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论文 >

以接受者为导向的期刊论文摘要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3:35

  本文关键词:以接受者为导向的期刊论文摘要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接受者 摘要翻译 信息型文本


【摘要】:对摘要翻译的研究,现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文体学和语篇分析的角度切入的。本文拟从论文摘要翻译文本接受者的需求出发,从赖斯关于文本类型分类的角度探讨适合论文摘要的翻译策略,以指导翻译实践。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关键词】接受者 摘要翻译 信息型文本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语摘要作为对论文内容的介绍性文字,其重要性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正日益凸显,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摘要翻译的现状和策略。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The American NationalStandards Institute)的定义,“摘要是对论文内容浓缩准确的再现,应由论文作者在论文发表时一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秀菊;;孟子“以意逆志”的语义学诠释——基于修辞理解角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苏岚;;想象性经历特点下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杨莉;;从前结构与互文性角度探析言语交际互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王同伦;;明清文字狱——基于“四个世界”的解读[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李葆卫;;语义视角:言语幽默本质管窥[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孙晨;;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赖新芳;;网络流行语言的创新机制[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8 闫素峰;宋润娟;;接受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J];大家;2011年15期

9 程虎;;接受修辞学视野下的翻译过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赵志国;;再论“V+了+T+的+N”结构的歧义[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有经;;汉语模糊修辞的文化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吴艳;;环保委婉语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丁金国;;汉语风格研究的新进展——读黎运汉教授的《汉语风格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谌金中;;论招牌语言的结构和语用价值[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勇卫;;简析酒语词语义的生成和修辞认知[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彦;;翻译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准则与规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易绵竹;;构筑通用语义码模式的符号学基础[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周明强;;歧义的形成与消解的认知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平邋中华书局大型系列丛书《日本中国学文萃》主编 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日本汉学”的公众面孔[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肖元媛;规范汉字书写应从学生抓起[N];佳木斯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马惠玲;汉语“双重意义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方传余;言语幽默的语用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振华;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河南大学;2003年

8 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宋刚;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爱梅;双关的生成与接受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郭金萍;言语交际中的模糊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宝林;心理距离与模糊修辞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菁;言语交际中的误解现象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金文;言外之意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夏萌;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戏剧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张丽梅;金杽对奈达理论的发展及在文学实践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佘晨光;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连贯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郭四春;从传播学效果论的角度看翻译效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雪;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围城》中的讽喻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4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544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e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