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论文: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1)
本文关键词:原创文学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而杜十娘则是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编纂的“三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茶花女》以悲为主线,痛斥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怒为文眼,怒斥封建社会礼教的罪恶。杜十娘和茶花女同为风尘女子,都是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妓女形象。她们虽然沐浴着不同的文化,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是他们却经历了几近相同的悲剧命运。她们都不甘命运的摆布,渴望自由,追求真挚的爱情,却都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共同的身份,相似的悲剧性命运使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了可供比较性阅读的参照意义。本文将对造成她们人生悲剧的原因做初步的研究与比较。关键词: 茶花女 杜十娘 社会 性格 悲剧 命运小仲马以一部《茶花女》将十九世纪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永恒的搁在了世界文学的长廊中,而早他二百多年的中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同样塑造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名妓杜十娘。尽管中西遥望,时间跨越两百余载,但同属京都名妓的杜十娘和茶花女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同是风月场上一度走红的人物,都是深陷泥淖而灵魂高洁,表面骄奢淫逸而内心痛苦,渴望回归“正常人”的轨道,最终都在命运捉弄下落了个凄惨结局,一个怀抱价值不可估量的百宝箱葬身江心,一个在表面华贵而实际一文不名中瘁于肺痨。一、悲剧性 从古至今,都有悲剧性的因素,都有悲剧的存在。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悲惨的遭遇,他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诉说悲剧性的命运。悲剧就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万历年间,富家子弟李甲游教坊司院的时候,结识了杜十娘,二人感情甚好,杜十娘自己出钱帮助李甲,求得从良。二人乘船归家的途中,遇见富商孙富,孙富看上了杜十娘的美色,提出用千金要买他做妾。李甲答应了孙富的提议。杜十娘得知后伤心欲绝,怒斥了李甲和孙富,并把价值连城的百宝箱投到水中,自己也投水自尽,以生命为代价维护了女性的独立与尊严。《茶花女》真实生动的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至死的故事。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她来到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真诚的爱她,引起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尔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于使她在贫病交加之中含恨而死。作品中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杜十娘美丽聪慧,却不幸坠入青楼,她执着于真正的爱情,追求爱情中的人格、平等、尊严、自我价值,而空荡荡的情怎抵得住封建礼教和金钱的双重攻击,故而她的智慧、努力和挣扎带给她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回到风尘中,要么自绝。而茶花女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堕落的不幸的女人,她靠卖笑度生,受人供养,在轻浮、放荡间纵容。当遇到真爱时,为了她所钟爱的人,她宁可牺牲自己成全爱人及家庭。二、悲剧命运的产生杜十娘和茶花女是东西方两个不同类型的妓女形象,从妓女生涯走向死亡上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她们的命运之所以以悲剧结束,是因为她们的不幸和死亡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矛盾,体现了一种必然性,她们的人性要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她们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一)社会悲剧1、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影响(1)罪恶的封建势力杜十娘生活的明代万历年间,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等级森严的地主阶级政权以及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金钱还没有能像西方资本主义那样达到控制一切的地步,仍然要依附着封建势力发生作用。孙富想占有杜十娘,可是他知道光凭自己的“家资巨万”还不足以“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于是他利用封建卫道者李布政使的势力,才达到了买下杜十娘的目的。作品中,李布政使虽然没有出场,但他对毁灭杜十娘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浓重的封建道德和等级观念,又决定了杜十娘只能是某个妓院鸨儿的活商品、摇钱树,杜十娘和鸨儿之间完全是一种封建式的人身隶属关系。(2)强大的利益驱动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终于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宗法伦理向利益驱动转变。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鸨儿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李布政与杜十娘,孙富与李甲,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此时“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同时“百宝箱” 也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本来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大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的失望了。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而且还面有喜色,心无愧意。杜十娘,她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只有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害。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2、荒淫腐败的资本主义社会茶花女玛格丽特所处的法国正是七月王朝统治时期。这是法国资本主义由上升转向没落的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金融资产阶级,通过一切卑鄙无耻的手段和途径,榨取社会财富,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人民却不得温饱,黄金的铜臭味伴随着资产阶级腐化淫乱的生活方式,充斥着整个社会,败坏了整个社会。这时候的法国已经取消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宪法明文规定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天赋人权。因此,法国尽管同样存在上等人、下等人的等级观念,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同样轻视,但从形式上看,妓女的人身还是自由的,她们不像杜十娘那样隶属于某一个老板,不会在某个老板的棍棒胁迫下去接客卖淫。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用虚伪的道德以及失业、饥饿来使她们“自愿”接受贵族资产阶级的玩弄和蹂躏。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诂经精舍文集》与诂经精舍早期学风(1)
下一篇:唐宋词桃源意象的美学意蕴(1)
原创文学论文: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1)相关推荐
