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论文 >

从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期刊论文看汤显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17:29

  本文关键词:从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期刊论文看汤显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三十年 国内学术期刊论文 汤显祖研究


【摘要】:汤显祖(1550-1616),明代文学家,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人。戏曲、诗文、小说均有成就,尤以戏曲著称。与王骥德、李渔并称中国古典戏曲理论鼎立而峙的三座高峰,又有"东方莎士比亚"的美誉。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汤显祖的研究逐渐深入,并形成了专门的研究学科——汤学。本文试从国内学术期刊论文的角度对汤显祖研究的现状作一番扫描与小结,以期借此推动汤显祖研究继续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江西
【关键词】近三十年 国内学术期刊论文 汤显祖研究
【基金】:江西省社联“十一.五”规划课题06WX23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笔者检阅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发现作为“东方莎士比亚”[1]的汤显祖,其文化巨人的地位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他的研究主要围绕思想价值、人生态度、审美意识、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作家心态等诸多方面展开,体现了新时期与其他文学研究同步转型的特点。如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雅宁;论沈t熛非砺鄣睦方叫约吧钤队跋靃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2 王卓;“临川四梦”与汤显祖后期思想的转变[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3 范美俊;;晚明书画转型与社会生活场景[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赵静春;汤显祖美学思想核心——“情”的浅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赵伟;“由仁义行”:一个重新认识晚明人文思潮的角度[J];东方论坛;2004年01期

6 夏咸淳;明代文人心态之律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俞为民;明代戏曲文人化的两个方面——重评汤沈之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玉平;旷世奇才的畸变心灵——徐渭的病态人格及其文学创作[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赖晓东;岂只言情 亦在述志——《牡丹亭》创作主旨新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孙丹虹;从高蹈走向世俗——从隐逸文化的发展看隐逸文学的转化过程[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炼;;辛弃疾的马群[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邹元江;;情立世界[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文辉;;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场面布局艺术[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国华;;江西戏曲史上的双子星座——汤显祖与蒋士铨比较论[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建荣;;汤显祖与楚辞之关系散论[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文锡;;突破传统启先河——论“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振林;;晚明江西的戏曲面貌与汤显祖剧作的腔调[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万斌生;;《牡丹亭》与“临川之曲”[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程林辉;;汤显祖的教育思想[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华;明代官冗与官缺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邱春林;凡·高、徐渭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4 李冬红;《花间集》接受史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贻强;公安三袁居士佛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海滨;焦z延胪砻骰嵬ㄋ汲盵D];复旦大学;2005年

7 胡庆龄;吴梅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燕飞;《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9 沈敏;明代“神仙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余勇;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鸿达;《牡丹亭》在昆曲舞台上的流变[D];上海戏剧学院;2001年

2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爱波;论归有光的抒情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影;论元明清爱情婚姻剧的发展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左其福;论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D];湘潭大学;2001年

6 刘海;冯梦龙编辑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赖晓东;暮色中的喧嚣与狂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郑亚芳;边塞行吟曲 心灵咏叹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邓丹;《笠翁十种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美衡;;近三十年长篇小说的精神流脉及其拓展[J];文艺争鸣;2011年14期

2 杨文燕;;不想退休[J];城市公共交通;2010年03期

3 张毅静;;四千个春天[J];幸福(悦读);2011年08期

4 乔以钢;李彦文;;近三十年“城乡交叉地带叙事”中的“新才子佳人模式”——以《人生》、《高老庄》、《风雅颂》为中心的考察[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商永胜;;穿透印象的力量[J];美文(上半月);2011年09期

6 刘伟;;竹内好、《鲁迅》与近三十年中国鲁迅研究[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7 杨厚均;;近三十年当代乡村小说研究述评[J];云梦学刊;2011年04期

8 陈鹏程;刘生良;;近三十年来大陆地区《国语》文学性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1年08期

9 慕德芳;;孽海之花——论《孽海花》中的傅彩云[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10 王锐;;当代裕固族作家的小说创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炯;;新三十年文学的超越性[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2 黄发有;;虎踞龙盘的文学重镇——《钟山》三十年读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3 ;编后记[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4 郑怀兴;;客山闲话[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 白烨;;难能就在有温度——读朱寨的《记忆依然炽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201期)[C];2011年

6 朱献贞;;近三十年来“文化大革命”中“鲁迅现象”研究的历史回顾[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2010年《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文坛与评坛之信息总汇 教学与研究之内部参考征订启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6)[C];2009年

8 ;2010年《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征订启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1)[C];2010年

9 ;2010年《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征订启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小玲;现实题材成上海作家创作热点[N];解放日报;2008年

2 王晓峰;文学发展的一个启示[N];辽宁日报;2008年

3 吕先富;要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N];文艺报;2007年

4 赵雪峰;旷世的犀利与切肤的痛感[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王坤宁;人文社快速推赈灾诗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记者 刘悠扬 梁瑛;为深圳创造撼世力作建言[N];深圳商报;2006年

7 石磊;万卷诗书万里行[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高昌;诗人是什么样子[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陈竞;没有文学大师的时代?[N];文学报;2008年

10 江厚德;深刻的记忆[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俊宏;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周颖菁;近三十年中国大陆背景女作家的跨文化写作[D];武汉大学;2010年

3 任美衡;茅盾文学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睿;近三十年感悟式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杨海林;反叛和反叛的痛苦[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雅博;西方视界中的中国近三十年文学[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美霞;一个经典话语的形成与读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帅;真诚·怀疑·迷茫[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艳平;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乡土”书写[D];苏州大学;2009年

7 苏畅;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灵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娜;苦难与反抗[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华志辉;直面底层 探究人性[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陈东海;韩少功小说的创作渐变[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5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825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