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课文_散文诗两首初一课文_《24.散文诗两首》教案(免费)
本文关键词:散文诗两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4.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与学生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分组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金色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
(7)惊讶:惊异。
(8)无端:没有来由。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三)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
教师作朗读技巧提示,学生结合教师提示体悟本诗的朗读技巧: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例: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3)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对妈妈的爱)
(4)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为妈妈做事,心里很喜悦)
(5)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天真,悄悄的)
(6)当你黄昏时拿出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撒娇,快乐)
(7)“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8)“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朗读,是诗歌的灵魂。那接下来,请大家用舒缓、温馨、深情的语调自由诵读这首诗,体会诗文中孩子和妈妈的说话语气,感受母子间亲密的爱意,一会儿请同学来诵读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
(四)整体感知
明确: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诗中的金色花是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诗歌第二节,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嗔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借以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明确: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五)倾情诵读,回报亲情
正是因为妈妈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妈妈,诗文要表现的就是这浓浓的亲情。相信大家明白了这点后,一定能将诗文朗读得更好。好,接下来,请大家倾注心中所有的感情,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学生齐诵诗文)
孩子变成金色花,给妈妈带去幸福。那么同学们,你对自己的妈妈了解多少呢?老师想来作一个调查。
(出示几个小问题)
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
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如果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你也突然具备了诗中小男孩的神力,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任何一样东西,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感谢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意呢?
(学生自由发言)
假如我我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假如我变成了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我要把你吻了又吻。
(六)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六)布置作业
2、背诵《金色花》
第三、四课时——《荷叶母亲》
(二)检查预习情况
匿
至爱:最爱。
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23年8月17日 ,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荷叶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冰心在去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中,所以她这三年中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三)朗读课文
荷叶 母亲
莲花
送莲(眼前)
写 景
赏莲(回忆)
荷叶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眼前)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
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
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母亲
由景入情,深情赞美母亲
抒 情
明确:母亲
明确: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
小结: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感悟诗歌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明确:写了荷叶,把母亲的形象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让母亲的美好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再读诗歌
(六)拓展训练
教师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想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假如,今天冰心奶奶决定再次修改《纸船》,她老人家邀请同学们参加这次诗歌评改会,你如果在被邀之列,你准备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聚焦于“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一句,“抛”能否替换为“放”?“舟”能否更写实些,换成“大轮船”?有的认为“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爱”和“悲哀”过于直露,应换成形象的词语,等等。教师以鼓励为主,不必动辄评判。重在参与,重在自主。)
课堂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像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荷叶母亲》是来自远离家园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两诗主题相近,手法相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灿烂的金色花,轻盈的纸船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来寄托朴实纯真的母爱呢?
学生齐背《金色花》《荷叶母亲》。
板书设计
诗两首
本文关键词:散文诗两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10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