[摘要]目前,文化体系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转变为多样性结构。例如,“草根文化”这类文化较为驳杂且具有新颖性,是在中西方文化冲击过程中融合形成的文化体系,备受老年群体喜爱。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精英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精英与草根是相对立的竞争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精英文化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公正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提高草根文化道德标准使草根成为主流文化。而我国由于经济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民的思想文化建设较为缺乏,以致国民文化体系两极分化矛盾激烈。文章对当前应如何解决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矛盾关系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我国思想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
[关键词]精英文化;关系;草根文化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活动与其生存是息息相关的。人所在的地区会形成社会,形成独有的社会文化体系。而在整体社会形态当中,思想文化教育作为构建精英文化或者草根文化体系的基本方法,就必须跳出现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点,从而才能对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展开研究工作,体现两种文化独有的文化品质,使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更加贴近人文生活,且引导社会全体人民公正自由的全面发展。并为构建思想文化体系提供奠定的基础,实现草根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一、草根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11草根文化的定义
草根文化指草根体在社会生活、交流中直接与间接的改变所处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具有独立性且需要时间体现语言的文化体系。首先,草根文化与社会中各类文化体系相同,文化体系必然包括内容、思想等方面,且紧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脚步。其次,草根文化体系是由草根群体创造的,处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底层,是群体独立性的体现 。例如:老年艺术团体在生活中因年龄老化等问题,其自身晋升空间较小,更易聚集成团体,从而形成独有的文化体系,而草根文化因其独特的文化体系,真实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所以备受老年团体喜爱。最后,草根文化是群体通过实践体现话语的一种方式,时刻在反映草根群体的思想观和价值观,阐述这个群体自身的需要。
12草根文化的特征
121文化生活性
生活性特征表现于生命力的顽强以及时刻表达当中,如同野草般生生不息。
其文化创建者草根群体赋予草根文化体系尤为顽强的生命动力,且因草根群体的社会阶层各不相同,组成人员较多。所以,才能形成这类草根文化将自身的诉求表达出,从而以实际生活为前提,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而发展。此外,草根文化体系与生活共存,草根群体清楚如何在社会当中生存,再在缝隙中求得发展时刻贯穿草根精神,不怕困难永不停息。
草根文化是草根群体生活、文化等多方综合体现,它是诉求文化但不是哑语文化,它是通过独有的文化表达方法对自身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并通过这类方式表达自身观点和意见,从而得到改变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目前尤为常见就是老年艺术团体的广场舞。广场舞不仅是老年群体对自身情绪的体现,也是对社会文化群体不满的间接表达方式。它不再是单纯的舞蹈,而是老年群体诉求话语的工具。
122文化原生性
文化原生性主要体现在文化体系中的质朴性及粗糙性。质朴性是由于草根文化在生活实践中所产生,就如同草根般紧抓实际生活,可以说生活是草根文化的养分,并相互影响发展着。草根文化较为易懂,天然质朴,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且通过各地风俗习惯以及口口相传作为传播方式。
对此,粗糙性主要由于草根群体成员受教育程度层次不一,相对而言文化知识掌握较少,从而创造的草根文化就具备着粗糙性,文化高雅风韵较为缺乏,文化理论无法统一等多种特色,从而无法促进草根文化的发展。
123文化多元性
多元性在草根文化中主要体现在多端性及价值两面性中。草根文化多面性是由于创造群体源于历史时代的发展,群体成员从开始就在受不同文化影响,所以,才具备复杂的多端性,因此,老年团体的艺术活动方式也较为繁杂,在文化体系当中老年团体的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其对草根文化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例如:最为草根化的活动广场舞,舞蹈音乐最为新潮,舞蹈形式也被普遍模仿,衍生的活动和文化尤为丰富多彩。
价值两面性的产生是因草根群体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使草根文化不仅体现草根群体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但又缺乏实质内涵底蕴较差,且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草根文化群体当中,老年团体基数最重也是最为接近草根文化的本质内涵,老年群体在衰老后更为重视生活态度和精神生活,因此体现的艺术活动也较为积极、热情向上。但与社会发展速度较为不一,从而对文化当前发展状况并不了解,且因草根群体来源于不同社会阶段,受教育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其文化具备多元性中就较为繁杂。所以,必须对草根文化修正、提升,促使草根文化所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得以传播,进而扩大草根文化的发展空间。
124文化区域性
区域性在草根文化中主要体现在草根群体的民族性及地区风俗上。每个草根成员都有独特的民族身份,从而受民族影响所形成草根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民族特色。且因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特性不同,地区有着符合自身发展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地域性和民族性正在融合,现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状态,所以文化特性不在鲜明。特别是在老年团体艺术形式体现上,不分地域和民族,都较为喜爱易学习的广场舞蹈和歌曲演唱等形式。其不仅具有学习性且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因此,草根群体尤为喜爱这类艺术活动。
二、精英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21精英文化的定义
精英本质就是对资源拥有和控制,只要拥有的资源较多并对社会资源控制较多,个人就被定义为社会精英。因此,精英文化的范围较为狭小,只适用于单个群体,并不被社会群体广泛接受。当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精英的定义必然会有所改变,不再是用当今占有资源来衡量,而是将知识、声望等方面综合考虑进去的评定标准,从而使精英文化被社会群体官方接受和喜爱。与其他文化共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关系探究
下一篇:中式正装的设计与改良
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关系研究相关推荐
摘要:近年来,公安院校越来越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并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在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结合公安院校实际并提出实现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校园文化
公安院校是为公安机关切实履行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提供人力资源的主阵地。目前,在近200万公安队伍中,公安院校毕业生已占近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公安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安院校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新载体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公安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作用的发挥,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实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举措。
