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电影艺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意大利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电影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大学》 2010年
意大利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电影艺术研究
谢芳
【摘要】: 伯纳多·贝托鲁奇的影片以宏大叙事的特征和对情色加以艺术的描写方式而轰动于世,这一位意大利导演在世界影坛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通过四大部分来探寻伯纳多·贝托鲁奇的艺术创作之路,试图全面的展现他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他给予电影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无穷的启示,让大家清楚的了解他和他的作品,从而更好的学习并运用于今后的工作中。本文的创新之处,除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伯纳多·贝托鲁奇电影的艺术特征以外,还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来阐释其电影中的“性”主题,并在文章中对他用西方观点去解读东方文化时产生的错误进行了批判。 本文首先介绍了贝托鲁奇的个人生平及其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详细列举了他的作品以及创作作品的时间,还阐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主义对其的双重影响。要研究贝托鲁奇的导演艺术风格,就必须完全的了解他的生活经历。贝托鲁奇年轻时跟从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担任他的助手,而帕索里尼是一位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样一位共产主义圣徒的精神带领和影响下,因此贝托鲁奇的电影会呈现一种诗化电影的特征,并带有强烈的批判力量。同样对贝托鲁奇影响极深的便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戈达尔,他也是一名具有共产主义政治抱负的电影大师。戈达尔的影像意念化风格对贝托鲁奇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他开始对影片中那些具有心理困惑的人物身上所反映出的内在魅力进行探索。 本文的第二部分,着重挖掘贝托鲁奇电影文化的主题。关于他的电影文化主题,本人又将它分为三个大点来剖析,分别是:贝托鲁奇电影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其电影中对“性”的升华以及他电影中的东方韵味。贝托鲁奇的电影总是政治中参杂着“性”,而“性”的背后又反映出政治理想。不论是影片大的背景事件还是其中小的细节,都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贝托鲁奇的政治意味,试图通过某些东西,去表达他内心的政治抱负和革命热情。关于贝托鲁奇影片的“性”主题,本文尝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下进行解析,阐释了它对贝托鲁奇影片的影响和渗入,贝托鲁奇本人也毫不讳言潜意识的力量。“性”这一永恒的话题,通过精神分析的手法使得贝托鲁奇打破了人物发展的一般线性命运发展方式,进而挖掘出人物深层次的潜在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为了表现“性”去描写“性”,是对“性”进行了升华。在贝托鲁奇的电影生涯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片主题,就是神秘的东方文化带给他的东方遐想。从拍摄《末代皇帝》开始,贝托鲁奇连续拍摄了三部东方题材的影片,以期在东方的深沉与神秘中弥补西方的失落与困惑。重点通过介绍大家多为熟悉的影片《末代皇帝》和《小活佛》来进一步阐释贝托鲁奇的东方梦想。 本文的第三部分是通过影片的叙事特点以及影片的视听语言分析两个部分详细探讨了贝托鲁奇的电影艺术风格。首先从宏大叙事方式到环型结构叙事,再到电影解构电影的方式,最后是叙事视角。多方面的剖析了贝托鲁奇的叙事特点,尤其是他用电影来解构电影的方式确实是与众不同,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又回味了一遍经典老电影片段。这一部分里还提到贝托鲁奇电影的隐喻手法以及对象征性语言的运用。而关于贝托鲁奇影片的视听语言,本文分析了其影片的色彩色调、光影、镜头的形式以及用音乐辅佐电影的手段。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提出贝托鲁奇电影的镜语系统与其思想是融会贯通的。阐释这一概念,本人先从影响的跨文化意义的理论出发,引出了东方学和后殖民主义这一文化现象,对贝托鲁奇误读东方文化进行了批判,再通过实例分析了贝托鲁奇以其西方思维看待对东方文化虽然是有错误的,但是他能够正确的运用镜像系统来表达他的错误思想,这一点是十分值得中国导演学习的,即镜语与思想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9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dreamer;;飞花轻似梦——贝纳多·贝托鲁奇[J];电影文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孙芳;宋词流派研究述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贾小青;;试析康德的“美的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成;;晋宋至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和谐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蔡鲁祥;;安徽和县得胜河滨水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9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朱志荣;董友;;西周陶器的审美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清芳;李成蹊;;浅论体育精神的渊源与现实意义[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沈阳;;论“神仙思想”在汉画舞蹈身体语言上的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厉震林;倪震;;宏观视野和个人话语——新中国电影评论的两种写作形态[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徐书林;;对道拉起源故事中“通过仪式”的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与特点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霞;弗洛伊德人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磊;道家哲学影响下的中国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星;荒诞世界中的诗性语言[D];湘潭大学;2010年
8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ecret;;品冠首次触电《注定爱你》[J];南腔北调(明星);2008年09期
2 何柳;胡小刚;;浅析电影中舞蹈对主题表现的作用[J];电影文学;2010年24期
3 张允;;爱情在战争题材电影中的特殊价值[J];文学教育(上);2011年04期
4 牛萌;康沛;;电影遇到主题歌,几时能双赢?[J];流行歌曲;2011年03期
5 石晓平;;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简其华;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谈起[J];人民音乐;1964年05期
7 李兰;张锐;詹华山;;略谈电影海报设计[J];电影文学;2010年08期
8 神叨叨;韩式沙拉[J];电影评介;2005年10期
9 ;李连杰:周杰伦唱歌比我出拳快[J];流行歌曲(e乐族);2006年03期
10 廖艳君;谭云明;;中国女性题材电影的主题变迁[J];当代传播;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旭光;;冲突、对话与融合——“全球化”时代中西艺术文化交流问题的思考[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李立;;隐匿的爱情与断代的辉煌——对1956年前后中国电影创作的思考[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潘天强;;电影《活着》从死亡到复活的过程: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吉平;吴宝惠;李娜;;新十年中国西部电影的新发展与新突破[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崔辰;;从文本到银幕的戏剧张力——谈戏剧《怀疑》的电影改编[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世平 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N];中国电影报;2010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见习记者 吴敏;[N];南方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瑞芳;[N];云南日报;2009年
4 颜扬 吉林记者站 贺柏平 赵利;[N];中国旅游报;2004年
5 秦立为;[N];中国电影报;2010年
6 驻吉林记者 赵利;[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王小鲁;[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特派记者 黄晶;[N];海南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钟泉;[N];湘潭日报;2010年
10 易方达基金经理 潘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穆重怀;新俄罗斯电影(1991-2008)的时代转型[D];辽宁大学;2011年
2 赵博雅;全球化背景下的电影民族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陈娟;行走在银幕上的德古拉[D];上海大学;2010年
4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5 高飞;论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芳;意大利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电影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付蕾;论宁浩对盖·里奇电影的本土化移植[D];西北大学;2012年
3 陈芳庆;论“奇幻电影”的文化渊源、类型特征与价值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继保;中国小成本电影的流变与坚守[D];河北大学;2010年
5 孙琳;论罗伯—格里耶小说与电影中的艺术互渗现象[D];兰州大学;2010年
6 孙文佳;中美电影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辛勤;论“DOGME 95”电影中的表演特色[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8 石莉;寻找生命的滋味——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电影的美学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翁青青;贾樟柯电影的“寻找”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屈文琳;马基德·麦吉迪导演电影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意大利导演伯纳多·贝托鲁奇电影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7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