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师论文 >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8 06:35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两年的专业硕士学习时间,我们被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见习、为期一个月的研习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从县级的普通初中走到沈阳市的示范性高中,了解到各个年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众多一线教师习得许多难得可贵的经验。在这些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引起我注意的问题在于高中语文教师对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的抱怨和高一新生对语文学习的困惑。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发现这些问题已经困扰初高中学生和老师已久,并非刚刚产生。抱着疑惑,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关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并非没有,但并未引起一线教师的注意。究其原因,一是这些论作数量并不多,二是这些论作大多局限于“怎样教”的策略探讨,而忽视了一场改革是需要自上而下的整个系统的共同努力。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是学生从幼儿园入学开始直至大学毕业,甚至步入社会后都要接触并学习的一门课程,它的连续性、连贯性和整体性是由它的母语性决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段的教育目的变化、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师的变更、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等都为语文学习的连续性带来了不小的阻碍。这些变化阻碍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和谐过渡,使得高一的新生面对语文学习时找不到正确的突破口、困惑重重,也使得高中的语文教师面对教学时感到心余力绌,这样的衔接困难现象被一些研究者称为“裂缝”或者“断层”。 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高中语文学习的知识框架了解甚少,并不能明确的说出初中教学应该为高中教学打下什么样的基础,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也不清楚相应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都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用初中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初高中语文教学完全被割裂开来,初高中语文教师们各自埋头做自己本阶段的教学工作。这种情况是普遍的存在的,也是极其不正常的。在语文教育这个具有有连续性的课程系统中,我们不能把它每个阶段的教学分裂开来,各管一段。面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我们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制度层面到教学细节方面都有衔接的意识,每一阶段都能在自己的教学范围内立足整体为其他阶段的教学做好基础。  
..........

二、研究意义
首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已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承认的问题,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衔接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本研究希望引起教育制度层面工作者的注意,从宏观调控出发,使得初高中语文在教育目的、课程目标、考试评价标准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 其次,广大一线教师既没有好的理论指导,又没有前人成熟的经验做榜样,同时又被教学任务压身,没有时间做系统研究,大多摸着石头过河,得过且过。本研究希望给众多一线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转变初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 再次,教学的主体在于学生,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大研究者大多忽视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大多数的高中生在进入高中前都了解到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的差异,知道“高中语文更难学习”,但是即使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还是没有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学习。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衔接研究必须从我们的学生入手,以学定教,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才是重中之重。 本研究将在借鉴其它学科相关成果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并试图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追本溯源,从源头开始提出衔接建议。希望在初高中语文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无断层桥梁。 
...........

第一章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理论依据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是指由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内,从宏观的教育目的、课程标准、评价制度、教材体系到微观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诸多教学要素之间的和谐过渡,这就需要与初高中语文教学有关的各方面紧密联系,前铺后垫,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一问题的提出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一、哲学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我们可以把人的一生的学习过程看做一个整体,那么初中和高中在这个整体中占有很小的比重,成为这个整体的部分。而把整个中学教学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初中和高中就各自为一个部分。语文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有明显的阶段性区别,进而在各个阶段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中语文对初中知识在横向上进行拓展与延伸,在纵向上更是对初中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因此,两个阶段的学习要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唯物辩证法认为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做好局部工作,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在我国的高考考试制度下,学生往往受到“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我们认为初高中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过程。因此面对初高中这一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各个层面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从上至下,构建最优的教育体系。也需要初中和高中每个学段的教师和学生都树立衔接观念,要看到学段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要把握好各个学段间的相互关系,初中的语文教学对高中的语文教学起到铺垫作用,使得高中的语文教学能够进一步有所提升。从初中到高中,语文学科的知识点不断加深拓展,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要把握好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也要考虑各个阶段教学的连续性等特点,使得语文教学功能完全体现,以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连续的、系统的、持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初中生与高中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发展主要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在过渡性的影响下,中学生往往既有儿童时期的幼稚性特点又有成熟期的理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思维的表面性和片面性依然存在。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学生解决问题时,缺乏全面的辩证思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的学习状态,他们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出现不适应状况时,很容易自怨自艾,不仅不能自我调节而且由于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他们不愿与老师、家长分享,因此还容易错失获得帮助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在新环境的重压下丧失信心、放任自流。在这样的不稳定情况下,学生很难理性的面对初高中生活环境的变迁、学习状态的转变,造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极易产生断层,形成了“心理裂缝”,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危害。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清醒地意识到这些裂缝,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考虑到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意识的对学生心理上的“裂缝”进行及时有效的修补。
............ 

第三章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产生原因 ....... 14 
一、“淡化知识”思想的冲击..... 14 
二、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衔接 .......... 14 
三、中考和高考考试评价标准的差异......... 19 
四、初高中语文教材及其处理方式的差异 ..... 20 
五、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忽视......... 21 
六、教师方面的原因 .... 21 
七、学生方面的原因 .... 22 
第四章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解决策略 ....... 24 
一、宏观做好调控 ...... 24 
二、学校重视 .......... 27 
(一)研发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 ...... 27 
(二)开设逻辑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 28 
(三)鼓励初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 28 
三、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 ..... 28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策略 ..... 31 

第四章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解决策略

从前文的调查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严峻性,也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们的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语文学科的学习,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离不开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因此弥补裂缝、提出有效衔接策略就成了我们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宏观做好调控 

前文提到初高中语文标准对语法知识的要求的差异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法知识不纳入考试范围,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语法知识,也不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而高中学段的语文学习在很多方面需要语法知识做基础,学生语法知识上的欠缺已经给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面对病句改写、文言文阅读等题型,没有基本的语法基础,学生解答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初高中课程标准有必要就这一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把语法知识教学列为重点。初中阶段应该接触并学习简单的、必要的语法知识,为高中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比如最基本的划分句子成分、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辨别单句、复句等;而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也不能只一味的“拔高”,学生知识、技能、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以初中语文课标为基础,在其基础上稳步提高,除了各部分的对应衔接,还要查缺补漏,对于初中课标中没有的知识技能,高中课标要指导广大教师从基础授起。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

结论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由来已久、亟需解决,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整个教育系统的有序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在研究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追本溯源,补充提出初高中语文衔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根本原因:“淡化知识”思想的冲击、初高中教师教材处理方式的差异以及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忽视,这几方面是前人不曾考虑下的因素,但对于整个初高中教学有着重要影响。行为是在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对语法知识的弱化、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法知识、逻辑思维的忽视,不能不说是受到“淡化知识”思潮的影响;初高中语文教师对教材处理方式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忽视给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我们不应忽视。同时在衔接策略建议中,笔者认为应当考虑到学校的重要调控作用,学校的制度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良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直接意义在于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因此本研究在衔接策略中有特别注意给学生以明确的、详细的学法指导。 我们应当意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一个系统的、庞杂的整体工程,必须全面部署、长期规划,既需要教育制度层面的改良、学校的扶持,又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自觉奋斗。若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支持,使学生更容易、更有兴趣、更有方法的学习语文,将是本研究的终目的.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25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25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d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