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师论文 >

时间压力和反馈方式对拖延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9 14:30

引 言

对于“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人说是豁达的人生态度与智慧的体现,也有人说这是拖延者的精神鸦片。但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情境或不同任务中,多多少少都持有得过且过的想法,拖延现象孰是孰非,即使拖延现象如此普遍的今天,也不能绝对地妄下定论。在学术界,自 Laura J.Solomon 和 Esther D.Rothblum在 1984 年提出拖延概念,研究者们大多倾向于强调拖延的普遍性与消极影响。国外调查发现有 95%的大学生有推迟学习计划的习惯,70%的大学生经常拖延。国内也有研究发现高达 69%的大学生受到拖延的困扰,这些状况似乎在不断地提醒人们拖延的负面效应和不良结果,事实上,在这种害怕拖延的负强化下,人们往往会加剧拖延行为。随着对拖延行为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倾向于将拖延看作一种由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特别是主动-被动拖延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拖延的积极方面。他们发现拖延可以激发个体的潜力,达到挑战自我、提高效率的目的,同时适当地拖延可以有效地调节消极情绪,有利于进一步更好地完成任务。积极拖延的人具有压力偏好、主动拖延、对结果满意等特点(Cho&Choi,2009)

......


1 文献综述


1.1 拖延的相关概念与类型

从动机角度看,拖延可分为唤起性拖延和回避性拖延。唤起性拖延者的动机是刺激寻求,这种类型的拖延者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期限才行动,以便激起自己更高的工作效率,主要从冲刺中得到快感。Joseph 和 Ferrari(2005)总结了唤起性拖延者的特点:追求并喜欢刺激,自我控制感较弱;但也有研究发现唤起型拖延者并非外界或个人所宣称的那样具有压力偏好和较好地表现(Ferrari,2001),他们虽然具备在临近截止日期按时完成了任务的能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准备时间,加之在短时间内获得的支持性资源也相对有限,往往最终导致最后成绩平平甚至失败。回避性拖延者则更在乎外部评价,宁愿冒着任务完不成的风险,也要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找到“合适的借口”,如:我没有努力/时间不够等。对于回避性拖延者来说,拖延动机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Ferrari(1994)认为回避型拖延者具喜欢社会赞许、异常关注公众形象和时间估计过高或过低等特点。

时间压力和反馈方式对拖延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1.2 时间压力与拖延

如果在实验室条件中研究时间压力下的行为,首先是对客观时间压力限制的制订。由于研究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并没有具体须设定多少时间限制才能激发时间压力感的确定值,研究者一般采用个体在无时间压力的作业时间的平均值减标准差作为时间压力条件(Ben&Beach,1996):他们认为如果在平均时间内 84%的被试完成任务的速度比正常设置的速度快,则意味着平均时间对被试有影响,然后用平均数减一个标准差作为时间压力条件,以此引发被试的时间压力感。为了应对标差过大的情况,Weening(2002)将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平均时间的一半作为有时间压力条件下的作业时间。

3 研究一 大学生拖延情况调查.................21

3.1 研究目的...................... 21
3.2 研究内容.................... 21 
3.3 结果..........................23 
4 研究二 时间压力对主动-被动拖延的影响............31
4.1 研究目的.............31 
4.2 研究内容.................... 31 
4.3 研究假设.................. 32
4.4 实验程序......................... 33 
5 研究三 在高时间压力情境下反馈方式对拖延的影响......41
5.1 研究目的.................. 41
5.1 研究内容.......... 41 
5.3研究假设..................... 42
5.3 实验程序.............. 42

7 研究局限与启示


7.1 研究局限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时间压力和反馈方式对主动/被动拖延者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拖延理论,尤其针对主动/被动拖延群体,对消极拖延转向积极拖延或拖延的干预具有指导意义。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本研究主要是在主动-被动拖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与实验的方法探究其特点与影响机制。在探讨压力情境对拖延的影响时,,虽在实验前控制了情绪与动机的影响,但由于压力感和焦虑、紧张等情绪的相似体验性,使得压力感,压力带来的负性情绪或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对拖延和任务表现影响的程度不得而知。第二:实验方法方面:为了避免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的影响,采用模拟情境的行为实验法,但这势必与真实的拖延生活场景存在一定的差别,虽然采用了前测后测实验组控制组设计,但仍然无法消除实验中的被试效应。被试对实验目的猜测与期望都会对任务表现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研究的生态效度。


7.2 对拖延干预的启示

拖延现象非常普遍,但对拖延现象应区别对待,根据研究一的结果我们发现,仅有 27.33%的拖延者属于被动拖延,所以对于拖延干预的主要任务即为如何促进这部分的被动拖延向主动拖延或非拖延群体转化,结合研究 2 和研究 3中时间压力和成败反馈对拖延的影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关注在不同任务压力情境下的感受,适当避免高压力情境:心理感受是关键,即便它有时处于无意识之中。有时候拖延行为所逃避的不是某个具体任务,而是由这个任务引发的内心感受。许多被动拖延者并非缺乏完成任务的能力,只是在高时间压力情境下由于焦虑、害怕失败而产生干扰、自我设阻,受性情绪的困扰,并导致拖延任务以致最终失败。针对这种情况,被动拖延者首先应识别自己对任务的真实感受,积极应对自己的消极体验;其次应对完成不同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清晰的估计,这依赖于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的习惯表现与拖延情况的了解与总结,尽可能预留充足的时间准备、执行。而且,每次成功的经验都会提高今后完成任务的信心。学习区分在哪些情境下选择主动拖延是有效的,了解被动拖延带来的负性结果。
......


8 结 论


本研究探究时间压力和反馈方式对拖延行为的影响,通过三个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 在大学生群体中拖延现象普遍存在,但大部分拖延者为积极性拖延。2 主动拖延者偏好压力下工作,且在时间压力情况下的任务表现优于被动拖延者。3 不同的反馈方式不影响主动拖延者的任务表现。4 反馈方式影响被动拖延者的任务表现,失败/消极反馈会增加其拖延的时间与作业成绩,降低任务表现;成功反馈会减少其拖延时间与作业成绩,成功反馈对被动拖延者有积极的干预作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5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5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