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七年级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1 导言
1.1 研究缘由
伊犁地区有众多较偏远的乡镇、农牧区,聚集着很多少数民族孩子。这些孩子的母语不是汉语,在家庭日常生活及跟同伴玩耍交流中大都用母语,小学时期接受的是双语教学,每天开设母语课程。他们知识水平低,汉语基础较差,给当地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昭苏县察汗乌苏乡便是其中之一。这次培养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就是在伊犁地区昭苏县察汗乌苏乡中学七年级进行的。本科毕业后,我来到昭苏县察汗乌苏乡中学担任历史学科任课教师,班里大多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差。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听不懂汉语历史授课,更别说对历史专用名词的理解了,由于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成效很差。学生习惯了旧式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历史教学成了单方面知识的灌输,学生无反应,教师无成就,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无有效性可言,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究其根源,还得落实到学生的学。教学即教会学生学,若学生自身都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教学如何能成功。正如教育家所说,“教师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孩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也就是说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学。学生听不懂,读不懂,历史学习不能带给他们满足感和成就感,缺乏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这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历史的真正原因。这就要求教师从基础抓起,从阅读抓起。逐步培养他们的历史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读得懂课本,能够理解其意思,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学得懂历史,从根本上引发其对历史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业水平,从而改变历史教学恶性循环的状况,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
1.2 研究综述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学者和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历史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抓住课堂、用好课本是关键。为此历史教师们从历史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探索。就培养历史阅读能力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很多专家学者在论文中都有所涉猎,如:朱丽昕阐述了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提到一方面中学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概括、判断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成为培养历史思维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学习材料不断增加,大量的原始资料、图片、历史地图、历史故事等,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辨识、筛选各种信息,形成阅读能力成为我们教师更加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1]陈娟提到在历史课程的改革中历史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作者认为学生想要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学历史课知识点多、记忆量大,每课时要求完成的知识量和文字量远远超过其它学科,因此,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高于其它学科。[2]芮友明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实现历史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3]
..........
2 历史阅读能力的概念及意义
2.1 历史阅读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11]“历史阅读能力就是通过看历史书籍(包括各种材料)并理解其意思的能力。”[12]历史阅读能力可以大体上分为历史文本资料阅读能力和历史非文本资料阅读能力两大类。“历史的文本资料阅读又可以分为历史课内文本资料阅读和历史课外文本资料阅读。”[13]对于大部分的一线历史教师来说,往往强调课内历史阅读能力,而文本也往往直指教材。(这里的研究亦是针对课内历史阅读能力直指教材)文本资料阅读能力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文字阅读能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文本阅读能力则是指阅读主体(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对历史文本进行阅读,从中获取有关信息并加以处理的一种体验、再创造活动的能力。”[14]“非文本史料一般指除有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以外的一切资料形式的总和,与文字史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5]在课堂教学中,历史非文本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的学生对历史图像的阅读能力。历史图像阅读能力是指“有效运用教材图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和社会发现能力。”[16]大量的栩栩如生的历史图像出现在历史教材中,如历史实物图,历史人物图,历史朝代分布图,历史场景图等。它不仅可以印证和补充教材上的文字记载,而且能够使历史变得形象生动,可以更直观的去感知历史,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当有选择、有针对性、恰当地运用历史图像,进行相关训练,发挥它的作用。
...........
2.2 培养历史阅读能力的意义
目前,初中历史教改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又在于如何改进“教法”和“学法”。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无论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却未见教学成绩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正是出在学法上。从教学的实质来说,学生的学是关键,会学比会教更重要,因此,教学质量真正要提高,既要会教更要会学,会学才是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就初中学生而言,学生会学首先应表现为会阅读。历史涵盖了整个人类生活,知识相当丰富也极其繁杂,中学历史教学每课时要完成的知识量、文化量和记忆量是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教师常感教学课时不足,七年级尤为突出。因此,如果不培养学生自身阅读教材的相应能力,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仅靠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始终会受到影响,大打折扣。
.......
3 研究对象的现状调查及分析.......7
3.1 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7
3.2 学校的教学概况......... 7
3.3 班级学生情况..... 7
3.3.1 在七年级进行培养实践探索的原因.....7
3.3.2 七年级学生现状调查分析......8
4 培养历史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15
4.1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探索......15
4.1.1 正确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15
4.1.2 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15
4.2 课堂教学中培养历史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及相关案例....18
4.2.1 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18
4.2.2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实践探索........... 21
4.3 实践探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8
5 结束语........30
5.1 培养实践的结果.......30
5.2 存在的问题........31
4 培养历史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4.1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探索
历史知识浩繁如烟,为了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使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伊始就注重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引导: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了解应该读什么,从哪下手进行阅读。下面以七年级上册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为例。预习既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的效率,所以,教师要重视对课前阅读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坚持预习中自觉形成习惯,在形成习惯中得到提高,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预习挂在嘴边,学生往往没有做到,导致预习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人要求学生预习时,先阅读课题正面的“导言”(在每课课题下面的小方框内,这是教材的优点之一)。根据“导言”进行阅读(教师也可适当地另外补充问题)。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根据“导言”(或另外留下的问题)适当提问。这样,可减少学生阅读时的盲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问题,或者抓住问题重点、要点。如七年级上册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先看导言框:“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中外有许多神话传说……这些只是神话传说。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下面你就能学到这些内容。”学生看完之后,教师提问:“从导言框中,你能发现本课要讲哪些问题吗?”学生很快就可以回答出问题,根据提示在阅读课本中找出问题答案,减少了其阅读时的盲目性。一下就抓住了重点,使其有信心继续下去。预习完之后,为了检验预习效果,我会让他们对照历史图册和课本,完成这一课的填充图册,并即时评改。这样做既可以起到督促预习,熟悉地图的效果;又可以了解哪些知识他们掌握了,哪些知识他们忽略了,哪些知识点需要进一步讲解;还可初步了解他们的解题能力,哪些题会做,哪些题对他们有难度,哪些题压根就没有头绪,以便在之后的教学中重点引导训练,提高解题能力,一举多得。
...........
结论
学生心里普遍认为历史考试开卷考试翻书就行,何苦劳神耗时费力呢?课堂上开小差,写其他作业,偷看课外书,甚至连课本都不带,上课当木头人,他们对教师的提问不动脑,不吱声,更谈不上踊跃发言,即使回答问题,也是牛头不对马嘴,正确率极低。由于这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乡,加之学校生源短缺,导致即使是汉语班,也找不到几个汉族学生。他们汉语水平低,知识基础差,更有甚者,历史书上一句话都读不下来,这样的语言障碍导致汉语科目没信心学。加之上课听不懂,无所事事,严重影响课堂学习气氛。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都是本地的农牧民,文化程度低,不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种家庭环境使的学生自己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偏低。这些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导致了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差,教学成绩提不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解决。当然这不是一个老师或是几个老师能够改变的,也不是一个学校能够改变的。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力量十分微小,但当教师是个良心活,我们只能在我们能力所及的空间,利用我们所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尽最大努力去做我所能做的一切,希冀学生们能有所收获。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45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uzhibaogao/14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