一、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是指公安院校为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共同营造出来的公安院校特有的校园精神、教工气质及学生风貌的总称。由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殊性。
1、以特色校园设施为基础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公安院校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显性文化,由已经相对固定和物化了的校园建筑、设施、校园景观等构成。庄重大气、体现公安特色的建筑和设施能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并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载体。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例,学校根据公安院校特色对校区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把学校的光辉历程、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核心价值观、学府风范等物化于校园文化环境之中,既展现学校鲜明的公安特色,同时也展示了作为高等院校的深厚文化底蕴。比如将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校风校训等内容与校园建筑和道路的命名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警务文化氛围,通过校史馆、公安学一级学科纪念碑等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展示学校的光荣历史和深厚底蕴。
2、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由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精神追求和文化产品等内容构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优良品质的培育和塑造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近年来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凝练形成“忠诚、敬业、创新、表率、奉献”的公安大学核心价值观,并在全校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和宣教活动;同时创编传唱新校歌,设计启用新校徽,拍摄公安大学系列宣传片,编印学校新画册;打造“国际警务论坛”、“中国警界明日之星论坛”、“驻华警务联络官进公大”、“优秀校友回公大”、和“公大读书交流会”等系列文化品牌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3、以严格管理为特点的制度文化。公安院校的制度文化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也最能体现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公安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于公安工作,服务于公安队伍建设,培养合格的预备役警官,其人才培养办学符合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要求,因此,学校以“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为方针,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制度文化的最主要特征。警务化管理主要是通过《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学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及一日生活制度等建立起学生规范而严格的学习、生活和训练秩序。严格警务化管理的目标是形成一种严肃活波、团结紧张、张弛有度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工作作风,最终把他们培养为政治坚定、意志坚强、纪律严明的预备役警官。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既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突出特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警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4、以公安业务实战为主的实践文化。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政治觉悟高、警察意识强、业务素质佳的忠诚卫土。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教育必须注重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公安院校,社会实践是作为校内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公安业务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公安院校都非常重视公安业务实践,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公安院校,紧密结合公安业务实战,形成了以日常执勤、假期见习、毕业实习、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近几年来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安保任务,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
二、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公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载体,丰富和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会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以保证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1、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同。公安院校以培养“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政治建警,政治建校。公安院校性质、任务和特点,决定了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科学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还必须要帮助学生确立“忠诚意识”和“宗旨意识”,培养政治过硬的合格预备役警官。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出了公安院校独有的培养合格预备役警官的职业特色。可以说,警察职业意识、警察职业精神的塑造与培养是整个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由此可见,无论是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服务于公安教育这一根本目标。
2、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本身就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能够凸显公安院校独特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学生警察职业意识的养成。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反映了校园主体即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公安院校独特的价值导向。在这种独特校园文化的引导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公安院校特色精神文化以警察职业精神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忠诚意识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具有警察意识塑造功能,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其次,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能够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助于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公安院校严格的校规校纪和警务化管理等制度文化,对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起到硬约束的作用。