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与和虎字的成语_带虎字的成语
本文关键词:带虎字的成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带虎字的成语
在十二生肖当中,老虎大概是在成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甚至超过作为中华民族标志的龙。初初计算一下,带“虎”字的成语有三四十句之多,最常见的带“虎”字的成语有“生龙活虎”、“狼吞虎咽”、“虎视眈眈”、“狐假虎威”、“如虎添翼”、“调虎离山”等等。
加上诸多和老虎有关的俗语、歇后语和顺口溜,“虎”字已成为中华语言文化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
虎在成语中主要代表两种含义:一是勇猛、威武、强大,有王者之尊;二是凶恶、残忍,是令人生畏的祸害。
古往今来,中国人说到勇猛威武,喜欢以老虎作比喻,相关的成语有“虎虎生风”、“龙吟虎啸”;人们还常用“虎背熊腰”来表示人的体格强壮,“虎头虎脑”来形容长相威武。军事上,有成语“虎略龙韬”。“韬略”原指兵书和兵法,引申为作战的谋略,加上“虎龙”二字,便是英勇善战的代名词。
华南虎也叫中国虎,据说这种虎前额上的“王”字斑纹最为明显。和西方人将狮子视为森林之王不同,中国人认为老虎更有王者之相。正因为老虎为王,所以才有“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旧时人们认为,如果某人长得“虎头燕颔”(也是成语),便有王侯之相或武将之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虎字的成语当中,常常会出现“龙”字。除了上面已经提及的,还有“龙腾虎跃”、“龙行虎步”、“龙争虎斗”、“龙盘虎踞”、“人中龙虎”等许多句。龙在中华文化中可以代表帝王,虎有王者之尊,故二者在成语中可以相提并论。
老虎所代表的另一种含义是凶恶危险。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后来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也引用过这句话,意思是说苛政比老虎还要凶恶。用虎来比喻凶狠残忍的成语有“豺狼虎豹”、“虎狼之心”。
正因为老虎凶恶,所以和虎在一起便意味着危险,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意思就是危险。相关成语也有不少,例如“虎口拔牙”、“虎口余生”、“龙潭虎穴”等等。
在带“虎”字的成语中,老虎也常常是祸害和恶势力的代名词。用虎来比喻祸害的成语有“放虎归山”、“养虎遗患”。
视虎为恶的成语有“为虎作伥”。宋代《太平广记》说:“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意思是说被虎吃了的人,变成鬼来帮助虎寻找下一个受害者,故“为虎作伥”就是做恶势力的帮凶。
还有一句成语“与虎谋皮”,其含义是:想从恶人那儿谋取利益是不可能办到的。典故出自宋代《太平御览》一书所引用的一段话:“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这话原来是说向狐狸索要它的皮来做衣服,狐狸自然不愿意而逃之夭夭,如今用作成语时,“狐”已换成了“虎”。
这一变化不知始于何时,但确实有其道理:与老虎相比,狐狸显得弱小,也许无力抗拒“谋其皮”的要求,老虎就不一样了,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啊!这样就更加凸显了所为之不切实际。
前面提到,在带“虎”字的成语当中,常有“龙”出现。其他生肖也有与老虎在成语中相会的,这些成语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意思。先说羊,它如果遭遇虎,那就是以弱对强。故成语“驱羊攻虎”的意思就是有去无回,其结果必然是另一句成语“羊入虎口”,类似的成语还有“虎入羊群”。再说蛇,它和虎构成成语“虎头蛇尾”,比喻开局很大,却无后劲,即做事有头无尾。还有一句不太常用的成语“蛇乡虎落”,意思是野兽出没的地方,比喻凶险之地。
牛和虎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都力大无穷,所以成语“九牛二虎”便顺理成章地将牛和虎绑在一起,表示费了好大力气。
狗和虎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却也因此而合成一句成语“画虎成狗”。该成语用来比喻模仿得不像,它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中的一段话:“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猪和虎在我们看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种动物,但古人却不这样看。古书《国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是不可餍也。’”这就是说,长着一对虎目和豕喙(猪嘴)的人必定贪婪,故成语“虎目豕喙”是用来形容贪得无厌之相貌的。成语“虎视眈眈”也是由此处而来的,它出自三国时东吴人韦昭给上面那段话所作的注解:“虎视眈眈,豕喙长而锐。”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带虎字的成语”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
本文关键词:带虎字的成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8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khy/17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