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无哀乐论》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相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声无哀乐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 2010年
《声无哀乐论》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相通性研究
田旭
【摘要】: 本文以魏晋名士嵇康的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为研究对象,以其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相通性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笔者首先概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以便较为客观地看待前人研究之得失,明确本文研究之空间。之后从嵇康与儒家在思想观念上具有相通性谈起,进而在音乐哲学本体与审美范畴的层面上,就《声论》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相通性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最后,结合上述研究,讨论了《声论》与儒家乐论在音乐功能观念上的相通性。 本文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主体之前后分别是绪论和结语。绪论中简述了本课题的选题动机和研究目的。第一章,即文献综述,明确了相关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得失。第二章,即康儒相通之由,旨在为《声论》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相通之可能性提供理论支持。其中主要涉及嵇康与儒家在思想观念上具有相通性,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与文化思潮对嵇康思想的影响,嵇康个人生活经历与思想的复杂性。第三章,即《声论》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相通点的研究。本章作为全文的主体,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节,主要讨论了《声论》中的名实关系,“声”与“乐”两个概念分别在《声论》与儒家乐论中是否具有对应性的问题,以此作为本章研究的理论前提之一;第二节,讨论了《声论》与儒家乐论在“乐”之哲学本体层面与乐之内在超越性方面的相通性,并以此作为下文《声论》与儒家乐论在审美范畴层面上具有相通性的哲学依据;第三节,在乐之“和”,乐之“美、善、雅、郑”,尚清的审美趣味与乐之境界等审美范畴层面,探讨了《声论》与儒家乐论的相通性;第四节,探讨并联系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命题,同时结合上文相关内容,将本章所论归结于《声论》与儒家乐论在音乐功能(包括音乐的一般功能和内在超越功能)这一涉及理论属性问题上的相通性。在结语中,联系全文概述了嵇康《声论》与儒家乐论的相通性,指出了它们在音乐功能问题上的相通,因此,把《声论》纯然归结为形式自律论之作有失偏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林林;嵇康与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涛;;嵇康《声无哀乐论》中反儒学的美学思想[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赵玉霞;徐广振;;外道内儒:嵇康矛盾心理的文化解读[J];东疆学刊;2009年01期
3 杜汉生;“道是无情却有情”——读《声无哀乐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4 司马俊莲;论魏晋士人狂放之因[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5 曹南才;;品藻人物的审美标准——试析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一个美学思想[J];惠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6 张节末;美善关系理论的一个古典范本──嵇康《声无哀乐论》再探索[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马良怀,侯深;风流千古 人琴俱存——汉晋之际的士人与琴的关系之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滝本訲? ,孙凡;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及其与“养生论”的关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9 杨和平;《声无哀乐论》与音乐的不确定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10 李宝杰;谈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蒋君兰;;从明心见性的参悟看佛禅思维方式的美学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邹林珊;;以佛教法相解析孟子心性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陈时龙;;师道的终结——论罗汝芳对明太祖《六谕》的推崇[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郭铁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展良;;朱子的世界秩序观之构成方式:朱子的天人关系思想析论[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C];2005年
10 林毅夫;;二十一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A];北京论坛(2011)主旨报告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茂南;;试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杨艳香;;声有哀乐:论音乐的“情感”——以嵇康《声无哀乐论》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3 宋振军;;《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蔡仲德;;阮籍嵇康音乐美学思想异同论——兼论其整体思想与人格之异同[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4期
5 吕琳;;论琴曲《酒狂》的历史内涵与审美特征[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朱宇炎;阮籍《乐论》中道家音乐理论的特点[J];中国道教;1994年03期
7 周砚馨;;浅析《声无哀乐论》中的“自律论”与“他律论”[J];大舞台;2010年03期
8 张传国;;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我观[J];电影评介;2009年22期
9 佘树声;;论嵇康和他的音乐美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10 叶祖帅;阮籍《乐论》的美学思想及其局限[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运生;;嵇康和他的《声无哀乐论》[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兰;略探嵇康与《声无哀乐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易薇;论《乐记》的音乐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汪润锋;先秦儒家乐论的伦理美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晓岑;《声无哀乐论》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笑梦;嵇康《声无哀乐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倪永强;魏晋玄学本体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韩龙飞;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情感问题[D];青岛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誉声;音乐自当有哀乐——读《声无哀乐论》札记[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6年01期
2 杨和平;《声无哀乐论》与音乐的不确定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3 李宝杰;谈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4 荆山;;浅谈嵇康美学思想的历史贡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5 曹利群;试论嵇康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J];音乐研究;1986年02期
6 联抗;音乐家嵇康[J];人民音乐;1963年12期
7 蔡仲德;《音心对映论》质疑[J];人民音乐;1986年01期
8 黄应全;审美本体论之辨——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孙维权;;《声无哀乐论》新解[J];音乐艺术;1983年02期
10 原正幸,薛罗军;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礼乐批评[J];文艺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仲德;;陶潜的音乐美学思想[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2 蔡仲德;嵇康《养生论》等篇中的音乐美学思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3 蔡仲德;;商鞅韩非的音乐美学思想[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4 辛松;朱亚宗;;孔、墨哲学思想之比较——从音乐美学思想探讨孔、墨哲学思想[J];船山学刊;2006年04期
5 易文颖;;浅析舒曼音乐美学思想特征[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6 高拂晓;;时间的抽象、存在与超越——现代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特点述评[J];音乐研究;2006年04期
7 杨和平;;缪天瑞的学术贡献与历史地位[J];中国音乐学;2009年04期
8 李姝;;新世纪以来音乐美学研究述评[J];音乐研究;2010年04期
9 李宝杰;谈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10 李秀莲;补察时政与畅情适性——白居易诗歌与音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之二[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四春;[N];音乐周报;2001年
2 陶亚兵;[N];音乐周报;2001年
3 邓四春;[N];音乐周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轩小杨;先秦两汉“和”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亚;《淮南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矛盾统一性[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李明辉;胡戈·里曼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贤;《衡曲麈谭》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颜彬;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的重新梳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雪;浅论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的“流行”因素[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晏雅曼;论波爱修的音乐美学思想[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7 朱琳;舒曼“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呈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贺林林;嵇康与阮籍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9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夏贤智;西方音乐美学情感论视域下的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声无哀乐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4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