而公安院校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是广大师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对于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起到了软约束的作用。软硬约束相配合协同发挥作用,营造出纪律严明、积极进取的独特育人氛围与环境。再次,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载体。公安院校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它通过文化娱乐、队报队刊、微信微博、讨论交流、讲座报告、参观考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公安院校还拥有一些独有的学生社团组织如特警队、手枪射击协会等,体现了公安院校的专业性和特长性,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而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协会等就集中体现了较强的政治理论性,这些社团组织根据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理论学习与探究活动,成为公安院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3、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它对全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都具有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人才培养中也就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基础和指导。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导向。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层面,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整体大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避免负面文化的影响,坚持正确的方向对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公安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在传承与创造文化的同时,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确定的基本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服务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这样,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引导。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具体化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达到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必须紧紧围绕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要求进行。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开展了“为何从警、如何做警、怎样育警”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作风建设,提升了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实现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思路
公安院校在处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关系的最佳状态就是要通过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终实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第一,明确方向原则,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前提。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从方向性原则来说,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性作用,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从目的性原则来看,二者良性互动必须坚持以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目的;从规律性原则来说,实现二者良性互动要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在讲求实效的基础上实现二者互动。
第二,选择有效载体,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支撑。二者良性互动离不开载体的支撑。互动载体在这里是指能够传输和承载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互动内容以及互动信息的媒介。实现二者良性互动,首先要充分利用手机微信、校园网、微博、校内报刊等传媒载体,特别是微信微博等传播迅速、带有交互性的新媒体载体。其次,学生活动、公安业务实践等活动载体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目前,各公安院校中广泛开展的“读书会”、“中国警界明日之星论坛”“自强之星评选”、“为祖国放歌”、“重温红色之旅”等校园文化活动就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成为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的鲜活载体。同时,还要将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程载体作用。
第三,积极培育互动主体,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关键。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其组织者和参与者几乎涵盖了全校师生。良性互动目标的实现,不能单纯依靠一个或几个部门,而必须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通过各部门齐抓共建,形成合力。因此,建立系统有序的互动主体队伍是推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关键。这里的主体队伍包括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管干部、党团干部是互动主体队伍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还要依靠优秀教工和学生骨干作用的发挥,他们是互动主体队伍的生力军。特别是学生骨干,他们是开展校园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带头人,是联系老师与学生的纽带,他们的积极参与会发挥表率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活动中来,有利于良性互动辐射作用的发挥。
第四,优化环境建设,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条件。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这里的环境建设主要指公安院校内部环境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公安院校具有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公安院校的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公安院校校园内部软、硬环境建设都极为重视,在打造优美和谐校园环境的同时,营造出了忠诚、奉献的浓厚政治氛围,树立了积极进取的健康校园风气。这种内部环境的打造,为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二者相互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必要环节。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不仅可以使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步入正确有效的轨道,避免出现工作中的失误,而且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互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够使互动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是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一个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2]陈啸吟,徐国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12):116.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谈“经”色变,走出《圣经》认识的误区
