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造句*成语 >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什么叫做囫囵吞枣

发布时间:2018-06-15 15:18

  本文选题: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 + 囫囵吞枣的含义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跟随爱装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典故吧。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


  【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囫囵吞枣造句

  1、今天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2、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3、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4、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5、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


  6、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7、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8、爷爷坐在我面前,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囫囵吞枣乱干一通。”

  9、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10、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11、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2、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3、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4、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5、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6、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


  17、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18、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19、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20、?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21、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宋代圆悟禅师简介

  圆悟克勤(1063-1135)宋代高僧。俗姓骆,字无着。法名克勤。崇宁县(今成都郫县 唐昌镇附近,北宋末年属彭州)人。先后弘法于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昭觉寺。声名卓着,皇帝多次召其问法,并赐紫衣和“佛果禅师”之号,后又赐号“圆悟”,去世后谥号“真觉禅师”。

  在夹山期间,克勤对雪窦重显《颂古百则》进行注释,弟子们把它们记录整理成书,以夹山的别名“碧岩”为题作书名,故曰《碧岩录》。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


  在《碧岩录》中,克勤紧密联系禅宗的基本理论,把公案、颂古和佛教经论结合起来,为解释公案和颂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克勤在《颂古百则》的基础上,加写了以下三方面的文字:一、垂示,放在每则公案之前,大抵有概括和引入的作用;二、着语,放在公案和重显颂诗的句下,相当于夹注夹批;三、评唱,分别放在公案后和重显颂诗后,对公案和颂诗加以阐释评论。

  《碧岩录》问世之后,禅林轰动,褒贬不一。有人对它评价很高,称为“宗门第一书”,并有许多模仿该书的作品陆续问世。也有人反对这种雕饰言辞、舞文弄墨的作法,认为有违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的宗旨。克勤的弟子宗杲干脆烧掉了《碧岩录》的刻版,但未能阻止该书的流传。

  《碧岩录》是禅宗史上影响很大的一部着作,它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反映了北宋以后的禅宗逐渐重视佛教经典和本宗的文献典籍,与其它宗派看重文词义理的传统修行方式缩小了距离,此后便演变成禅教合一、禅净双修的趋势。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什么


  《碧岩录》介绍

  《碧岩录》是克勤与古代禅师的心灵感应、沟通,于诗一般的语言、石火电光的机锋中,显示活活泼泼的佛禅的生命;也是克勤从生命的本源处流出的悟性、灵性,从生动有趣的故事、行云流水般的讲说中,禅机犀利地跃动。正由于这个缘故,他对公案的解释乃为禅宗界所普遍接受,禅僧们都把它视为最重要的经典,人手一册,朝暮诵习。《碧岩录》成了禅宗的新经典,成为古今公认的“禅门第一书”。《碧岩录》里指出,禅僧不仅重视直觉体验,也重视知性思维的解悟,可说从侧面反映出禅教融合的大趋势。

  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可不了解禅宗;要了解禅宗,就不能不读禅门第一书;而要更深刻地理解这部禅门奇书,就可不了解作者的个性、气质及其一生丰富的阅历。

  克勤一生七次住持名刹,说法精彩如口唇放光一般,其法语充满诗画意境,而又禅趣盎然,是诗中的诗、禅中的禅,体现了中国文化最高的美学特征──诗禅合一。克勤机锋峻峭的公案、精金美玉的言辞、充满禅悟的体验,都令人拍案叫绝,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他那伟大的僧格,正可为现代人的精神指标,导引着追求真善美的人们,一步步走向光明灿烂的佛国,走向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



本文编号:2022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khy/2022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