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师论文 >

浅析《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

发布时间:2016-10-08 07:13

浅析《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


摘要


唐僧是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形象,也是家喻户晓的文学人物。本文从唐僧对

徒弟的态度和言行、唐僧对待取经途中百姓的态度和言行以及唐僧对待妖魔的态度和言行角度来分析唐僧的形象,唐僧是整个《西游记》中的关键人物,他虽然普通,但很有内涵。所以分析《西游记》中唐僧的任务形象有助于研究其作为圣僧和佛的另一面形象,这不仅是对唐僧人物形象的完善,也对《西游记》的整体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唐僧;形象;愚善;文人


目录

摘要 I

引言 1
一、唐僧对徒弟的态度和言行 2
(一) 区别对待弟子 2
(二)对弟子态度高傲 3
二 唐僧对取经途中百姓的言行和态度 5
(一)对西凉女王为代表的女性的言行和态度 5
 (二)对其他百姓的言行态度 6
三、唐僧对妖魔的言行与态度 8
(一)对妖魔表现出的愚善 8
(二)对妖魔表现出的胆小怯弱 8
四、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引言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长篇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唐僧是整个《西游记》中的关键人物,虽然其形象并没有他的三个徒弟那么明显,但是在取经团队中担当的是领导者的身份,他的形象虽然普通,但很有内涵。
关于唐僧的形象,学数学界也有争论,有的从其作为一名僧人的角度入手,分析其形象,有的从其修成正果后分析其形象,也有从其取经中的言行分析其形象。笔者认为唐僧的形象体现在其徒弟、百姓和妖魔的态度上,从其言行举止分析出的形象最为准确。因此,本文将从《西游记》的内容入手,分别从他对徒弟的态度和言行、对沿途百姓的态度和言行与对妖魔的态度和言行入手,研究其言谈举止,最终分析其形象。 


一、唐僧对徒弟的态度和言行


(一) 区别对待弟子

唐僧的言语,所针对的对象,明显地分为两类,其一是“悟空”,其二是“汝等”。独对孙悟空一人所说的话,是把“想是西梁女国”的准确判断告诉孙悟空,言下之意为:“悟空,你看,为师说得对否?” 很有点洋洋自得的味道。这是想在齐天大圣的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实在不差的判断能力。
唐僧在形式上尽管是孙悟空的师父,但在孙悟空看来,在很大的程度上,这只是由于紧箍咒的威力,才形成的一种畸形的“师徒”关系,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却实在看不起这个“中看不中用”的“脓包”师父。当碰到别人说自己长得像妖魔鬼怪,孙悟空就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尽管相貌难看,但本事却好得很,而那些长得好看的又有什么用?比如,“老高,你空长了许大年纪,还不省事?若专以相貌取人,干净错了!我老孙丑自丑,却有些本事4”,“你这个老儿,忒也没眼色!似那俊刮些儿的,叫做中看不中吃5。”到孙悟空经常当着自己的面,说出这样的话,长得英俊潇洒的唐僧,自然次次都会脸红耳热,竟被自己的爱徒如此看不起,当然会觉得实在不是个滋味。
尽管唐僧在孙悟空的眼中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货色,但在唐僧的心目中,孙悟空却是三个徒弟中最为疼爱的好门生,尽管孙悟空的那一身好功夫并不是唐僧传授的。在唐僧的心目中,孙悟空之所以有着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不仅由于孙悟空是跟随自己最早的大徒弟,更由于孙悟空活像个猴精,精明机巧,有能力,法力高,逢山开路,降妖伏魔,化斋从不空手回,还有那双火眼金睛,一副铜头铁背,更有那不可思议的筋斗云。正因为如此,唐僧的出众才华,自然以博得这位大徒弟的赏识,才会觉得过瘾和满足,这是为了向这位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男儿表明:师父我不光“很中看”,还“很中用”哩!这应该是唐僧将“想是西梁女国”的判断,只向孙悟空一人垂询意见的缘由。
在整本《西游记》中,唐僧尤其看好孙悟空,非常明显地将孙悟空摆在三个徒弟中的独尊地位,这在唐僧的诸多言行中,几乎是随处可见的。唐僧对“汝等”所说的话:“切休放荡情怀,紊乱法门教旨”, 虽然没有点名是对哪位的告诫,似乎是一视同仁地针对着三人,但孙悟空肯定不会认为这是师父特地对他的提醒,,他所听得入耳,而且是非常受用的,应该是“汝等”后面的“须要仔细”四字,这才是他这个齐天大圣所要尽的职责所在。
到达迎阳驿后,唐僧却只是和孙悟空对话,忘了其余的两个徒弟,唐僧却忽略了猪八戒和沙僧这两个徒弟。于是沙僧和猪八戒二人心中便有不快之情,只好相互调侃,但是二人的话却又引得唐僧的教训,“悟能,谨言!谨言!”7圣僧唐三藏自己可以与大徒弟一道开心取乐,听到其他的那两位也在说笑,却又不得相容。而且,猪八戒与沙僧的说笑,玩笑完全是由沙僧引发,圣僧为何单吩咐悟能“谨言谨言”?如果要吩咐“谨言”,至少也应把沙僧罗列进去,一道加以训斥,各打五十大板,那样才能算是做师父的公平公正。这一微小的细节反映了在唐三藏的心目中,沙僧的地位,尽管远不如孙悟空,却比猪八戒又高一层。沙僧与猪八戒两位,这位圣僧唐三藏,更加讨厌猪八戒。师徒四人取经,作为三个弟子的师傅,竟是如此的厚此薄彼。姑且不以佛门的“众生平等”来要求这位圣僧,仅就师徒关系而言,也应做到公平对待,足以反映唐僧的心态问题。


