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成长(2)
这样,便易于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传授给学生。3.动手实践,总结方法最后,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依靠水、长方体容器、水盆、量杯、和直尺等物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这一过程中,我观察各组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组的探究结果。小组汇报阶段,根据各组活动的不同情况,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层次,我分别请三个小组进行汇报。(1)标准情况——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我引导学生总结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即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水(升高或降低部分)的体积。用公式表示:石块体积=水升高部分1......(2)特殊的情况——石块未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这种情况下,应在放入石块的容器里继续加水,直至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并记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成长录此时水面的高度,然后取出石块,通过水面高度的下降情况计算石块对应的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用公式表示:石块体积=水下降部分的体积(石块未完全浸在水中,水未溢出)。通过这个非标准的正例,学生应注意到,用这种方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关键在于:使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3)复杂情况——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溢出在容器中水已满的情况下,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水溢出。
此时,应将原来的容器放入另一略大的容器中,后者用于装溢出的水;等水停止溢出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由此,得到的水的体积,即石头的体积。用公式表示:石块体积=水溢出部分的体积(水已满,石块完全浸在水中,水溢出)。在容器中水未满的情况下,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水先升高后溢出。此时,求石块的体积,即求水升高部分的体积与溢出部分的体积之和,用公式表示:石块体积=水升高部分的体积+溢出部分的体积(水未满,石块完全浸在水中,水先升高后溢出)。在层层推进的学习过程,学生逐渐领悟了上述方法的两个共同之处:一是把不规则物体体积转化成对应的水的体积,二是转化时必须使不规则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并准确测量水的体积的变化。通过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这一内容,可见“变异理论”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掌握抽象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会继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异理论”,利用它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参与课题研究,让我积淀了教学底蕴,也让我能用更高一层次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正是因为这种理性眼光、理性的思考,让我的课堂丰富多彩,时刻闪现智慧的火花,也让学校成了实现我生命价值的绿洲。
四、未来的挑战回头看看自己参与变异课题研究的过程,感触很多。从结缘到相识相恋,从迷茫到开朗,从走进到深入,痛苦过、折磨过、兴奋过、幸福过。这次课题研究不仅仅让我在课题研究方面有收获,还为我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成绩,帮我敲开了课题研究的大门,对我专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使我成长为海淀区骨干教师,使我成长为海淀区教科研“种子教师”。这个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对我而言新的课题研究又开始了!我将在课题研究之路上继续前行。195
本文编号:1267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126796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