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论文 >

职业学校的好处_中国桐城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16-12-02 08:43

  本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最急需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国应该有大发展的是什么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国目前最难办的是什么教育?还是职业教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浙江永康市有个企业以80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两位上海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设计并生产出1台电动工具样品,拿到广交会上,外商一看,这个样品与德国的同类产品在技术与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然而价格却只有德国的一半。这位外商很高兴,当即签订了10万台的定单。可是在第一批2万台交货时,没有一台产品是合格的。结果这个企业只能承担违约责任,损失了500多万元。其中的原因很明白,那一台样品是用高薪聘请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生产的,而那2万台是由普通的工人生产的,是那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生产的。

职业教育应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

国家教育部曾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可见,,就业导向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突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的功能。这在现阶段对于缓解就业压力,调节劳动力结构性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缩短毕业生与职业世界之间的差距具有现实意义。就业导向作为现实条件下的一种应对措施,对突出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具有积极意义,但作为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政策导向,则可能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就业导向的基本逻辑思路可以概括为: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领域,是直接为经济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因而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而这一逻辑思路的基本前提是从经济的视角来强调职业教育的功能。在就业导向的指导下,许多院校把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所需的竞争和合作技能,应聘工作时所需要的求职技能等,把培养目标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初次就业上,这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教育不是授人一技之长、谋一工作岗位的功利性教育,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只关注学生的就业能力会把职业教育引向教育目标狭窄化、教育行为单一化的道路上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职业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是育人。职业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而且是受教育者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以职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提供的职业准备教育,其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化,就业能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职业能力不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迁移和类化,并与相关的一般能力整合而成的,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构成。专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专业实践能力,即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能力,这是职业能力最基本的体现,也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不可少的。方法能力是指具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当前,由于知识技术创新和衰退的速度加快,一技之长的使用时间大大缩短,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方法能力已经成为职业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交往与协调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和抗挫折的能力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劳动组织、劳动形式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社会能力在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真正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具备这三种能力,就需要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

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一些想法

1、通过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除了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外,更关注的是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定位明确、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水准的不断提高,职业岗位和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日益加深,社会与企业倡导的文化现象、道德思想、法律与制度等构成的文化内容,体现在具体的职业要求之中。因此,在职业能力水平相似的前提下,社会能力水平高的学生无疑更具有就业竞争力。

2、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与专业课程的项目化

许多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了3年后却依然不会。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学校的实训设备不足所致。我们还可以认为学校给了学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使得学生今后的发展充满了后劲,但学生专业理论考试的成绩似乎并没有说明这一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紧迫心情,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实需要,促使许多教师开始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其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项目课程。比如:有的院校采取的是叠加式项目课程,即在学习了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几个完整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有的院校采取的是与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有的院校采取的是完全打破学科课程体系,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组专业知识。这些都值得我们考虑和借鉴。

3、学生的学习准备不足与普通文化课的服务性

目前职业院校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状况普遍令人非常担忧,学生学习这类课程的积极性极低。其原因是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准备不足,既包括知识上的,也包括学习心理上的。从知识上看,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往对这些课程学习的结果非常不理想,这是事实。从学习心理上看,多年的学习成绩不佳以及教师的责备、冷漠,已在学生心中深深地积淀了对这些课程的厌恶。

面对这种状况,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普通文化课程进行改革,采取适合职校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来改造这些课程。基本思路是把普通文化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起来,强化他们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的学徒结实道,他从来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知道他成为这个厂的学徒,在这里,数学是按照和汽车相关的方式被讲授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普通文化课都能与专业课相结合,有些课程,可以考虑与生活相结合。总之,无论是专业还是生活,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这些课程提供情景化的途径。其次,不要在普通文化知识与专业课程之间建立机械联系。相互联系的原理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这种联系过于机械,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本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201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