下一篇: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关系研究
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关系探究相关推荐
摘要:《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一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语言的丰富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确认识《圣经》的文化价值,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圣经;误区;认识
谈到《圣经》,人们首先想到是基督教或教堂等与宗教有关的事或物。这种认识是对《圣经》价值的狭隘理解。《圣经》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她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宗教观念,而且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关《圣经》研究方面的论文、论著有数百篇/部,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圣经》的文化价值加以阐述和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圣经》的魅力与影响。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圣经》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影响。
一、《圣经》的内容
《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共有39卷,由法律书、先知书、圣录三部分组成,实际上是犹太教形成过程中希伯来人文献的汇编,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神话传说、历史记载、法律条文、先知言行录、诗歌等。与我国的历史文献《史记》有相似之处。《旧约》中的神话传说和诗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成为西方文学作品的中心题材。
《新约》共37卷,可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四部分,主要记录耶稣及其使徒传道布教过程中的言行。许多名言警句为后世所引用。与历史文献《论语》有异曲同工之处。《旧约》与《新约》合在一起统称《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随着中世纪基督教势力的扩张,《圣经》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对欧洲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圣经》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旧约圣经》本身就是希伯来人历史发展的记录。其中一些历史事件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把《圣经》作为宗教经典信奉的犹太教、基督教以及派生出来的一些新的教派对世界历史都产生过不同的影响。
(1)巴比伦囚徒
《圣经》中记述了希伯来人两次背井离乡的历史,即出自埃及记和巴比伦囚徒。
巴比伦囚徒记述希伯来人遭受古巴比伦王国的侵略,而被奴役到巴比伦王国的经历。最有名的就是被写进《圣经》的开篇《创世记》的伊甸园故事。如果读者看过《圣经故事》和《古兰经故事》的话,就会发现故事情节的共同之处。这也反映出圣经在写作过程中的文化借鉴现象。
(2)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在欧洲历史上属于最黑暗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虽然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政策,但罗马教廷的权力大于一切。罗马教廷不仅主宰着各国的宗教事务,而且各国新国王的继位和婚姻大事等事务都要征得罗马教廷的同意。从表面上看,十字军东征是信奉《圣经》的基督教与信奉《古兰经》的伊斯兰教为了争夺势力范围进行的一场宗教战争,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西欧封建主侵略和掠夺近东地区的战争,前后进行了八次战争,历时二百余年,给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虽然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却刺激了西方人对地理考察和旅游的兴趣。欧洲人到远东的旅行,均始于十字军东征时期。《马可·波罗游记》就是出现在这一时期。
(3)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教会民族化趋势日益加强。第二,教会的世俗化,腐败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以马丁·路德·金为首的宗教改革家掀起了一场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在宗教改革过程中,各个国家纷纷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建立起属于本国的宗教派别。尤其是在英国,,还出现了一批既不信奉英国国教又不信奉天主教的新教,由于各自在对《圣经》教义的解读方面存在差异,受到英国国教的迫害。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只逃离英国,去往美洲,在饥寒交迫的冬季得到美洲印第安人的帮助。1621年秋季在获得大丰收之后,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和上帝赐予他们的丰收,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感恩活动,这就是感恩节的形成来历。现在感恩节已成为世界性的节日之一。
三、《圣经》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文化现象包括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圣经》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
提到文化,首先想到文学。《圣经》本身就是一部文学巨著。她把虚构与现实、神话与历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文学领域的各种体裁在其中都有体现。其文学类型包括传统的诗歌、小说、历史、戏剧、传记、寓言、神话、传奇故事以及独具一格的智慧格言文学和预言启示文学。
《圣经》的文学性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优秀的文学家都曾经从圣经中寻找题材,赋予了新的含义创作出不朽的杰作。许多文学作品都以《圣经》为背景,借用典故做隐喻构建作品的主题思想。
莎士比亚是运用《圣经》典故最多的作家,他的多数作品中都能找到出自圣经的典故性词语。弥尔顿(John Milton)的三部曲《失乐园》(Paradise Lost)、《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和《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都是根据《圣经》中的故事而写成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George Gordon Baryon)的《该隐》(Cain),借该隐杀弟嘲笑上帝。还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但丁的《神曲》,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名著《押沙龙,押沙龙》,等等作家的代表作品都取材于《圣经》。
(2)建筑和艺术
《圣经》对建筑和艺术方面的影响起始于中世纪。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主要体现在教堂的建筑以及与宗教有关的雕刻、绘画等造型艺术和音乐,它们大多以基督教教义和《圣经》故事为题材,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感情,突出基督教的象征与超越意义。中世纪教堂的建筑风格有两种,即罗马式和哥特式。雕刻和绘画均附属于教堂建筑,内容大多以《圣经》故事和圣像为题材。
