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本科论文 >

现代文学馆开放时间_巴金_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

发布时间:2016-06-06 17:04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

  2011年07月22日16:08   中国作家网

“全面展现当代作家的精神风貌与艺术才华”

——就“纪念建党90周年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展”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

  记者:“纪念建党90周年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展”,集聚百余位作家的翰墨丹青,为党的90周年献礼,是中国现代文学馆一次“大手笔”的举措。能否介绍一下这次活动的缘起和组织筹备过程?

  吴义勤:我们举办“纪念建党90周年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展”的设想早在2010年年底就已开始酝酿,并向中国作协党组进行了专门汇报,得到了李冰书记及党组各位领导的充分肯定与支持。之所以不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那样搞文学成就展,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丰富和创新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展览形式。中国现代文学馆2期正在布展大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展”,这个展览涵盖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全部历史,我们希望寻找新的视角、新的展览方式来庆祝党的90华诞,同时避免与现有文学展览的重复;二是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现中国当代作家的精神风貌与艺术才华。目前,社会上对作家们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我们希望向观众展示作家们在文字之外更感性、更生动、更直观的形象。

  整个书画的征集历时6个月,在寄发征集函的同时,我们还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与作家们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广大作家对此次书画展表现出的热情令我们感动。97岁的老作家马识途亲自把作品送到我的办公室,邓友梅先生、阮波先生也都在我的办公室里即兴挥毫。叶文玲老师身体不好,但还是带病给我寄来了书法作品。贾平凹先生专程从西安把他的作品送到了北京,莫言先生铺了满地的作品替我们精挑细选。翟泰丰副部长更是专门“躲”在外面两个星期为我们作画。关仁山、丁帆等先生为了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给我们,前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好几次更换。

  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这是我们在书画之外收获得精神财富。

  记者:这次展览让很多文学爱好者对作家们有了“再认识”,领略到作家们在书画领域的才华,以及他们在笔墨丹青中流露出的“真性情”。您认为这次展出的作家书画有怎样的特点?

  吴义勤:是的,这次展览确实呈现了中国作家们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更为具象地展现了中国作家的情怀与境界。所展书画的特点,要我总结的话就是:历史感、时代感浓郁、个性鲜明、风格多元、层次丰富、意境高远,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老、中、青几代作家泼墨挥毫,或写实,或写意,或抽象,或飘逸,或厚重,或传统,或现代,或豪放,或婉约,一笔一画,都是作家们思想、情感和才华的结晶,是作家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释放。这里,没有专业的“匠气”,在每一幅自由挥洒的作品后面,我们都可以看到作家那充满人文情怀的卓尔不群的“自我”。王蒙、邓友梅、马识途、钱谷融、峻青、海笑等老作家的书法力透纸背,其风范让人肃然起敬。贾平凹、莫言、张贤亮等作家在字画领域的受欢迎程度某种意义上已超过了专业人士,而鲁光、严阵、翟泰丰、关仁山、廖红球的画作令人惊艳,博导、教授丁帆先生的笔墨也是自成一格,令人刮目相看。

  记者:这次展出的书画作品围绕“红色”主题,体现出作家对时代多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作家们较为关注的角度和视角有哪些呢?

  吴义勤:本次书画展我们并没有对作家们的作品做严格的题材限定,,只是要求作家们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总主题自由创作即可。但在实际创作中,作家们自觉地以书画这种特殊的艺术方式抒发对党的深厚感情,既有对党的历史的缅怀与再现,也有对伟大时代的讴歌与礼赞,既有对英雄的赞歌,也有对平凡劳动者的祝福,呈现某种“红色”主题的特征实在是自然而然的了。比如翟泰丰的“黄河”、莫言的“国际歌”、陈忠实的“长征”、高洪波的“走近红色岁月”、鲁光的“岁月”、王充闾的“烈士颂”、彭见明的“讲话”、关仁山的“红葡萄”、廖红球的“墨竹”、丁帆的“赤壁赋”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我们了解到。此次的参展作品将全部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也是文学馆第一次大规模收藏中国当代作家的书画作品。这在建党90周年这一历史时刻,意义格外深远。是否能谈一下这次展览所带来的影响?

  吴义勤:文人书画在中国一直有着悠久的传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现代作家的大量书画作品,但对当代作家书画作品的收藏并不够。本次书画展是对中国当代作家书画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与检阅,它在丰富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收藏结构的同时,也是对中国文人书画传统的自然承接,必将会加深全社会对中国当代作家的理解与认识、促进文人书画研究以及作家书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武翩翩)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4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54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f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