参考的借鉴与启示。


6.1 重塑修辞权威,创新话语方式

修辞权威是语篇作者使受众产生信任感的“言语权力”。塑造修辞权威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媒体品牌和公信力的反映,更是语篇长期积累的修辞效果。恰当的语篇创作有助于修辞权威的加强,新媒体和自媒体的迅速发展,逐步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给所有用户提供了发声的机会,一个信息、观点能否在网络上传播,与传播者自身权威的关联度有所降低,语篇风格和传播内容对于修辞权威构建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公众需要知识和真相,而不是单单依赖权威(代表官方和权威机构)。即使来自最具权威的官方消息发布,都可能受到公众的质疑和纠正。②如何表达、修辞,使自己的信息和观点更好被受众接收、理解,成为建立修辞权威的重要因素。

“让我们在光荣的日子里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们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在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话语曾广泛传播于中国社会,激励了一代人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③然而随着媒介发展和社会话语变迁,官方话语却呈现出滞后、脱节的状态,诸多新闻话语在传播中失去了基本的修辞权威。如有网帖就总结到“会议没有不隆重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果没有不显著的”①,虽然戏谑成分较重,但也从一方面说明官方话语修辞已经脱离当代社会语境,受众难以接受、信服,反而使一些主流的媒体失去了曾有的修辞权威。随着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进驻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官方话语实现了与民间话语的对接,语境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和网络表达。涉军新闻话语在修辞表达上,也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语篇构建上树立传播者的修辞权威。

......................


结语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一直在为打造自己的传媒航母,争取和建构国际传播话语权而不懈努力。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军队国际影响增强、对外交流增多以及国际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涉军话题进入国际视野和传播进程,如何准确传播军事新闻、树立我军良好形象、有效开展舆论交锋,就对军事新闻传播话语权提出了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军宣传理念和实践的深刻变化,军事新闻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革,如何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军事类新闻的传播力,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议题。

回到论文研究之初,《环球时报》在涉军类社评上一直都有庞大读者群,其形成的独特文风和传播效果为人所称道;但与此同时,关于其社评专业性又多有质疑。这相互交织的两个方面,是笔者选择研究的重要原因,修辞学作为谋篇布局、表达态度和形成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环球时报》社评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基于修辞视角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因此,笔者以修辞学为研究视角,对《环球时报》的修辞策略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环球时报》涉军社评的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在语篇构建、态度表达和形象生成三个方面,体现了相应的修辞策略。语篇轻松活泼、态度鲜明直接、形象特点突出,这些读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能够轻松获得的印象,都是社评写作中修辞策略的反映。可以看出社评在写作之时所花费的大量心血,这也是其影响力产生的重要原因。《环球时报》涉军社评对我们提高涉军类新闻的传播力、增强军事新闻传播话语权提供了重要启示,当然其在修辞策略的使用上也并不完善,仍然存在需要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笔者不揣冒昧,以修辞学这一视角来研究《环球时报》涉军社评,是希望以新的视角来解读语篇特质和价值构成,在希冀得到专家老师批评指教的同时,也希望这一成果能引起更多学界和业界同志的关注。修辞学可谓博大精深,在与新闻传播学交汇后更发散出理论的生命力,在创作过程中,笔者只能尽最大努力达到自己的初衷,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3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13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9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