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师论文 >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6-09-19 06:58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课堂导入是提升学生情绪的一种准备性工作,能够缓解学习者疲劳,提升学习者兴趣,激发学习者思维。国内教育界对课堂导入艺术的应用多集中在语言教学领域,而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新课导入的重要性,明确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导入环节的引导性教学工作。就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学生普遍的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使得导入教学的价值更为凸显,近年来初中各学科教学都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应用。但由于导入教学在国内中学教育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加之部分教师授课方法相对陈旧,无法良好的发挥导入艺术的价值。由此,本文提出了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导入艺术的理论研究,探讨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对策。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存在的问题;对策


前言


我结合自身实践与文献总结发现,目前国内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教学引导比重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该环节与考试需求不完全对接,大多数教师为了追求学生成绩提升而忽略了此环节的深入应用。结合选题背景来看,导入环节的教学方法改良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效果,即使从成绩提升的角度而言也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本文研究对于改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从理论角度而言,通过对该课程导入艺术的研究可以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教学方案研究提供参考,帮助课堂内容与环节设计相关研究的内容优化;从实践角度来说,科学的导入环节教学安排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以前后知识串联为基础的导入环节教学有利于温故知新效应的实现,本文分析基于课堂导入环节的问题出发,总结问题,提出对策,这对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环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环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创设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唤醒学生主体意识[1],课堂导入环节正是为这一目标而服务的,而导入艺术的应用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应用仍不普遍,多数教师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认识仍有一定错误,我主要总结了如下四点课堂导入环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其一,错误的认为课堂导入是对以往学习内容的死板重复。课堂导入过程包括了旧知识的回顾和新知识的引导,其中旧知识的回顾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为新知识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基础。而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一过程就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学,因此很多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操作随意,没有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一般采用让学生直接翻看课本回顾上一节的内容,教学方式没有尽心更深入,也无法真正起到对新知识的引导和关联作用。
其二,错误的认为在课堂导入环节应采用与旧课程相同且更为简单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认为课堂导入就是对旧课程知识的重复,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照本宣科的将上节内容重复[2],且该过程中不采用新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不存在师生互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无法被吸引,甚至可能出现思想分散、兴趣下降的问题,从课堂的一开始就出现注意力下降的现象。这样单一、没有新意的课堂引导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求知欲望。
其三,未能正确认识导入阶段的教学作用,无法明确课堂导入的目标。就课堂导入教学的价值来看,合理运用课堂开始前短短的几分钟进行引导教学,能够更好的构建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对新课程知识的理解,导入阶段的教学价值远远超出了其课堂比重。因此教师更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深入考量导入教学的内容、方法,但有些教师只是应用了导入环节,但在导入方法设计和应用方面存在问题,未能起到导入教学的真正价值,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
其四,错误的认为导入阶段应该耗费很长时间,严重占用和影响了本节内容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虽然对课堂导入环节较为重视,但并没有真正掌握导入环节的目标与方法,以至于在导入阶段耗费过长时间(例如部分教师能在一节课中花上10-15分钟来进行导入)。这种过长时间的导入可能会逐渐降低学生导入环节产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让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被压缩,导致正常教学内容的安排严重受限,反而让导入起到了负面效果。
(二)针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环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探讨课堂导入环节首先要明确课堂导入的基本内涵和目标,17世纪捷克教育家Comenius曾指出,“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其在研究中指出,教学尤其是针对中低龄儿童的教学应当充分重视教学方法和形式的趣味性,这即是符合学生年龄层特点的要求,也是解决学习过程中枯燥感知的必要手段[9]。总的来说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目标中涵盖了构建课堂趣味性氛围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的教学质量的一种辅助手段。
目前国内对课堂导入环节的定义相对统一,一般也将其称为“导课”,即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利用短暂而有效的时间对有必要(与新内容有关联的)旧知识进行回顾,通过多类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单从这一定义来看,课堂导入环节的特点也十分明显,可以简单定位到短时间、高效用、必要性回顾、新知识串联、激发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几个方面,再回顾上一节分析中提到的四类教学认知问题便可互相对应。
为了更好的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环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帮助教师矫正导入教学的认知,具体对策总结如下:
第一,导入要有针对性。针对性是指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应当明确为本节教学的新内容而服务,所以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上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应当明确指向本节内容的新知识点,由于导入环节的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必须保证导入教学的内容不脱离本节内容,避免引起学生目标模糊的情况,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解教师导入环节设置的目标和价值,保证导入的有效性。另外,导入环节教学的应用还应当针对当前学生年龄层特点而展开,例如初中生兴趣激发容易、注意力易分散、认知水平相对不全面等特点都应考虑在内,保证引导教学具备以人为本的针对性特点。
第二,导入要有启发性。结合前文对课堂导入的概念定义来看,课堂导入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新课程上,并对新课程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因此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要能够做到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通过问题思考的过程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知识点上,从而对新的知识产生求知、分析的欲望与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建立目标,并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保持足够旺盛的精力和持续的兴趣与注意力。实际上任何的教学活动都应当注重启发性,导入环节则由于其定位的特殊性更需要注重启发性,只有在课堂起始阶段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产生思考行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当中。
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前文分析中指出,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目标在于调动学生兴趣并让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程内容上来,而兴趣的调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氛围的构建,课堂氛围的构建一般需要在课堂起始阶段的导入环节开始努力,导入环节课堂气氛如果能够有效调动,则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新知识的新引力。总体而言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是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新课程乐趣的关键,是保证本节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学习效率。
第四,导入要有简明性。与大多数文史类科目一样,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药店知识多为文字堆积形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先经过理解,然后在通过背诵记忆来掌握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背诵记忆的难度较大,必须借助一定的引导和要点解析,而导入就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如果导入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过于复杂,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3],无法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精确性,也很难对学生的知识点记忆产生有效的推动效果。
第五,导入要有创新性。教学创新重点在方法,特点在于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一味使用单一的导入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兴趣持续下降,长期使用也会引发学生枯燥感知。一般而言,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具有较高的实效性,而教学方法单一一般表现在案例资料的固定和落后,这并不符合思想政治课对时效性的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更为新颖的教学材料,例如以社会热点话题为基础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导入内容的构建上保持了新颖性,也更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同的案例资料一般在分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流程与方式各有不同,更容易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只有不断更新、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够保证课堂导入教学的长期新颖性保持,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规避厌烦、枯燥感知的出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改进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环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三、针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四、总结

本文以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探讨为核心,分析了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环节的主要问题,总结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结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指出了具体教学运用中的问题表现,包括导入方式单一、时间控制不佳、媒介与内容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并分析了本质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导入方法的建议,重点说明了导入媒介和内容的选择方法,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简单说明。最后也依据全文分析结果提出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导入艺术应用的工作改良建议,针对认知问题提出教学技巧提升的建议,针对常见教学问题提出了导入教学方案设计的方法和导入媒介与教师引导的平衡建议,最后也为教师导入艺术应用的深化提出了教学反馈与总结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郭东岐,主编.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2]马凌帆.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03)
[3]张成刚.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9)
[4]胡兵祥.让课堂导入来得更有趣一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Z2)
[5]李圣安.初中政治课堂导入方法新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1(12)
[6]周冬松.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J].高考(综合版).2015(10)
[7]刘学杰.上好政治“活动课”为课堂注入活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6)
[8]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9]Tuyn.L.K,Using guided imagery exercises in the classroom[J].Th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1994, Vol.33 (4), pp.157-1588.




本文编号:117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17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