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造句*成语 >

成语大全3有关石字成语_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

发布时间:2016-09-30 16:12

  本文关键词:带石字的成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63.枕石漱流 旧时指隐居生活。

64.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65.以石投水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66.安于磐石 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67.投石超距 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

68.匠石运金 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后用...

69.安如盘石 安:安稳;盘石:大石头。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70.悬驼就石 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71.石沉大海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72.坚如磐石 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73.磐石之固 比喻坚固不可动摇。

74.飞砂走石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75.衔石填海 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76.山枯石死 极言年代久远。

77.焦金流石 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78.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79.亲冒矢石 指将帅亲临作战前线。同“亲当矢石”。

80.落阱下石 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81.水枯石烂 极言历时长久。

82.落井投石 比喻趁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83.金石丝竹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84.枕流漱石 旧时指隐居生活。

85.玉石同碎 犹玉石俱焚。

86.磐石之安 形容极稳固。

87.柱石之坚 像柱石一样坚硬。比喻大臣坚强可靠,能担负国家重任。

88.炫石为玉 炫:夸耀。拿玉吸引人,卖出的却是石头。比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89.金石之言 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90.山童石烂 指山无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91.石室金匮 亦作“石室金鐀”。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

92.泉石膏肓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

93.盘石之安 形容极其安定稳固。

94.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95.烁石流金 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96.铁石心肠 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97.家无担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98.没石饮羽 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99.金石之交 交: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100.玉石不分 比喻好坏不分。

101.以升量石 升、石: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

102.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103.负石赴河 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104.投阱下石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

105.玉石同沉 比喻善恶一齐受害。

106.卵与石斗 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107.穿云裂石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108.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109.裂石穿云 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110.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111.玉石混淆 比喻好坏混杂。

112.卵石不敌 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

113.药石之言 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114.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115.以卵投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116.铁心石肠 犹言铁石心肠。

117.金石良言 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118.衡石程书 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119.投卵击石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

120.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121.心坚石穿 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122.石室金鐀 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123.安于盘石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124.玉石皆碎 犹玉石俱焚。

125.石烂海枯 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126.焦金烁石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127.天惊石破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128.家无儋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129.玉石俱摧 犹玉石俱焚。

130.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131.金石可开 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同“金石为开”。

132.安于磐石 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133.漱石枕流 旧时指隐居生活。

134.如水投石 象水泼向石头,丝毫不入。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

135.衡石量书 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136.敲金击石 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137.金石之坚 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

138.心如金石 犹心如铁石。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139.石城汤池 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140.顽石点头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141.枕石嗽流 指隐居山林。同“枕石漱流”。

142.飞沙走石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143.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144.坚如盘石 坚:牢固;盘石:大石头。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145.叩石垦壤 叩:敲打;垦:开垦。敲石挖土。指破土动工。

146.安如磐石 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147.铁肠石心 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

148.衒玉贾石 叫卖璧玉,实际上卖的却是石头。比喻言不副实。

149.海涸石烂 犹海枯石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150.矢石之难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151.以卵敌石 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152.心如铁石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153.铄石流金 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154.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155.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156.点石为金 指用手指一点使石变成金的法术。同“点铁成金”。

157.眠云卧石 比喻山居生活。

158.木心石腹 犹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159.焦沙烂石 将沙烧焦,石烧烂。形容天气非常酷热。

160.以水投石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161.玉石俱碎 犹玉石俱焚。

162.电光石火 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163.不分玉石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164.金石为开 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165.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166.悬崖转石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167.水石清华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同“水木清华”。

168.滴水穿石 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169.炼石补天 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

170.下井投石 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

171.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172.射石饮羽 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173.带石字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

174.他山之石 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75.鼎铛玉石 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176.匪石匪席 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

177.泰山盘石 比喻安定稳固。

178.金匮石室 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179.石缄金匮 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180.心如坚石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同“心如铁石”。

181.石火风烛 比喻为时短暂。

182.点石成金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183.海枯石烂 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184.身当矢石 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185.拿云攫石 攫:取。形容古树高耸入云,枝干悬空,姿态奇特,气势雄伟。

186.飞砂转石 形容风势狂暴。同“飞沙走石”。

187.金石交情 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同“金石之交”。

188.炫玉贾石 炫:夸耀;贾:卖。拿玉吸引人,卖出的却是石头。比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本文关键词:带石字的成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7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khy/127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