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本文关键词:“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心理学报 2012, Vol. 44, No.7, 986 994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2.00986
“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曾 红1 郭斯萍2
(1暨南大学医学院, 广州 510632) (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广州 510006)
*
摘 要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 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 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 道家提倡超越现实的顺应自然之乐和祸福相依的幸福观; 佛家则讲求进入涅槃和普渡众生之乐。各家在追求理想人格、追求审美的过程中, 各自发展又互相融合, 形成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深远的三大幸福观:(1)不以个人情感为重点而代之以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集体主义幸福观; (2)幸福感与道德感、审美感相连; (3)追求理性之乐。 关键词 乐; 主观幸福感; 儒; 道; 佛 分类号 B84-069; R395
1 前言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 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与感受, 包括大多数人所谓的幸福、安宁、成就和生活满意度(Diener, 1984)。“幸福观”是个人对“何为美好人生”的体认与追求, 包含了一整套与此有关的信念、价值、态度及行为意向(陆洛, 2007)。不同的文化会塑造出个体不同的幸福观, 而幸福观又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因此可以说“幸福观”是组成幸福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研究幸福感的重要内容, 但却很少被主流心理学所重视。本文从中国人的独特幸福感入手, 探讨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及其对中国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由于文化的差异, 导致人们的幸福感有差异。研究发现, 中国人的幸福更多受人际间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影响; 也更多强调精神的充实, 精神的满足是幸福的重要内容; 而且, 对中国人而言, 幸与不幸是互为背景, 彼此依存的(Lu & Gilmour, 这与西方人的幸福感存在较大的差异, 那么2004)。
差异从何而来?文化是重要的原因。
收稿日期: 2011-12-08
中国人的幸福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幸福的观念是紧紧相连的。传统文化中, 并没有对幸福下具体的定义, 古人常以“乐”为幸福的表现。在中国文字中, “乐”一音多意, 首先它有喜悦、高兴、乐观、幸福之意; 其次, 众所周知, “乐”字表达音乐旋律或乐曲, 即和谐成调的声音(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07); 第三点, 则不为常人所熟悉, “乐”字还表达与五音音乐相应的五体, 可作医疗和药用。“乐”古字为“樂”, 从成字结构来看, 可发现“乐(樂)”与人体有关, 不同结构对应人体不同部位, 通过音乐, 治愈各部位(肺、肝、心)疾病(李怀章, 疾病治愈, 人自然而喜, 因而欢乐。另外, 早2011)。
期人类在以音乐治病时, 发现草木植物的五味亦可医疗五脏之疾, 因此“乐(樂)”上加草字头即为“藥(药)”, 药治疾病, 病愈而喜, 即是欢乐。因此, “乐(樂)”字用于形容各种广义上的喜乐, 是后世引申的喻意, 其最初的含义是表达人最基本的因病治愈而得到的喜乐, 后世逐渐发展, 延伸出多层的含义, 不仅包括最基本的来源于身体的“乐”, 更提高到从物质、精神的享受所得到的快乐和幸福。因此, 除却早期造字期间所代表的基本之乐和音乐之意外,
*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10YJAXLX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2YJA9000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GD10CXL0, GD10CXL05)。
通讯作者: 曾红, E-mail: zhh0791@
本文关键词:“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3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21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