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的特性_舞台艺术的表现与体验_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首映 彭丽媛任艺术指导
本文关键词:舞台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报讯(记者 肖扬)今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首映式昨日举行,贺敬之、郭兰英、田华、雷佳等出席。
歌剧《白毛女》是歌剧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组织制作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是文化部201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文化部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制作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领导小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总政歌舞团等单位对影片摄制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由文化部出品,北京电影学院拍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
《白毛女》原作者贺敬之同志亲自为剧本把关。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王昆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彭丽媛教授担任艺术指导。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克明担任导演,中国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峡担任音乐总监。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雷佳饰演“喜儿”,张英席饰演“大春”。中国歌剧舞剧院一批青年演员高鹏、钱治国、武猛、常通等分别饰演“杨白劳”、“赵大叔”等角色。
在电影拍摄前,《白毛女》剧组先后5次进行内部合成演出,剧本改了10余稿,舞美设计大大小小的改动多达几十次。电影导演侯克明和舞台导演张奇虹天天与演员“泡”在一起,,为他们细致深入地说戏,挖掘人物内心情感。音乐总监关峡带病坚持工作,加班加点,组织完成了作曲、改编和配器工作。每次演员做音乐作业,关峡、刘凤德和声乐指导王洪波都会到场,耐心帮助他们寻找人物的情感依据和音乐感觉。雷佳、张英席平时的演出任务十分繁重,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了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高鹏、蒋宁在上下场时扭伤了腰和脚踝,仍坚持带伤排练。今年年初,全体演职人员还主动调整了回家过年的行程,一直工作到腊月二十八。
从以王昆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白毛女”,以郭兰英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白毛女”,到以彭丽媛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白毛女”,再到以雷佳等为代表的第四代“白毛女”,“薪火相传”的含义在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制作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彭丽媛教授在百忙中多次抽出时间指导3D舞台艺术片的拍摄工作,并专门给主演上课,亲自为他们排戏示范。贺敬之同志年逾九旬,仍数次到现场观看《白毛女》内部合成演出;乔佩娟同志更是逢演必到,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帮助影片摄制工作。85岁高龄的郭兰英老师应邀专程从广州来到北京,辅导演员排练长达20余天。为让青年演员真切地体会角色,她一遍一遍地给演员做示范。喜儿哭爹一场,她撕心裂肺地表演示范一次,就能让全体在场的人落泪一次。有一回,郭兰英老师表演向杨白劳“下跪”,第二天膝盖就肿得老高,又引发了脚趾感染。她就每天一早提前到医院让医生挤出脓液,然后忍着指尖钻心的疼痛,一瘸一拐到现场接着排练。她总是对大家说:“我要把我知道的都传下来,要不然对不起那些大师。孩子们,快来拿吧!”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强调回归歌剧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比如对“赵大叔讲红军”“穆仁智强抢喜儿”等几场戏进行再创作,把以前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增强了歌剧的感染力;“喜儿和大春在山洞相逢”一场,恢复了两人的二重唱,声情并茂,引人泪下。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运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立体电影技术和环绕立体声,极大拓展了《白毛女》的舞台空间,全片拍摄场景多达15个,特效镜头超过600个。特别是摄制组使用的3D电影拍摄控制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实时调制和现场同步审看立体画面,在确保获得高质量3D影像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后期制作时间。为了解决3D摄影机过重、移动拍摄困难的难题,拍摄团队自己动手,制作出了可以承载双倍重量的移动车导轨,为拍摄高质量运动镜头创造了条件。
本文关键词:舞台艺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6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8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