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数学教师 关于成长的故事 ----读《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后有感
关于成长的故事
------读《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后有感
首先感谢邓琳老师,向我推荐了这样一本好书!
这本书的主编是著名特级教师,当代小数界四大名师之一——华应龙老师。本书选编了当代中国小学数学界如雷贯耳的16位特级教师---曹培英、钱守旺、徐长青、黄爱华、贲友林、夏青峰等,书中对每位名师都从个人档案、成长经历、教育随笔、个人喜爱的书以及推荐给小学数学老师的书目四个方面介绍,尤其是“成长”板块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揭开了名师“优秀”的背后故事,打开了通向成长之路的窗。一次次走近他们的成长故事,一次次动容----他们与小学数学那份深深的挚爱与倾心付出,一次次享受他们带来的充满智慧的盛宴,让身居偏僻一隅村小的我,对“成长”热切地渴望、心驰神往,循着他们成就今天辉煌艰难跋涉的轨迹,我更明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前行的方向。优秀小学数学教师
16位特级教师中,每个人的故事各不同,有的“系出名门”,如北京第二实小的李烈校长等特级教师,一毕业就分到省或市级的实小或重点小学,拜特级教师为师,起点高,成长路上有高人指点、贵人相携;但更多的是有着同我们一样的起点,像华应龙、夏青峰、贲友林等特级教师,都是从普普通通的小学甚至是偏远的村小,一路艰难跋涉走到今天的辉煌。故事虽不同,可每一位所取得的成就扉页上,都深深地烙印着自己不懈努力的痕迹,都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他们的成长有着许多相同的轨迹:如赤子般充满激情、心无旁骛地醉心于“课堂”,沉潜于教研。
喜欢在路上的夏青峰老师,一毕业分配到只有七八个老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从小不服输的个性,使他没有因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工作之余,不断读书充电。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过对蓝天的渴望。一个偶然,他走近华士中心小学,找到校长自荐,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他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此,也走上了专业发展之路,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教研中。为了备好一堂课,他苦苦思考,多少次辈出,多少次推翻,直到满意为止,夜深入静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艰辛的专业阅读路上: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著开始走进了他的视野。理论书的艰涩难懂无疑需要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他一次次烦躁的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地对自己说“读下去,再读下去”。后来他在一次全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
与讲台有着解不开情怀的黄爱华老师,醉心于打造---学生放飞心灵的“课堂”。他苦练基本功,严谨追求完美的他,是不轻易走上讲台的,为了一节课的设计,他经常会翻阅数十本教学参考资料,常常备课到深夜,常常在自己的阳台上面对茫茫夜色,一句句练习课堂上要启发、点拨、解惑的每一句话。优秀小学数学教师有次为了准备公开课,在校备课至凌晨的他,回家路上因脑子一直沉浸在思考中,竟撞在路的栏杆上。每一次的踏上与走下,留下的都是他稳重与踏实的足印,成就的是一个个趣、活、实精彩的课堂,是的,我们成长的起点在哪里?也许是在如黄爱华老师所说的“课堂”吧,离开了讲台,就是离开了成长,名师永远只有一个起点,那就是课堂。
贲友林老师关于记叙教育故事的观点,给我很大的触动。他坚持课后记课堂教学札记,记录的有课堂的亮点、也有课堂的败笔,还有至今内存的心结,用文字把易逝的课堂锁定为长存的文字,继而咀嚼自己的教学,就有了对实践的反思和重建。他说,因为要写故事,我们与学生的交往将不再简单,不再草率,不再匆忙,不要敷衍,我们的教育行为将更多地由“随便”走向“有意”,因为记叙,我们也进入了自我建构的状态,对于教育多了反思的意识,行动了多了一份力量。这就是他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他所选择的专业成长路径。至今,贲友林老师从不让自己停歇,写作慢慢地培植了他活泼的教育思想,也引领着活生生的教育实践。
散落在书中的那些充满智慧的教育观点让我深有感触。
令人敬重的曹培英老师提醒我们:当教学能够深入到数学的内部,展现它自身的魅力时,那些外部添加的趣味性就显得不重要了。是呀,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返璞归真吧,只有当教师自己被数学感动是,他才能自觉的不失时机的用数学的魅力去打动学生。
视篮球为自己导师的华应龙老师,他的教育随笔《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让我明白,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教育如农业,需要真正关注的是生命的成长。
还有丁杭樱老师的一问:教育是控制生命,还是激扬生命?令我很震撼,催促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怎样才能激扬生命,让孩子在课堂中自由放飞心灵,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幸福的栖息之地。
合上书,掩卷沉思,我感受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很欣慰的是,对“成长”一词我有了新的认识,前行的路有了更为明晰的方向。
本文编号:1270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yywskj/127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