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的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Ann992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1 楼 2012-04-12
600-800字,自己写的!(最重要!)
Ann992
2 楼 2012-04-12
大学知识分子精神价值失重与学风问题散议
教育浮夸问题和形式主义问题也正在抬头:不注意改进教学质量,不注意教授的学养和生存环境,不注意量才录用而只看表面标签和亲疏关系,不注意中国人文学科的持续下滑现状,而一味追求所谓的国际水平,不仅使教育经费浪费很大,而且教学质量不断面临“滑坡”的危险。空洞地要求高学位,而不注意真才实学,只会助长教育的形式化和空虚化。如何将教授最有新生命力的思想推广到现代体制中去,注重学术本身而不是学术以外的东西,使教育不仅成为大学知识延续和传递的枢纽,而且成为关心人性发展的重要维度,这正是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科技飞跃产生良性循环的基础。
当前教育改革呼声甚高,进入新世纪,教育作为文化生产中最重要的动力性因素,起着支撑文化再生产和人才再生产的重要任务。教育改革关系到“中国形象”的塑造,关系到新世纪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拓展,值得重视。
当前学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学风问题
学术的过分形式化程式化,其不良后果今后会越来越明显。有些形式化的制度促使了当前这类学术泡沫运动,连带地反映了很多深层问题。一是强行规定副教授、讲师、博士生、硕士生要在几级刊物上发多少文章,要出多少书——而且用量化的标准统一要求,才能升职。于是人们争相发文章出书,作假现象必然多起来。要发文章出书,刊物和出版业就热起来,刊物出版一热,就有不少刊物收版面费,现在收版面费已经进入到中央级刊物。这当然也是学术腐败的严重现象。我认为,论文专著应在质量上,不应在数量上。文化生产的人弄虚作假,文化阅读的人就会出问题,而且会形成一个印象:不再读专家的文章。这种一味多产的结果,使学界真正有分量的学者淹没在低水平重复的文化生产中。
因此,学术“清明”的问题应提上议事日程上来。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可以思考怎样建立学术创造机制,尽量减少形式化的东西,否则可能使得不少学术外的东西掺杂进了学术神经,虚报成果、学术抄袭就在这种土壤中愈演愈烈。人文社科学者应该是个体独立思考和个体独立进行文化生产。那种大呼隆上的做法,是对学术的戕害。人们对此反省太少。有关行政部门要从体制上入手,铲除学术作假的土壤,学者也要摆正心态,真正平心静气地做学问。
加入WTO以后,外企和国企都享有同等待遇,在相同的起跑线上竞争,海归派、本土派学者(尤其是人文学者)也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一些中青年学者自我膨胀而又底气不足,有人就弄虚作假,学术丑闻不断在报端揭露,实在令人痛心。当然,绝大多数学者还是能够坚守学术良知的“底线”的。但是,知识群体的内伤及可能采取的边缘立场,后果会很严重,这应当引起足够警惕。
进一步看,缺乏反思深度和超越性思考的高度,使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大学教育中知识分子的培养功能,尤其是博士生硕士生教育出现了狭窄化、专业化、技术化倾向。“三点成一纷”的单调生活,使学习成了机械训练和应付考试的枯燥过程,生活成为注重实用、只对专业技能感兴趣的单维化生活。在工艺层面的操作和忙乱中,个胜和创造性逐渐消隐,在跟着潮流走中心理封闭起来,在重理轻文中使感受力受到压抑,进而导致情绪抑郁、性格孤僻、矜持而不善心灵交流。于是远大的人生抱负渐淡渐消,卓越的眼光和超迈的胸襟逐渐被市侩式的世故虚荣所取代,生命中的无聊感在牢骚、郁闷、无奈中呈现出来。甚至出现了将哲学、文学、史学大师著作丢在一边,而热心于公关学、谋略学、厚黑学的现象。
大学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应随新世纪到来时的喧嚣而变得浮躁,真正的知识分子也不会使自己的思想停留在庸俗的人云亦云的氛围当中,而是走出自己狭小的个人利益空间,在新世纪的世界性思潮中面对真正的问题,理性地思考,进行学风转向以后“当代中国思想”的重新确立,并且把这种思想成果以制度化的方式推行到教育中去,使中国思想成为中国价值重建的重要资源。
Ann992
3 楼 2012-04-1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
经历了30个年头后,我国改革开放没有停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又迈出了新步伐。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今年的改革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更加明确,改革更加重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四位一体”协同推进。二是思想更加解放,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发展和改革的理念,认真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寻找改革的突破口。三是改革的针对性更强,上半年围绕化解经济生活中不协调、不平衡、不稳定、不可持续的因素,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缓解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应对国际经济风险,围绕完成攻坚任务,改革深入展开。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继续深化,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中国铁建”首次公开发行A股和H股,H股公司“中煤能源”增发A股。国家就电信行业重组作出部署,竞争性市场格局进一步形成。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至149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垄断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完成预留和暂留发电资产变现工作和发电资产划转移交遗留问题收尾工作。组建“沪宁城际”等8家合资铁路公司,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铁路建设。
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稳步发展金融市场,有关部门发布《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创新企业直接融资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进一步推动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黄金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建设得到加强。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规模扩大,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自我约束机制不断完善。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出让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近2/3的省份出台了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实施办法。在资源价格改革方面,不失时机地理顺成品油和电力价格,同时,出台配套措施,缓解对困难群众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近70个中央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开展财政绩效考评试点。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新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颁布执行。提高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完善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部分商品的消费税优惠政策。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改制银行深化内部改革,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得到提升。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基础性工作继续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取得突破,近期将挂牌成立股份公司。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半年全国又有16个地区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共有16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目前多数省份已基本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各地继续加强了防范新欠的制度建设,加快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欠薪报告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以及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
教育体制进一步健全。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享受了免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北京等16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惠及1702万名城市中小学生,其中天津等8个省份同时免除了教科书费。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格局基本形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6月底,31个省份全部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提前实现了今年全覆盖的目标。养老保险制度方面,顺利完成200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稳步推进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将天津等6个省份做实个人账户比例提高到4%;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工作,目前已有18个省份实现省级统筹;在5个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目前,全国229个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城市和地区中,已有142个出台实施方案。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574万人、4539万人。
农村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目前,已有19个省份出台了关于推进改革的文件,已完成承包的林地约8.78亿亩,,占集体林地的34.5%。国务院对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作出安排,要求通过改革,使海南农垦的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重点是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为27个。各部门按照改革要求,进一步理顺职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对于保障经济社会主体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和群众生活的服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贴子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的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4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