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论文 >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集_小学德育论文范文_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6-08-19 22:10

  本文关键词:小学德育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

全站搜索: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1970-01-01

1、化静为动,巧妙穿插操作性活动  由于受到教室这个特定环境的制约,教师所能选择的课堂活动形式十分有限。于是,一些品德课又陷入了“说说”、“议议”、“评一评”、“演演”的新俗套。为帮助学生感受到成长道理上家人浓浓的关爱,设计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叮嘱你说了多少遍?”“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等你放学时间有多长?”“爱有几斤”?让学生动动笔先做一个书面调查和统计,就可以让“静态”的课堂动起来,做到静中有动,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做”,尽可能让学生开展最具动感的、全身的活动。

2、以虚促实,为抽象概念赋予具体内容  作为人文性学科,品德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德性、品行、情感、个性、文化等精神性的东西,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对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具体话动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本文“父母的爱无法计算。”“因为我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我想吃什么、爱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我做。”“爱很重很重。很沉很沉。” 这些看似容易却无法回答的问题,却最能反映父母的爱的“厚实”,使学生对父母的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3、以小见大,根植生活琐事深入情感  “回归生活世界”是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活处处是小事,从小事最能见真情。小事也往往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引导他们从关注身边的最寻常、最普通的真实小事“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父母接送你上学回家”,根植于这些亲历亲为的生活琐事,学生从“随便说说”到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当这种真爱深入孩子的心灵时,我们就无需担心,他们现在以及将来是否会对父母、对同伴、对社会、对祖国乃至世界充满着爱。

三、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中自主感悟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洛克)游戏、扮演、各种竞赛 …… 在这些感性活动中,儿童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满足了其好动的天性。作为“活动型综合课程”的品德与生话课程正是体现了这种理念。

教学片段:让爱做主

师:请大家根据课前调查记录来说说,爸爸妈妈每天都在为你做些什么呢?

生1:早晨上学,妈妈为我背书包;晚上,妈妈还教我做作业。

生2:星期天,我还在睡懒觉呢,妈妈已经为我烧好了热腾腾的鸡蛋面,后来又陪我去商店买鞋,下午还陪我上公园玩。

师:这些同学观察得真细致,可是,我也发现有些同学的调查表填得很筒单。是不是调查工作做得不够认真呢?

生3:不是的,我妈妈平时上班挺忙,很多事情都让我自己做。

生4:我妈妈也是。她说我都快十岁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师:那么,是不是父母为我们做的事越多,就说明他们越疼爱自己呢?(生有的摇头,有的点头)看来观点不一样哦,不如我们开展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吧。

学生按不同的观点调整了座位,分成正反两方进行预备讨论,并进行正反讨论。

师:是的,父母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比山还高,不水还深,实在无法计算。同学们,你们可曾发现——(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朗诵一首小诗《父母的爱》

师:同学们,我们就在这爱的包围中,一天天长大起来。此时此刻,大家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吗?(背景音乐《感谢你》响起,课堂上鸦雀无声。十几秒过后,终于有一位女生举起了手)

女生甲:我想说:“妈妈,谢谢你!(说完便哽咽起来。教室里依然沉默,教师环顾四周,用眼神鼓励一名男生发言)

男生乙说:妈妈,我爱你!

(教室里特别安静,同学们谁都不愿说话,眼睛里都含者泪水)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好吗?

(所有的同学都点点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师(声音微微颤抖):同学们,你们的真情很让老师感动。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这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表达,可是,爱却需要行动(演示课件:出现字幕“爱需要行动”)你们用什么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平常的一点一滴,恰恰可以表达最真挚动人的爱!同学们,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感到骄傲。在此,我想把两张贺卡转送给你们的父母,能帮老师完成这个心愿吗?

