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第一章 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提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1]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大量适用于历史教学的优秀影视作品,使影视作品成为了一种普遍且易取的课程资源。实践也表明,影视作品应用于历史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所以,影视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对于历史课程的顺利进行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所说的影视资源特指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提到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就不得不提到“影视史学”这一概念。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人们认知历史只能依靠于文献史料和考古发现,通过描述性的文字来想象曾经发生的历史场景。影视的出现使得历史不再仅限于案牍之上,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真实的再现于人们面前。影视作为一种记录历史原生态的记载工具,正越来越受到历史学家的重视。[2] 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初,就已经有很多的历史学家开始将影视资料应用于教学之中,并且参与到历史影片的制作,探讨和构建电影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和理论基础。1970 年,美国人马丁·A·塔克松和约翰·伊欧·科勒建立“历史电影委员会”,发行了一份跨学科研究期刊《电影和历史》,“探讨好莱坞和欧洲的电影制片人怎样去描述历史,并报道这些(历史)电影的真实与错误。”[3]美国第 28 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在观看了《国家的诞生》这部电影后,曾感慨地说到:“这就象是用光写的历史”。60 年代,法国年鉴学派将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史学资料,并与其他类型的史学资料相考证。[4]历史学家罗伯特亲自参与了电影的制作,并把他的两部历史著作搬上了荧屏。一部是描写西班牙内战中的美国志愿者的纪录片《正义之战》,另一部是记录美国记者、诗人、革命者约翰·里德的最后五年生活的剧情片《红色之恋》,两部影片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每一部都带给人们一段重要却长期不为人所知的历史事件,每一部都把许多‘权威’的历史细节搬上了屏幕。”[5] 1988 年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在他撰写的《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中,为与“Historiography”(书写史学)一词相对应,创造了单词“Historiophoty”(影视史学),并将其定义为:“以视觉影像和影片的论述来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6]在这里,海登·怀特第一次把影视史学作为一种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引入历史陈述,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二、影视资源的分类
历史题材一直是影视创作的不竭源泉,每个人看待历史的角度和历史自身的广泛性决定了历史影视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历史影视资源也有着众多的分类方式。根据影视作品内容的不同,可将历史影视资源分为艺术类和纪实类。艺术类是指在一定的史观指导下,以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为主要情节,以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经过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所拍成的具有一定娱乐性的影片类型。如《汉武大帝》、《赛德克·巴莱》等;纪实类的影视资源则更加注重还原历史的真实,如文献纪录片、纪实片、专题片等等。比如:《淮海千秋》、《周恩来外交风云》、《二战风云》、《伟大的卫国战争》等。根据影视作品中历史内容的真实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影视资源分为“正说剧”和“戏说剧”[8]。正说剧,又被称为历史正剧,其主要角色和核心历史事件内容符合历史真实,可以在不影响主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甚至改动原本的历史记载,以使影片看上去更加合理真实。例如:《汉武大帝》、《康熙王朝》、《一代廉吏于成龙》、《林则徐》等。戏说剧,顾名思义,这类影片的创作源于人们相传的野史杂谈,或者是演义小说,其主要角色,叙事主线,甚至剧情所处历史背景都是虚构的,仅是披上古装外衣的商业影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历史。比如近期热播的古装剧《神话》、《宫锁心玉》、《甄嬛传》等。 在笔者来看,当前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论其历史内容真实程度的大小,在影视剧创作和拍摄过程中都难免存在着个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并不能完全还原历史原样,因此我们在应用中要注意与真正的史实相区分。
.......
第二章 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一、理论基础
影视史学是当今出现的一个历史学的崭新的分支,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前文已提到,它最初是由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提出,经台湾学者周梁楷先生将其译为“影视史学”并加以研究,由张广智教授引入大陆史学界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张广智教授的《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一文中通过个案分析,大体归纳出了影视史学相较于文字史学的特征及其优越性:首先,影视史学借助现代影视技术,比文字史料更加生动、形象、清晰。“电影(或电视)的确比书写的论述更能呈现某些历史现象”[11]其次,一部优秀影片或经典影视之作,往往拥有比文字史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影视史学将单调的、枯燥的文字历史材料变为观众可以直接感知的风光景致、环境氛围以及纷繁多变的冲突、人群、情绪等等,更便于也更易于让观众辨识出史料想要传达出来的信息,加上影视作品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效果,也就使影视史学在各类受众阶层上具有普适性。 基于影视史学的以上特点和优势,表明它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它有自己特定的服务对象:一是为激发学生兴趣服务。历史科目尤其是文字史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堆枯燥的年代数据和抽象的历史事件,因此在课堂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影视资料提供一些符合特定情境的与史实相近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形成表象认识,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二是为实现课题目标服务。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应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应选用能够解决重点、浅化难点的影视资源。三是为情感目标服务。思想教育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历史课堂上选用的影片要能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开阔视野,弘扬优良文化传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价值观。
........
