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本科论文 >

温一壶月光下酒_林清玄散文精选摘抄_林清玄散文精选(导读版)txt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16-06-18 09:04

  本文关键词:林清玄散文精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33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 ·ISBN:7533919947 ·条形码:97875339199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林清玄散文精选(导读版)

林清玄散文精选(导读版)

 林清玄散文精选(导读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33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
·ISBN:7533919947
·条形码:97875339199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简介林清玄散文精选》(导读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第二辑中的一部。《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第二辑中,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外童话、民间故事和中国古代诗歌;有适合初中和高中学生阅读的中国古代诸子作品,中国现代、当代名家散文,外国经典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
编辑推荐 它们或者耐住了几十年乃至百年以上的时光的淘洗而历久弥新,或者经过当代读者的检验而广受欢迎,有的作品甚至还拥有了专门的网站和众多的知音。优秀图书的魅力竟是如此动人!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分小学、中学两个阅读段,小学阅读阶段有《一千零一夜》、《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海底两万里》、《中外儿童诗精选》、《中外民间故事》等13部;中学阅读阶段有《孙子兵法直解》、《诗经直解》、《唐宋词选注》、《林语堂散文精选》、《简·爱》、《少年维特的烦恼》、《百年中国小说精选》、《林清玄散文精选》(导读版)等31部。
目录
少年游
暖暖的歌
旅店
冷月钟笛
生平一瓣香
月光下的喇叭手
温一壶月光下酒
无关风月
金色印象
箩筐
鸳鸯香炉
木鱼馄饨
青山元不动
边城之夜
金色印象
夜梦记五则
佛鼓
佛鼓
清欢
三生石上旧精魂
期待父亲的笑
求败的心情
黄昏菩提
四随
飞入芒花
放生鸟
清净之莲
木炭与沉香
棒喝与广长舌
吾心似秋月
家家有明月清风
无常两则
在梦的远方
札记一束
有情十二帖
发芽的心情
红心番薯
白雪少年
光之四书
星落尼罗河
阴阳巷
形式
法圆师妹
武昌街的小调
日光五书
味之素
食家笔记
鸟声的再版
清雅食谱
养着水母的秋天

