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教学方法
摘要: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寓教于乐。文中依据舞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特点,探讨舞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总结认识课堂教学的规律,从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关键字:审美意识 基本训练 民族民间舞
舞蹈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学校,每逢佳节来临之际,人们都是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人们心中的喜悦;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城市的休闲广场,无论是小学生还是花甲老人,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黄昏,你都能看到人们通过舞蹈在尽情的抒发生活。而舞蹈教学根据学生的心里和生理特点,因势利导,寓教于乐,,是学生尽情的享受舞蹈的魅力,同时教学对象素质有较大差异性,尤其对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较好,应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其身体的感觉韵律,通过一定形体方面的训练,掌握一些基本体态、动态及少量的技巧,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及舞蹈教学固有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形体美、心灵气质美、舞蹈欣赏和舞蹈表演能力。
培养审美意识
舞蹈的形式美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美的一个根本性标志,是舞蹈采用有生命的、运动中的人体动作作为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手段。要大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外化为可以感知的舞蹈形象。用心体会其动作的内涵,找准动作的感觉。不要为舞而舞,而要手到足到亦心到,以求尽善尽美。笔者不仅强调舞蹈动作要谐调配合,而且还启发学生平时以审美意识细心观察和舞蹈的动态和神态。对于年龄较大的舞蹈学生,他们的审美意识较强,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这种审美意识启发和诱导到舞蹈教学中来。有些舞蹈教材,虽属“短制”或说是“小品”,但都要强调始终贯串一个“美”字,使学生明确舞蹈是以人体美为主要内容的形式美。
基本训练。论文代写代发联系QQ7729303,手机13957092437.
舞蹈基本训练是舞蹈教育的基础,是舞蹈教学必不可少的,它是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第一课题。对于入学前未接触过舞蹈的学生来说,加强舞蹈基本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训练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身体由自然素质向舞蹈专业素质发展,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舞蹈时初步具有健美体态和自然饱满的情绪,对舞蹈基本动作的名称、要领和舞蹈时身体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有初步的了解,使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培养舞蹈动作与情感表达的一致性,掌握舞蹈所需要的基本体态、动姿、方位以及基本训练的一般方法。
针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自然条件方面的差距,教师在进行基本训练中应运用多种方法使初学舞蹈学生的身体各有关部位尽快达到“绷、直、软、开”的要求,以达到其身体素质方面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教学内容要安排扶把练习和离把练习两部分。扶把练习首先解决的是正确站立姿态,要求学生掌握收腹、收臂、挺胸、立腰、直背、沉肩、提气的技巧以达到挺拔向上的健美站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擦地、蹲、踢腿、划圈、控制、压腿、腰部等以腿和腰基本功为主的训练,使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得到锻炼以达到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离把练习也叫中间练习,主要进行单一动作、单项小组合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是扶把练习在离把后的继续提高与深一层次的开发。通过中间部分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舞基本手位、脚位常用舞姿、旋转、翻身、跳跃、步伐和芭蕾舞基本手位、脚位等动作与技巧,把握肌肉在动作进行中的紧张与松弛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和较好的控制能力。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目标的不同,结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来安排内容的深浅程度。舞蹈的基本训练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而生搬专业舞蹈的训练方法,对一些高难度动作、技巧、身段,一般不用一刀切的办法,而应因人制宜。
民族民间舞训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间舞形式是各民族历史发展与艺术创造的成果,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并具有鲜明的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民族民间舞训练是学校和社会舞蹈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舞蹈教学选择民族民间舞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表演素材,丰富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和创编能力。通过民间舞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手位、脚位、基本动律、舞姿造型、常用动作以及身体运动规律。笔者认为学生可以学习藏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等民族民间舞。其中汉族包括东北秧歌、山东秧歌、云南花灯、陕北秧歌或安徽花鼓灯和朝鲜族民间舞等。
民族民间舞教学,首先应介绍每一个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居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性格气质和审美习惯等。舞蹈动作的教学,通常应先介绍和学习手形、脚形、手位、脚位、基本姿态和基本动作规律。然后进行上肢动作和舞步的训练,这一部分内容可分为单一动作练习和上肢与舞步的配合练习。在较好掌握手臂动作、道具技巧和各种基本舞步的基础上,再进行单项组合训练或表演性组合训练。根据女生特点,应选择具有抒情、细腻、明快、眼神丰富、手腕灵活等风格特点的舞蹈组合进行训练。如胶州秧歌中的“小曼”,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弦子舞”,蒙古族的“腕”、“肩”,维吾尔族丰富多彩的手的变化与眼神的运用等,只要训练得法,都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论文代写代发联系QQ7729303,手机13957092437.
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是以扩展丰富学生舞蹈眼界和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舞蹈、表演舞蹈、创编舞蹈能力为目的。那么,为了增强这方面的教学成果,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舞蹈语汇创编并排练出有一定表演性的舞蹈动作组合,这是一条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新途径,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编能力。例如,在教授蒙古族民间舞部分时,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腕、臂、肩的动作,它是蒙古族舞蹈动作的主要部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有很大的训练价值。为了配合教学效果和重点培养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与创编能力,使得学生具备自编、自排、自演的能力。通过这种创编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而且具备了表演蒙古族舞蹈的特殊能力,同时增强了表现各种人物、塑造舞蹈形象的创编能力。因此,建议在今后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部分,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以适当的课时,安排学生进行舞蹈编排实践,以克服目前学生创编能力差、表演基本功差的弱点。
结束语
教师必须时刻记住自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造就舞蹈艺术人才的工程师。在课堂上,一切都要从道理上贯穿到实践中去指导学生,教会他们善于从自己的条件出发,不断进取,正确地去完成老师所教给的舞蹈动作,完成训练任务。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对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内容、多方法上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对舞蹈教学的内容掌握得更加准确、丰富、生动。
参考文献:
1 丁妮 浅谈高职舞蹈课成功教学因素 辽宁高职学报,2003.
2 姚岚 论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
3 夏思永,富嘉贞,梁竹,宛丽,等 形体训练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论文代写代发联系QQ7729303,手机13957092437.
本文编号:26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2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