四、总结


塑造一个具有中国古代文人共性的形象,是《西游记》创作中的一个出发点,唐僧便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吴承恩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失意文人,他拥有出众的才华,在文人中影响极大,这为他接触各方面的文人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使他对文人的特性加以了解。《西游记》又是他晚年的作品,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很容易融入作品。本文从唐僧对徒弟的态度和言行、唐僧对待取经途中百姓的态度和言行以及唐僧对待妖魔的态度和言行角度来分析唐僧的形象,得出了唐僧虽然有为一名圣僧,但不可避免的有“凡人”的特色。唐僧的正面和伟大形象已经被大多数人理解,所以本文没有分析,单纯的从其作为一名普通人的角度入手,分析其人物形象,有利于完善《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形象,给《西游记》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 李希凡.《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形象[J].人民文学1959,(7)
[4] 金紫千.也谈《西游记》的主题[J].文史哲1984,(2)
[5] 谢氏映凤.《西游记》的佛学阐释[J].东南学术2007,(5)
[6] 胡光舟. 吴承恩和西游记[A] . 五大小说评述[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7] 周加胜.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下的唐僧[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12)
[8] 李萍.唐僧师徒人物造型得失辨[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
[9] 王志玉. 唐僧形象新议[J].  科教文汇2009(2)
[10] 张勇. 浅析《西游记》中唐僧的佛教意识[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6,(10)
[11] 陈弦章.宗教情怀的形象倾诉———《西游记》作者笔下的唐僧形象新论[J].龙岩学院学报2008,(8)
[12] 张松叶. 论《西游记》中唐僧的佛学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13] 李国玉. 唐僧人物形象再分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3-4)
[14] 徐文君.宋江与唐僧的相似性及其原因[J].济宁师专学报1999,(8)
[15] 曾雅云. 吴承恩《西游记》的现实旨归[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6)
[16] 李荣昌.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试论《西游记》的主体精神[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3)
[17] 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M].沈亨寿,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18] 吴圣昔. 西游新证[ M] .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
[19] 何锡章.《幻象世界中的文化与人生——〈西游记〉》.人民出版社,1999.
[20] 郝世峰: 孙悟空形象谈略[J]. 南开大学学报, 1978,(4) . 




本文编号:133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33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