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论文 >

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7 10:33

  本文关键词: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学 科学史 科学哲学 元研究 期刊论文 第一作者 多产作者


【摘要】:科学学类元研究包括通常意义的科学学元研究、科学史元研究、科学哲学元研究。1979—2008年,中国的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的数量在起伏中呈现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表明,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在学科分布、地域分布和机构分布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一半以上的第一作者是拥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所有第一作者发文量的高峰期为36~40岁,多产第一作者发文量的高峰期为41~45岁,61~65岁的多产第一作者发文量也相对较多。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科学学 科学史 科学哲学 元研究 期刊论文 第一作者 多产作者
【分类号】:N02
【正文快照】: 1977年10月钱学森先生在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学术报告中倡导发展“科学的科学”[1],被学术界视为科学学或科学技术学在中国的发端。科学学刚被引入中国之时,首要任务是向国人推介这门学科,思考它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因此,科学学元研究与科学学研究几乎是同时起步的。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福满;科技期刊编辑要树立威信[J];编辑学报;2004年06期

2 张文贤;论效率[J];当代财经;2002年01期

3 叶明;论软科学体系[J];大自然探索;1992年04期

4 朱少均;略论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颜青山;逻辑重建的科学史与李约瑟难题[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叶深溪,许为民;科研与科研创新评价的研究进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2期

7 肖娜;贝尔纳科学学浅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8 温颖筠;于绥生;;创新群体中学术带头人的原创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9期

9 王兵;论科技革命对文化转型的作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年01期

10 胡军,李建珊;科学:和平与战争天平上的砝码——兼论对20世纪科学的价值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滢;现代技术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文;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2 何健;论大学的开放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燕;从CUDOS到PLACE[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陈群;近代法国科学中心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科学发展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彦雨;评析学术界关于默顿规范的论争[D];广西大学;2006年

6 吴桂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刘华军;论节约型社会及其价值观[D];河海大学;2007年

8 郑芳;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科技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志成;德国科学中心形成的若干历史经验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俊林;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续琨;科学技术学的科学定位及其学科体系[J];科学学研究;2005年05期

2 刘则渊;;科学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中外科学学进展研究报告[J];科学学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道静;;朱子对沈括科学学说的钻研与发展[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李孟瑞;段静;;科学史的学科交叉特性及其联结科学与人文之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龚育之同志在第二届理事会闭幕式上的讲话[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86年

4 唐文佩;;“赫森论点”文本研究[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5 原道谋;;创建生产力科学大部类的立论基础及「科学」三元结构分类模式研究[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6 李昌;;自然辩证法研究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81年

7 高亮华;;论科学精神[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陶伯华;;思维学研究纲要[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徐光宪;;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贡献[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清果;“言必有中”的科学文化沉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记者 朱广菁;科恩将毕生学问托付中国[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杨春贵;回忆作为哲学家的龚育之[N];学习时报;2007年

4 记者钟哲 通讯员商伟;北大成立科史哲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哲学所 梁志学;不是那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邬波涛;科学vs.宗教:一个无法简单化看待的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季相林;柯瓦雷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韩来平;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冒慧荣;库恩科学哲学转向现实分析及其意义[D];新疆大学;2007年

2 赵学森;试析夏平科学知识社会学思想之社会意蕴[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涂江波;库恩《哥白尼革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承坤;浅析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现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燕;从CUDOS到PLACE[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胡永文;科学哲学与科学史视野中的客观性概念澄清[D];南京大学;2012年

7 马雪梅;西方历代科学观演变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景;中国历代科学观演变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晓莲;试论科恩对哥白尼革命的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作竹;论辩证法的自然性[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9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809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e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