二、运用历史影视资源的课前准备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相比过去已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岳麓版为例,每单元都有关于本单元的内容介绍,每一课分为引言导入、正文、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和活动建议,另有相关历史材料和各类历史图片穿插其中,总体来看,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是对于刚从初中升上来的高一学生来说,教材的知识难度还是有些偏高,他们理解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如果通过影视资源将这一段历史的立体化的展现给学生,相信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学习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强化记忆,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是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第三课,上承两次鸦片战争让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下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本课正文分为两部分: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都具有阶段性标志,同时也有密切的联系。中日甲午战争是后起的亚洲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第三章 运用影视资源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21
一、运用影视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 21
(一)真实性原则 ...... 21
(二)适度性原则 ...... 21
(三)趣味性原则 ...... 22
(四)整体性原则 ...... 22
二、要找到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最佳时机 ......... 23
(一)运用影视资源导入新课 ....... 23
(二)运用影视资源破解重难点问题 ......... 23
三、影视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应科学、合理 .... 25
四、建立历史影视资源库 .... 27
第四章 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事项......29
一、正确认识影视资源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 29
二、正视历史影视作品本身的不足 ......... 30
(一)放映影视作品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 30
(二)影视作品容易出现传播虚假历史的现象 ....... 30
(三)过度放映影视作品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 31
三、影视资源的运用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 32
第四章 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正确认识影视资源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讨论等等,这些学习活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以及情感的交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关注于影片播放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那么教师就沦为了遥控器的角色,这样的课堂虽然看上去生动活泼,但实际上呆板僵化,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目前的教育技术还不能代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我们之所以把影视资源放在历史教学的辅助教学的位置,是因为应用影视资源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能让教师讲授的历史知识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对学生的历史情感和思想道德的培育仍然需要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和自身人格素养的熏陶,,因此,教师才是当前历史课堂上的主导,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还是应当把教师的讲解放在第一位。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部分历史教师用影视资料对学生们进行“漫灌”的现象,短时间内使学生接受大量的影视信息,一直使他们处于被动“填鸭”的状态,缺乏相应的时间去思考影片所传达的内容,这使得学生费时又费力,却得不到应获得的历史知识,极大的影响到历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播放影视作品前,要对所播放的作品内容、情节和场景等影片信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一方面,一堂课只有 40 到 45 分钟左右,除去必要的教师讲授的时间,留给影视作品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 30 分钟,而我们在利用历史影视资源辅助教学时,主要是利用剪辑压缩后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片段,这对于至少 90 分钟的电影以及成百上千分钟的电视剧作品来说,节选的片段显然不足以表述清楚完整的影片内容,尤其是对学生不熟悉的影视片断,学生会难以理解碎片化的故事剧情和陡变的情节跳跃,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所播放的影视作品进行合理解释,使故事情节连贯顺畅,帮助学生对播放的历史影视作品中展现的学习内容形成准确、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影视作品片段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学生通常没有接触过的历史知识,对于这种不在教学任务目标内的历史知识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说明,但这种说明不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步骤,可以交由学生在课后自行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另外,有些历史影视作品所表述的内容是过时的,有些则具有过强的政治色彩,有些反映的是人性的阴暗,有些还有许多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实际应用影视资源前要进行仔细的挑选,并在授课中及时引导,强化影视资源的正面效应。
..........
结 语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改善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教难学难”的现状出发,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做了探索和分析。纪实类的历史录像资料、文献纪录片等的影片内容真实可信,是应该重点利用的对象;正说剧则要求教师对影片中的虚构部分予以澄清,在教学中有选择的应用;戏说剧在教学上直接应用的价值不高,但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考证、探讨、论证等等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影视资源在教学上具有很突出的优势,不仅能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弥补高中历史教材的不足,还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刺激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并能够增强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因此,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上的运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以《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对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理论基础和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探索,并通过教学案例评价反思,认识到影视资源的运用,应遵循真实性、适度性、趣味性和整体性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最佳时机,并应建立一个历史影视资源库便于资源共享。影视资源在开发运用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其辅助作地位,正视历史影视作品本身存在的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容易传播虚假历史、给学生思维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等不足,教师应当进一步深入领会课改精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把握相关的最新的信息,让影视资源更好的服务于优化历史课堂,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笔者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引起广大一线教师对影视资源的重视,为开展影视教学提供一些借鉴,进而为改进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影视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受本人知识能力所限,本文的论述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为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5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