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老妈妈女鞋_用一句话来形容梵高_北京文艺网
本文关键词:梵高奶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最近“摩西奶奶的画作”在微信圈很热。其实,中国也有一位,被称为梵高奶奶的常秀峰,她也是一位农妇,70多岁时偶然拿起孙女的蜡笔,开始画画。她画乡村,画根连着土的事物。这种平凡、朴素滋养了多少异乡人?未可知,如同这平凡本身。(题图:芝麻开花节节高)
老房子墙上的秋天
我的母亲梵高奶奶
文/江华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猜也许是这本书的某种东西吸引了你,你开始在某个地方读它。
此刻,你看看天空,感觉一下身边风的温度——不论是春夏秋冬。如果你的父母不在你的城市,那么我希望你回家的时候,把顺手发信息和段子的时间,留出来,给他们打个电话,因为你知道,那个地方的气候和温度,一定和你这里的不同。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和这本书的作者以及主角有关。
她是我妈。
我妈现在七十多岁了,你可以称呼她为奶奶、外婆,或者是阿姨。不过,因为她那些简单的画,她现在有个了雅号,叫“梵高奶奶”。
我很愿意我和我的妈妈,能够通过这本书,和你以及你的家人交流,换句北方的话说,叫说说闲话。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
这本书要向你的父母问好,并恳求你,能够在你空闲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爹娘。大多数的孩子现在都不在父母身边,这个社会把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生活给活生生的撕裂了,这种亲情的撕裂麻木而不会疼痛。孩子们永远不知道母亲生下自己的疼痛。
这个世界的生命,是由母亲的疼痛开始的,本来也应该以爱结束——可是现在的人生都如电脑游戏一样,有多种的结局。这令人不安。
用一本书来描述一个人的一生是困难的。芸芸众生之中,普通人的生命太过相似,时间和空间将一个妇人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山沟里度过一生。
山上的柞蚕和他们的茧
一个农村妇女不过是侍夫、养子、度日、生存,度过一生而已,母亲的故事在每天重复,了无生趣。农村人没有城市的人生活丰富,他们中的大多数直接和世界交流的方式,并不是语言,而是眼神和动作。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和母亲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们,总是沉默地在田野里劳作,,很少看到神经质的唠叨。
而城里人,上帝把语言的功能更多地分配给他们。我很纳闷,母亲告诉我,我小时候是一个木呆呆的小孩,能够坐在某个农舍下的石头上,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发愣,怎么到了城市,就变成了一个以说话和文字为生的职业人了呢?
家乡的秋天·常秀峰 2006
母亲的一生可以这样描述:1949年以前的年轻女孩,1949年之后的女人,农村妇女,生了六个孩子,没有一个夭折。
她养大的孩子们,打工的打工,进城的进城,有家庭矛盾爆发仍然爆发。人命不同,母亲的最大感受,只好叹气认命。
不幸的是,她的老伴早逝几年,然后她就变老了。
谁会说这样的人生值得回忆和记录呢?
暴雨中的常秀峰和四个小孩子
说实话,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总是和自己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我,父亲去世了五年了,难道我真的在心底里就时时刻刻记着他?按道理说,他才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可是我关注的是什么?也许这种忘本就是无法责怪的事情,换句罪恶无比的比喻:我们吃了美好的蛋,是不会感谢母鸡的。
所以,也只有自己有了孩子,才会知道了自己逐渐遗忘的童年模样;只有永失亲爱的人,追悔莫及时,自我谴责才会日渐强烈。
饱满的谷穗◎常秀峰 2006
许多年以前,我并不认为母亲的一生是值得书写和记录的。但现在我改变了想法,正因为母亲是一个普通得转瞬即逝的人,才应该用一本书留存下她的身影。
这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里面的亲和爱会多点。
母亲竟然会画画,这的确是一个神奇的事情。像母亲那样的人何止她一个?也许在你们的母亲那里,也许正藏着一个所有人奉为天才般的才能,它等待着你发现。
母亲就是伟大的,只要你学会欣赏。
凡事,皆有可能。
母亲不认识字和不会画画的先天优势,造就了她只能通过稚拙的画来回忆以及记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独特的东西。她这些纯朴、发乎自然之心的画,是独一无二的。
谨以此书,献给天下生养我们的父母们。
本文关键词:梵高奶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7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6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