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兴趣研究 —以长沙市第一中学为例
1.绪论
作为一名即将从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师范生,我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实习过程中,总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该掌握的知识而没有掌握。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主要表现在:课前进入课堂时表现的无精打采,经常出现迟现象,上课很少有学生带书本。进入教室以后,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开电脑登 QQ,看视频,打开音乐软件听歌曲或者是玩各种游戏,极少的学生复习上次课的学习内容,直到老师强制控制学生的电脑后,学生仍意犹未尽,表现的很不耐烦的样子。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还能认真听课,可是过不了一会,教室里就会出现吵闹的声音,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有的学生在底下交头接耳,感觉上课内容学不学无所谓的样子,还有的看着其他学科的书籍,更有甚者在教室里就睡起觉来,完全无视老师的存在。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时不时就有学生催促老师快点讲,然后剩下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练习,实际上就是用来上网娱乐了,从事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以上学生的这些行为,是完全不利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必须加以制止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
2.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信息技术课程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结为三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以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发表评价的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比如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图形图片的处理,视频音频的采集加工,网站的建设维护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合作与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提高思考、决策能力,最终形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2 非智力因素
提到非智力因素,首先想到的就是智力因素,那么什么是智力因素呢?普遍认为,智力因素由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组成。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说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智力因素之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影响作用的,同时影响个性心理活动的因素。比如兴趣、意志、性格、情感、动机、需要等方面。①
3.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10
3.1 调查问卷的选择与说明 ................................ 103.2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 11
3.3 影响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 ................ 1
54.基于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结构模型的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18
4.1 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结构模型的构建 ...................... 18
4.2 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励与培养策略 .................... 21
4.3 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证研究 ...................... 34
5.研究成果与不足........................................ 38
5.1 研究成果 ............................................ 38
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38
4.基于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结构模型的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4.1 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结构模型的构建
海蒂与贝尔德在对兴趣的相关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兴趣的结构模型,见图4-1。图中他们把兴趣分为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并指出个人兴趣是指人们自发地带到某种环境或场合的一种兴趣,,与周围事物无关。而情境兴趣是指人们通过置身于某种环境或场合,受到环境或场合中某种刺激物的影响而获得的一种兴趣。①从概念中不难得出,个人兴趣强调的是个体差异,情境兴趣强调的是具体环境在引发兴趣时的作用。图中又把情境兴趣分为引发性兴趣和维持性兴趣。引发性兴趣主要在特定环境或场合中受到某兴趣点的刺激而产生的认知倾向,这种兴趣不稳定,可能会随着兴趣点的消失而减弱。维持性兴趣是在引发性兴趣的基础之上,对某事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能够对已经产生的兴趣维持一段时间,与整个情境兴趣有较高的关联。②4.2 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励与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对当前所用教材的实用性评价都不是很高。前面已经说过,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习兴趣就很难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不断巩固和发展。如表 4-1,教材中重点介绍的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其中第三个“用好逻辑符号”比如“AND”“OR”“NOT”等等,作为教师的我们几乎都从来不用,就完全没有必要教给学生了,毫无实用性可言。......
5.研究成果与不足
5.1 研究成果
通过不断的努力探索、文献查阅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关于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研究稍有成效。在该研究中,笔者主要运用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保证了本研究的顺利进行。通过观察与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由此进行了相关影响因素的查找与分析,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策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现状,并查找出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不高的诸多因素。2、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结构模型,为下文提升学生兴趣策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方向。3、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知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部分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策略。4、把相关策略应用到具体教学当中,实证表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5、信息技术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信息素养不断加强。
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后续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如下:(1)本研究主要针对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人教学经验尚不丰富,在各项策略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考虑不周全、安排不到位、紧急情况慌手慌脚的现象,甚至会出现错误的操作等等,在以后的研究中,本人还会继续进行完善,并不断丰富教学策略,让信息技术学习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28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2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