罗马式艺术中的雕刻,主要有教堂大门上的半圆形额板浮雕、立柱上的雕刻和圣坛上的饰雕。罗马式教堂的典型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和米兰圣安布罗斯教堂、法国的卡昂圣埃蒂安教堂和图卢兹圣沙宁教堂、德国的美茵茨大教堂和沃姆斯大教堂等。哥特式雕刻主要表现为教堂正立面的浮雕群像和立柱上的圣母、基督及圣徒立像。典型的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兰斯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乌尔姆教堂、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著名画家开始根据《圣经》故事创作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近代美术奠基人”和“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迪波多·涅创作出《圣母和圣徒及天使》、《哀悼基督》、《犹大之吻》、《逃出埃及》等;桑德罗·波提切利创作了《华美的圣母》;达·芬奇创作了《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拉斐尔·桑西创作了《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等;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创作了《摩西》和壁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是阿·丢勒创作出了油画《四使徒》等。
(3)日常生活
《圣经》对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信奉基督教的家庭。许多国家在领导人宣誓就职的仪式上,都缺少不了一本《圣经》来显示庄严与虔诚。全世界所执行的每周七天的工作制也是来源于《圣经》中的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
在基督教世界中有七大圣事礼仪,即洗礼、坚信礼、告解礼、圣餐礼(弥撒)、圣职礼、婚配礼、临终涂油礼。这些礼仪在西方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用到。
(4)语言
《圣经》不仅语言优美,也为语言的丰富与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我们在说话和写作的过程中喜欢“引经据典”,《圣经》为西方语言提供了大量的典故性词语和富于哲理的名言警句,不仅经常为西方人所引用,而且不断地借用到我们汉语中,有些语句还形成了对应关系。从下面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圣经》对语言做出的贡献。
Eden/Garden of Eden(伊甸园、喻乐园或天堂)
Noah's Ark(诺亚方舟,喻避难所或安全的地方)
Tower of Babel(巴别塔或通天塔,喻空想的计划)
scapegoat(替罪羊)
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
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an eye for an eye/eye for eye)(《圣经》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forbidden fruit(禁果《圣经》)
Whatsoever a man soweth,that shall be also reap/reap what one had sown.《圣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
All the river run into the sea;yet the sea is not full.《圣经》
百川归海《淮南子》而海不盈
do as you would be one by.《圣经》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
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圣经》
正确认识《圣经》的文化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拓宽知识面。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圣经》故事并熟悉其中优美的语言,对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及更好地鉴赏西方的文学作品都有很大的帮助。只有走出《圣经》认识的误区,才能全面正确地解读《圣经》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庄锡昌.西方文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磊.《圣经》与西方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陆扬,潘朝伟.圣经的文化解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郭继荣.西方文化渊源[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新旧约全书[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2003.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情商育成过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公安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关系探究
谈“经”色变,走出《圣经》认识的误区相关推荐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聚和外化,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有利于促使受教育者成为“适者”,其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在大学生情商育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情商育成 大学生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聚和外化,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激励和教育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品质、知识视野、能力特长、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商育成等诸多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有利于促使受教育者成为“适者”
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在感到大学不同于中学的同时,对大学表现出不适应。新生们如何能在学习和生活上缩短适应期,从心理和行为上很快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这正是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所寻觅的一个基点。而环绕这个基点周转的正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稳定的形式而存在,这正是它本身的文化属性,不管是谁,只要在校园中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改变着你的心理行和行为。校园文化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影响、培养和塑造校园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大熔炉。
大学新生对大学表现出的不适应,是由于大学与中学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由此决定的不同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因此这种不适应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两者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四有”人才。因而这两种教育的衔接,最根本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教育,使其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诸方面与现实认同,逐步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正处在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日趋增强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其一,日趋增强的独立性与不可摆脱的依赖性之间存在矛盾:其二,自我意识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开始加剧;其三,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但仍有片面性;其四,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上述矛盾成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学生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内在因素。校园文化的各种形式,例如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歌舞演出,讨论会、辩论会、演讲赛、读书活动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黑板报、墙报等都可以滋润和美华学生的心田,提高他们的精神素质。因此,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会感到生活愉快、心情舒畅,可以怡情养性、悦志悦神,增添生活情趣,获得精神享受,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舒畅的心情和愉快的氛围可以促进他们生理机能的协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增强角色感。
