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简介_沈从文沉默_沈从文散文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散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
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在《现在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 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部分精选散文:
读《沈从文散文》-沈从文散文的评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灯神推荐我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于是专门买了《沈从文散文》来看。
在吉隆坡的书店里曾把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读完了,那时就觉得沈从文的文笔很细腻,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作者。读完《散文》更觉如此。
《南北风景》是沈从文的游记散文,但从文比风格可以看出沈从文从年轻到晚年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也可以从他的文章中看出他所经历的时代背景的变化。《湘行散记》则讲述着一些稗官野史,道听途说的谈资,在我看来都是些带传奇色彩的故事,也许是他自己杜撰,也可能是他闲聊听来,我却一直怀疑那些故事和传奇人物的真实性,但谁说得了呢?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地方,出些带传奇色彩的人物也不足为奇,何必在乎真假呢?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湘行书简》。
《湘行书简》其实是沈从文回家一路写给其夫人张兆和的信,或者说就是情书。将一路的见闻连同自己对张的思念一同记下。我虽然现在在湖南,但并不是在湘西沈从文的家乡一带,所以他所描绘的美景和风土人情我无法看到。但是他对张兆和的浓浓爱意以及深深思念却让我很感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时他所诉说的衷肠甚至显得有些“腻歪”,但若不是经历过相思的人,是无法对他的感情感同身受的。读到那些文字,仿佛自己就是张兆和,读着沈从文的相思之苦,热恋之甜,还有孩子般的可爱天真。沈从文在信中将自己的感情宣泄得一览无余,却在人前带着羞涩——“当着大家的面,我不好意思说……”(《到凤凰》),可就是这“不好意思说”将一切都说尽了。而一路的见闻,沈从文为了能够让张兆和像陪伴在自己身边一样眼见耳闻,描写得如诗如画。这还不够,,还用笔勾画出简笔风景画。也许画得不够像,但山水人情都带上了他的思念。
思念着和被人思念着,都是一种幸福!
本文关键词:沈从文散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0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60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