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本科论文 >

小组互动式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17-11-25 17:04

  本文关键词:小组互动式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主观能动性 小组互动 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摘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的根本缺陷在于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小组互动式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具体工作方式、主要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为完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重庆工商大学2009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91004)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477
【正文快照】: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问题分析“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杰;;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探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2 顾勇飞;马丽霞;;面向塑性成形专业的热加工工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3 曹丽;金钢;;对综合性重点大学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年26期

4 盛蕾;;浅析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5 齐娜;;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在实践创业中的主体作用[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年06期

6 聂勇;;对几所著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7期

7 付双成;袁惠新;胡爱萍;;提高工科院校大四专业课教学质量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8期

8 李雯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失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9 朱芮;;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10 黄晓峰;;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元勋;;对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2 汝骅;;项目学习模式(PBL模式)在营养教育中的应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芳梅;;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刍议[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王步;王毅红;袁卫宁;武贤慧;;搭建结构模型竞赛平台,,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建新;林波;;创新人才培育的环境建设——民主化教育[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小辉;;完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7 丛建伟;;CPT应激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择业心理应激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余沛涛;;加强高等师范院校中设计性实验课[A];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练庆伟;;大学生就业难:值得的代价?[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邢兆远 特约记者 梁文泽;铸造优势学科[N];光明日报;2002年

2 唐纯武;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N];光明日报;2003年

3 廖福霖;创建绿色大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N];福建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杨志云;中医教育需要在四个方面加强[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英姿;张文雄参加企业团、高校团讨论[N];衡阳日报;2009年

6 宜黄职教中心 吴桂娥;浅谈职业就业与创业教育[N];抚州日报;2009年

7 宋志江;做好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思考与建议[N];吕梁日报;2010年

8 高启龙;观念一变天地宽[N];西藏日报(汉);2011年

9 卢向前 李文学 孙磊;四川移动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N];人民邮电;2008年

10 蒋豪 石玉成 沙艳秋;江大京江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家对辅导员进行“NPL”培训[N];镇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燕玲;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中区域主动吸纳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晟;我国高校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隋文联;山东教育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彭茂;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江培;基于人本管理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翟树芳;高校基层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唐静;重庆市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陈尚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游圆圆;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非人力资本因素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孔读云;论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伟业;我国大学校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26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1226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