老师画贺卡,请学生读贺卡上关于“母亲节”和“父亲节”的简介。

师: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无以回报,惟有一生心存感激。老师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小小举动,每天都让爸爸妈妈感到开心,感到欣慰,感到骄傲,让她们觉得天天都是母亲节,天天都是父亲节,大家说好吗?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好好想想 ,在脑海里放一次电影:从今天开始,你回家以后会怎么做?想象一下,父母会有怎样的心情?想好了,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交流交流。接下来的时间,老师都想把它留给你们……

(继续播放《感谢你》音乐,学生都沉浸在想象中,不时露出微笑)

思考:思品教学内容须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案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要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亲近感。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敏锐地发现了调查表所体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当学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老师便巧妙安排了“心里说”的环节。教师确实要有一双慧眼,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要善于及时进行精辟恰当的处理并及时抓住了这一生成性资源,以此为切入口进行引导,会收到双倍的效果。

1、要把金针度与人——价值引导  作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一门课程,品德教学更要注重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儿童健康、安全地成长。有些教学上的把握不当,也许反而会直接或间接地在现实中造成负面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一个孩子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的情况如何,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怎么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所做的合乎人性的触动。真正的对话不仅需要彼此的真诚,更需要一种“合乎人性的触动”。当教师观察到部分孩子存在对父母爱孩子认识偏差时,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思考与分析。不是片面地去否定学生,也没有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并进行了学生喜爱的形式“正反辩论赛”,在此基础上加以巧妙点拨,帮助他们在不断的价值冲突中学会自主选择。如正方:“那些事情我们现在做不好,所以爸爸妈妈要多帮我们做一点,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做了。”反方:“我不那么认为。以前,我也是什么事都让妈妈帮我做。直到有一次.爸爸妈妈有事不能按时回家,结果我饿得眼睛都花了。妈妈很心疼,她开始教我下面条、用微波炉做简单的饭菜。现在.我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妈妈外出也放心了。”通过一场生动活泼的辩论,观点越辩越明,思考逐渐深入,‘疼爱”与“溺爱”的不同在此有了鲜明的答案。

2、此时无声胜有声——恰当留白  教材的呈现与教案的设计都是静态的结构,面课堂却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偶然的、随机的因素,难以完全按照教材的预设和教师的预设去进行。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教育是教人化平凡,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设计的教案。教师深情的小结“是的,父母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比山还高,比水还深,实在无法计算。”接着又趁热“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朗诵一首小诗《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是一顿可口的饭菜,父母的爱是一声重复的话语,父母的爱是一段静静的等候……”爱在学生们的心中堆积,当《感谢你》的音乐缓缓响起时,它似乎打开了学生们的心扉,让人不由响起了自己的父母,陷入了深深的思绪……学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课堂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久$$久$$地思索,学生回味着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老师没有打破这个“僵局”,便巧妙安排了“心里说”的环节。“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处理既避免了沉默的尴尬,又将学生情感的波澜推向了高潮。或许我们有时该注意情当留白,毕竟“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3、心中悟出始知深——倡导自主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这堂课前我还布置请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以给爸爸倒一次洗脚水,帮妈妈吹干头发,做做简单的家务等等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去体悟父母”的辛劳,从而引发其心灵的震动。另外,加强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同伴的赞赏或评价过程中,在心灵上有所触,在情感上有所感染。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汇报“爱的行动”,学生争先恐后。如有学生说:“昨天,我一回到家就帮妈妈拖起地来。妈妈对我的举动很吃惊,吃晚饭时,尽往我碗里夹菜。我只做了一点点小事,妈妈就这么心满意足,可妈妈每天做那么多事,我却还常常对她发脾气,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有学生说:“我给爸爸洗了一回脚(笑声)。开始时,爸爸说什么也不肯让我洗,后来拗不过我,只好乖乖地听我的了。我发现爸爸的脚跟上、脚趾间有很硬很硬的茧,脚背上的青筋一根根地暴露着。我想,爸爸真是太辛苦了,为了这个家,到处奔波。”品德课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要融人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体验和感悟中提升品德。与其这是一堂品德教育课,不如把它看成是一次师生对话,一次真情告白,一次生活访谈。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雅斯狈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以上案例告诉我,老师们光有真情和真心不够,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给学生一方空间,让他们去宣泄;给学生一份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去创造。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做主吧!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开放些、“简单”些,让课堂多一些留白,多一份晃动,多一些生成,便多了份精彩。

参考书目:

1、《小学德育》余志权主编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16期

2、《江苏教育》许元新主编 江苏教育报刊社出版  2005年8月

 

相关推荐链接:

下一篇: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热点资讯


  本文关键词:小学德育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8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98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3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