二、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所谓“导向”,是指学生的个体行为和价值观念顺应周围群体潮流的倾向。因为人对事物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似现象,个体的信念、抱负、志趣会受到群体中其他人的影响,甚至群体中多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成为个体行为的指南。可见,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对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校园文化把大学生与集体联结起来,主要是通过各种社团活动、非正式群体等形式。正规的课堂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他们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和情感需要,自然而然就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入某种社团或参加某些文化活动,这既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增长了才干,又锻炼了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参加某种社团或者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对集体(班集体、各种文学艺术团体、年级、学校)的荣誉观念,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可以这样说,集体让学生产生荣辱与共的心理,集体观念能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使感情升华,让整个校园充满温馨、友爱。
校园文化把大学生与社会联结起来,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及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已为国家、社会、学校所共识,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目前大学生一种能动的主观愿望。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感知社会生活,发展个性特征,增长业务技能,完善品格素养。国家、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意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了和谐统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汲取营养,正确中肯地评价自己,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许多大学生对通过社会实践而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生活技能有很深感受。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各项指标值均高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智力等方面作用的指标值,这也显示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常是生动,有感性认识的思想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特定文化环境会为受教育者评定自己的品德、行为和人格提供内在的尺度,这种尺度规范着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事实上,学生对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的评定尺度更多的是在课堂之外形成的。学生对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的评定尺度往往是他自己全部的生活和学些经验中积累起来和培养起来的内在信念,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成败感和得失观是其自我评定的准绳和准则,他们又往往根据这种自我评价评定的准绳和准则来规范自己的品质,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确定着自己的人格形象。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标准的尺度,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评定准绳和准则,来规范自己的品质,调整自己的行为。
四、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有利于帮助学生保持乐观心态,培养主体精神
校园文化对受教育者有较大的激励功能。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群体需要、群体目标会增强群体荣誉感和个体发奋向上、不甘落后、努力拼搏的心理倾向,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主体精神。
实践证明,一个学生人格的完善、学习的好坏或将来作为的大小,其主体精神往往起主要作用。所谓主体精神,是指人主动适应和改造自然和社会,主动认识和完善自身人格的心理倾向及其行为表现。它包括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和校园精神,对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培育有着特殊功效。这主要表现在:
4.1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1世纪,世界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是创新上的竞争。青年学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接班人,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但是,我国教育由于受到两千年来封建教育思想影响和计划经济带来的束缚,灌输多,启发少,因袭着“外压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把学生作为“驯服工具”和“知识容器”,造成学生思想上习惯于循规蹈矩和摹仿,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的勇气和能力。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体现着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特点,具有激励前进的推动力。各类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了学生们多方面的精神需要,为学生打破以前的思维定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学习知识,交流经验,挖掘潜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自己的主体精神。
4.2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可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强意识
人的性格发展离不开对自己的评价,个人的完善首先要从正确的自我评价开始。在当代大学生中,不少人缺乏自醉自强意识。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觉得自己在学习上难以成功,因而胸无大志,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严重地妨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校园文化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在适应大学生性格特征的有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消解着大学生的自卑感,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和估计自己,对自己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中会发现自己的长处,用己之长来激励自己,从而克服自卑感,树立自尊自强意识。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古典诗歌意象组合的“陌生化”效果
下一篇:谈“经”色变,走出《圣经》认识的误区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情商育成过程中的作用相关推荐
本文关键词:原创文学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5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