生命的化妆
红蜻蜓
路上捡到一粒贝壳
拈花四品
……
序言 书写文化和被文化书写
林清玄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多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刚过不惑之年却已有四十余部著作面世了。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二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可以说林清玄是成功的新闻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他是文化事业的忠诚志士,文化艺术领域里广闻博识的通才,但却不是卓有建树的文化学家,他是虔诚的佛门弟子和不疲倦的佛学宣讲者。不过,从文学的角度看,林清玄主要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散文。他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1976)、《钟月冷笛》(1979)等,如同许多十分年轻的散文新秀那样,头角峥嵘,豪气如虹,却难免出手生涩稚嫩,滞留着模仿的痕迹;第二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特别是受到行家们普遍好评的《迷路的云》一书,从而奠定了他不可动摇的文学地位。八十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劳和最多产的第三个阶段,_在这个阶段里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这套书印量极大,毁誉不一,林清玄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也发生在这一个阶段,具体表现在对菩提系列如何评价上。宗教不尽然从头至尾全然是精神的麻醉剂,科学艺术、政治、爱情,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往往在最形而上的层面上与宗教相遇了,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不是河水不犯井水,说穿了讲,散文创作者的“精神家园感”,其实是一种艺术深层次上与宗教等高的极限。林氏之信佛既有地域深长的文化历史背景,还有一定的“家学渊源”,“五四”现代散文作家许地山和丰子恺之所以独具魅力,也是与佛教哲学脱不开深层次干系的。故此,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佛教艺术和佛教哲学的海洋里潜泳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都不足为病,相反,无论是优长还是缺失,是继前人的踪迹还是独创,林氏散文不仅在汲取融合的规模上,在原封不动的搬运上,他那足以令人赏心悦目的成就,和不免令人为之惋惜的失着,都彰明昭著,在在分明。是散文美学的正道也罢,抑或是对散文审美之路的偏离也好,林清玄提供给散文创作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或正或反的、有益且有力的启示。
林清玄散文创作道路典型地呈两头低中间高的凸字形;上升;平坦的成熟期;下滑。确切无疑的是他创作道路的第二个阶段是他艺术才华熠熠生辉的集中喷发期,他的大部分优秀篇章集中在这个时期结集的《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三个相当整齐的集子之中,而他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中的佳作约占全部优秀之作的一个较小的比例。我想这个判断大约会得到把散文看成是一门艺术的人们所认同的,因此,分析和评论他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征,就自然而然应该侧重于能代表他成就所在的阶段及其作品上。林清玄登上文坛伊始,恰值台湾文学经历了具有开创性成熟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的洗礼,及紧接着乡土文学潮和现代派与乡土派之间的文学论争。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到散文艺术中来了。我们可以从他笔下读到与其他乡土派作家如王春明、陈映真、王拓、阿盛等人作品中命运十分相近的卑微的小人物形象,林清玄同样关注普普通通的农民、士兵、小职员、小商贩,乃至三教九流的方外人,或妓女一类生活在最低层的“被侮辱的被损害的”人,但林清玄并不着意去刻划和批判左右他们命运的社会力量,他也不是从这些小人物身上发掘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因素,他也不是只对小人物的尴尬处境感兴趣,同时他也不是一味强调这类小人物抗争命运的那种宁折不弯的人性的强健和坚韧。林清玄笔下的小人物大都笼罩着一种柔弱生刚强、宁静而致远的人世间的一脉温情和心香。《月光下的喇叭手》、《阴阳巷》、《木鱼馄饨》可视为他这方面的代表作。林清玄同样写卑微的小人物生存之艰难和惨忍,但他把所有人世间的苦难和现代文明社会中人性的失落,统统看成是一种无常和苦谛,而对付无常最有效的办法,自然不是尽情地发泄那一份无力和无奈,而是向内转,像一棵植物生长那样,回复并内敛为一颗种子,唯有追溯到种子发芽的时刻,虽弱小却是最具有张力的;引而不发,或将发未发时刻是最富张力和最富包孕的一刻。这可以说是林清玄对柔弱生刚强这一东方人生存处世哲学的理解。对强和弱,林清玄有自己的诠释,弱中之强才最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劲。《温一壶月光下酒》,颇能说明林清玄的审美趣味和品位,月光是温和的,酒却有火一样的暴烈性格,林清玄是有意识地在削弱和压抑自己身上某种外在的英雄主义的气质,他总是尽力将之溶化到像月光那样覆盖人世间一切美丑、是非之上的温情里。我们读林清玄的散文,时时会感到那一份似乎不能具体加以触摸的妩媚多姿的激情,即使是在像《法圆师妹》那样情节跌宕起伏的作品里,其妩媚和忧郁,生存的抗争和意外的喜悦,也是被气清神定的总体情绪所包围。林清玄善于把握自己的激情,他有一套将激情纯化和晶体化的本领,他能将如火如荼的激情化为透明的洁白的瀑布那样,瀑布和溪流没有高潮,它们的高潮即是它们整体的景观。
当东方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是二而一、一而二的统一体时,林清玄写出了他散文艺术中最光华绚烂的篇章,如《木鱼馄饨》、《光之四书》:《佛鼓》、《黄昏菩提》,以及集箴言、寓言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金色印象》为代表的若干短章。林清玄是能将现代人生存中的无常感、挫折感、空漠感化为流动的散文之美的高手,他的作品基本上属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幽雅清韵一路。林清玄的散文作品是台北十丈红尘、闹市街头上空的晨钟暮鼓,他所欲超度的是一个个活着的死魂灵,他散文作品中的现实感与他的报告文学一样都是十分强烈的。林清玄皈依佛教,但并非远离尘世,他并没有将人和现实从当代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剥离出来,他的关注是具体的,而他的概括是抽象的。他的散文作品空灵流动,’虚实生辉。他的虚实相间而又统一的审美处理,与他的柔弱生刚强,可谓是同源同根,同出一辙。在林清玄最好的作品里,实践和承继了“充实之谓美”、“大腓外用”、“返朴归真”、“空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等等我国古代圣贤的审美遗教和审美传统。是佛教经典中关于无和空的哲学支撑着林清玄的散文美学。在林清玄的优秀作品中,空与无,并非灭寂,空与无,其实是一种存和有,是那个诞育万有,万有汇合流注的所在。在林清玄的笔下,动静结合,以静写动,以静制动,静中有动,静是一种恒常的宇宙和生命的常态。故此林清玄晨钟暮鼓、渚清沙白的散文艺术,正是建立在这一浸透着东方智慧的哲学基础上的。他散文作品中疏密相间,不少技艺卓越超群的“留白”之处,或者说,他的“计白当墨”的空间处理,都与这个基本的哲学命题是分不开的。《光之四书》堪称是这一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典范之作,把如此难以用文字状写描摩的虚幻之物,能写得如此可感可触、如歌如画,把读者的心浸透得如此澄清洞明,如沐浴于一片梵乐、馨香之中,可以说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化“浩然之气”为潺潺细流的艺术之极致了。
林清玄的散文艺术属中国文化传统,他书写的是中国文化。在这里,我把书写理解为诠释。按照本体论哲学家们的意见,诠释和解释是不同的。“解释是用某一法则去说明原因,诠释是对原因已经是知了,而加以意义的发挥和理解的掌握。解释让你得到知识,诠释让你达到理解。”从一定意义上讲,林清玄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三个阶段,其下滑的原因,或多或少是他错误地理解了诠释和解释的不同,是他由诠释文化或书写文化倒退到解释佛经,或者被文化所书写了。散文作家所面对的是世界本体,他的身份是进行文化诠解,散文的文化诠释即是散文的本体篇,散文作家不是某一个对象的仆从,而注释家只对被注的经典负责,注释也是一种劳作,但不是作为艺术的创造性劳动。一我想,这是一个散文作家和佛经注释家的不同了。当“六经注我”的时候,林清玄是光华熠熠的,而当“我注六经”时,林清玄变得暗淡了。我们不能排除这是林氏身上有一种“唯圣思维”或“偏圣思维”在起消极作用,在神圣的经典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一步,自然而然也就禁锢乃至萎缩了自己的创造性。同时大约也不能排除为了迎合时尚需求的某种策略所致。作家的叙述是艺术策略,商人的经营之道是商业策略。同为策略,却不是一回事。剔除林清玄身上非艺术的消极因素,在读者,在批评家,在出版家,当然更在作家本人。
浙江文艺出版社从林清玄洋洋大观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二十余万字的散文代表作出版。我以为这是对作家、对读者一种庄严的文化承诺。出版社嘱我写序,欣然从命焉。
(作者:zjbk083209 编辑:kind887)


  本文关键词:林清玄散文精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58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f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