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开头的成语
本文关键词:言字开头的成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学网首页 >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分享到: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言开头的成语 言字开头的成语
查询形容人多的成语 输入人多 页面提示:已经搜索到人多的成语 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查看形容人多的成语的详细内容
第一个字发音为da 第三个字发音为yi的成语 在第一个框和第三个框分别输入da yi 可用于 成语接龙
言 yán
言开头的成语 言字开头的成语 共收录第一个字是言的成语119条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言气卑弱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言必有据 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言必有物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出处: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言必有中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言不达意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言不逮意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出处: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
言不二价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同“言无二价”。
出处: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出处:《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言不及行 指言行不一。
出处: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言不由中 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言不由衷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言出法随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言出祸从 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
出处:《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言出祸随 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出处:《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言传身教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言从计纳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出处: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言从计听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言从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出处:《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言颠语倒 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言多必失 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出处:《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言多伤行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出处: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言多伤幸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出处: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他那里问言多伤幸,絮得些家宅神长是不安宁。”
言多伤倖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言而不信 说话不讲信用。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出处:北周·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言而无信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言发祸随 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出处: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言方行圆 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言芳行洁 指言行高洁。
出处:清·方文《赠别周颖侯》诗:“言芳行洁师古人,白玉不肯污纤尘。”
言高语低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出处: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言寡尤,行寡悔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出处:《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言归和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同“言归于好”。
出处:《清史稿·世祖纪一》:“昔之疆场用兵,本冀言归和好。不幸寇凶极祸,明祚永终。”
言归于好 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言归正传 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如今说书的‘从旁指点桃源路,引得渔郎来问津’,算通前彻后交待明白了,然后这再言归正传。”
言过其实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言和意顺 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言简义丰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出处: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言简意该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出处: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言简意赅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言简意少 简:简练。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言简意深 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言近意远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言近旨远 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处:《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言近指远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言来语去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出处: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言类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出处: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言论风生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出处:清·袁枚《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
言清行浊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出处: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言人人殊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言若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出处:《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言三语四 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小生欲待要不去,悬心挂意,怎生撇得?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使人惶恐,好两难也呵!”
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言是人非 指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徐铉、张洎言是人非。”
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言谈林薮 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
出处:《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言提其耳 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出处:《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启觉。”
言听计从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言听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言听计用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言听谋决 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绎堂制府以为能,言听谋决。”
言听事行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出处:《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言听行从 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出处:《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出处:王国维《人间词话》二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
言外之意 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言为心声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言文行远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出处:明·张溥《〈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言无不尽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出处:《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言无二价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
出处:《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言无伦次 语言杂乱无章。
出处:明·李开先《亡妻张宜人散传》:“言无伦次,事无统纪。”参见“语无伦次”。
言笑不苟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
言笑晏晏 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出处:《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毛传:“晏晏,和柔也。”
言笑自如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清·方苞《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介墓志铭》:“群夷纵火,牛街镇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烛天。公言笑自如,日夜为守战计,贼不敢逼。”
言笑自若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言信行果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言行抱一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汉·贾谊《新书·道述》:“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
言行不贰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言行不符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出处:《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言行不一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言行计从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出处:《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言行若一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言行相悖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言行相符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言行相副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出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言行相顾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出处:《北齐书·魏收传》:“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言行相诡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处:《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言行信果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
言扬行举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言犹在耳 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言有尽而意无穷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与心违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出处:《吴子·图国》:“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
言语道断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处:《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言语路绝 犹言言语道断。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言语妙天下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出处:《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言约旨远 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出处:《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引晋·郭澄之《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处,张忽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
言者不知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出处:《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言者弗知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同“言者不知”。
出处:《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出处:《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处:宋·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言之不预 没有预先说明。
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
言之成理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言之过甚 话说得太过头了。
出处:茅盾《追求》四:“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物 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言之有故 所说的话有根据。同“言之成理”。
出处: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
言之有礼 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有理 说的话有道理。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陈老道:‘言之有理。’”
言之有物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出处:《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言之有序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出处:《周易·艮》:“言有序,悔亡。”
言之凿凿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出处:《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言中事隐 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言重九鼎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出处: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第二个字是言的成语223条
千言万语 形容说得话很多。
悖言乱辞 指胡言乱语。
秕言谬说 指错误的言论。
不言不语 不说话,闷声不响。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第三个字是言的成语39条
杯酒言欢 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币重言甘 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可言传 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第四个字是言的成语138条
背惠食言 指忘恩失信。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闭口无言 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变色之言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第一个字拼音是yan的成语352条
咽苦吐甘 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烟波钓徒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淹会贯通 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湮没无闻 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嫣红姹紫 指花色娇艳,亦指娇艳的花。
延津剑合 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
严陈以待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同“严阵以待”。
妍姿艳质 形容女子的体态容貌很美。
言气卑弱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岩居川观 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沿波讨源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炎黄子孙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研机综微 研究综合事理的深奥精微之处。
盐梅相成 盐味与酸味相调和。比喻济世的贤臣。
颜丹鬓绿 面红,头发黑。形容年少之貎。
奄奄一息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俨乎其然 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
偃兵修文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掩鼻而过 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眼不见,心不烦 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演武修文 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
厌故喜新 讨厌旧的,喜欢新的。
宴安酖毒 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同“宴安鸩毒”。
晏安酖毒 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同“宴安鸩毒”。
艳如桃李 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雁泊人户 犹雁户。
燕安酖毒 指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羊羔美酒 羊羔:酒名,因酿制材料中有羊肉,故名。味儿醇厚的好酒。
殷天蔽日 染红了天,遮住了太阳。形容仪从之盛。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言开头的成语
返回: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本文关键词:言字开头的成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khy/36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