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见万里】明见万里读音,详细解释,典故,造句,成语接龙
本文关键词:明见万里的成语
更多相关文章: 明见万里 读音 详细 解释 典故 造句 成语 接龙
按拼音检索:
明见万里 读音(发音): míng jiàn wàn lǐ 详细解释(意思):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出处(典故): 《后汉书·窦融传》:“书妪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 示例: 明见万里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明"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见"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万"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里"的成语 成语明见万里造句 明见万里相关推荐 成语"明见万里"更多相关信息
1、明见万里_百度百科
词目明见万里发音míngjiànwànlǐ释义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出处《后汉书·窦融传》:“书妪至,河西咸惊,以...baike.baidu.com/ 2008-05-13
2、明见万里:明见万里的意思 - 成语大全
明见万里míng jiàn wàn lǐ成语解释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成语出处清 李渔《比目鱼 征利》:“真可谓明见万里,智察秋毫...-查看更多关于“明见万里的意思”的内容
3、明见万里 - 搜搜百科
成语名称 明见万里 汉语拼音 míng jiàn wàn lǐ 成语释义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成语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书...-查看更多关于“明见万里 百科”的内容
4、明见万里,项弥,纵横中文网
明见万里作者:项弥 [更新时间] 2010-05-10 16:36:06 [字数] 1505 血,好多的血。|~?|@本书首#发=纵横中*文网#*+@# 明笺一脚高一脚低地穿行的尸山...-查看更多关于“明见万里 纵横”的内容
5、明见万里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征利》:“真可谓明见万里,智察秋毫。”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相关成语 不远万里 扶摇万里 阶前万里 离题万里...-查看更多关于“明见万里的意思及成语解释”的内容
6、明见万里_百度词典
明见万里[míng jiàn wàn lǐ][解释]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出自]《后汉书·窦融传》:“书妪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 dict.baidu.com/s?wd=明见万里
7、明见万里的成语解释,明见万里是什么意思-生物医药大词典
成语: 明见万里 拼音: míng jiàn wàn lǐ 成语: 买贱卖贵 拼音: mǎi jiàn mài guì 成语: 无拘无缚 拼音: wú jū wú fù 成语:...-查看更多关于“明见万里的成语解释”的内容
8、明见万里意思解释-明见万里是什么意思_成语词典
明见万里的意思解释,成语出处及示例.... 1.查成语解释:查找明见万里,输入明见即可;2.根据意思查成语:输入痛苦,即可找到成语意思表示痛苦的成语;...-查看更多关于“明见万里是什么意思”的内容
9、"明见万里"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1个回答-提问时间:2007年07月19日问题描述:这个成语的解释最佳答案: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书妪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 释义: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10、烛照天下,明见万里——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_百度文库
烛照天下,明见万里——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
míng①<形>明亮。《石钟山记》:“至莫夜月~,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②<动>照亮。《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③<形>明白;清楚。《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明白地;公开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谓左右。”④<动>证明;说明。《五人墓碑记》:“亦以~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⑤<动>明确。《史记·李斯列传》:“~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⑥<形>英明;高明;明智。《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哲乎。”⑦<名>智慧。《劝学》:“积善成德,而神~自得,圣心备焉。”⑧<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足以察秋毫之末。” 【又】视力好。《管子·制分》:“聪耳~目”⑨<形>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为学》:“~年,贫僧自南海还。”⑩<名>明朝。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àn①<动>看;看到。《齐桓晋文之事》:“~牛未~羊也。”②<动>遇见;碰见。《回乡偶书》:“儿童相~不相识。”③<动>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④<动>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威王。”⑤<动>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相如。”⑥<动>知道;懂得。《示儿》:“乃翁~事可怜迟。”⑦<动>听见;听到。《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哭声。”⑧<名>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⑨<副>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屈原列传》:“信而~疑,忠而被谤。”⑩<副>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xiàn①<动>同“现”,出现;显现。《毛遂自荐》:“锥之处囊中,其未立~。”②<动使动>使……拜见。《荷勭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二子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àn①<数>十个一千。《孙膑减灶》:“使齐军入魏地为十~灶,明日为五~灶,又明日为三~灶。”
【又】泛指众多。《察今》:“臂之若良医,病~变,药亦~变。”②<副>极;非常。韩愈《柳子厚暮志铭》:“无辞以白其大,且~无母子俱往理。”③<名>古代一种大型舞蹈的名字。《左传·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焉。”
【注】万,,
本文编号:854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khy/85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