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的家园主题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2 11:51
贾樟柯和李沧东分别是中韩两国现实主义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两位导演的处女作于1997年同年推出,在至今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们的电影作品屡屡在国际上获得重要奖项,使他们受到了世界的瞩目。目前国内对贾樟柯及其作品的研究可谓不计其数,对李沧东的研究也日益增加,但对两位导演电影作品的比较研究尚属空白。 本文将两位导演置于比较视域下进行研究,以其电影共有的家园主题为切入点,探讨二者的家园主题和影像表达的异同,并分析异同的原因,揭示两位导演对人类普遍精神困境的人文关怀,探索家园对人类的意义。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本文的重要概念家园进行了说明,并对两位导演作品中的家园主题进行了梳理。 第三章探讨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中家园主题的异同,其共同之处在于:二者的电影都反映了各自国家中的普通人在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于寻找家园的过程中经历的共同的困境与挣扎,这种困境是一种因失去而寻找,不断追寻又不断失落的过程,这种挣扎则表现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抗和生存与死亡的选择上。其不同之处在于:关注的主要人群不同,对异化社会的呈现方式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不同。 第四章分析了两位导演围绕家园主题在影像表达方面的异同,包括意象的使用、镜头的运用、声效的制造和演员的选用四个方面。 第五章分析了两位导演电影主题异同的原因,从五方面进行: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创作历程、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共同的精神导师、电影导师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家园是人类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贾樟柯与李沧东虽身处不同的国家,却在电影创作中不约而同地以家园为主题,诠释了人们对家园的渴望,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妙的光影语言,为世人展开着归家之路,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电影中所体现的深层焦虑和人文关怀,所揭示的人的永恒痛苦与无限追寻,正是现实主义电影的价值所在。 家园尤其是精神家园,是人类精神的栖息之所,可以说,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家园始终是人类不变的追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探讨家园的意义尤显其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本文编号:2092405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的家园主题概论
2.1 家园的概念界说
2.2 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中的家园主题
第三章 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中家园主题的异同
3.1 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中家园主题的共同之处
3.1.1 家园的失落与追寻
3.1.2 理想与现实的对抗
3.1.3 生存与死亡的选择
3.2 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中家园主题的不同之处
3.2.1 关注人群的不同
3.2.1.1 贾樟柯:对底层民众的关注
3.2.1.2 李沧东:对残障人群的关注
3.2.2 异化社会的呈现
3.2.2.1 贾樟柯:物质文明的矛盾性
3.2.2.2 李沧东:科技文明的危害性
3.2.3 宗教信仰的探讨
3.2.3.1 贾樟柯:宗教救赎的虚妄
3.2.3.2 李沧东:宗教信仰的迷失
第四章 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中家园主题的影像表达
4.1 丰富的意象世界
4.1.1 主导意象的设置
4.1.2 重要意象的比较
4.1.2.1 火车:回归家庭与无家可归
4.1.2.2 卡拉OK厅:暂寄心灵于歌唱之中
4.1.2.3 薄荷糖与大白兔奶糖:曾经美好的家园与现世纯朴的家园
4.1.2.4 植物意象与动物意象:家园的温馨与无家的冷寂
4.2 镜头的运用
4.2.1 长镜头的运用
4.2.1.1 贾樟柯:以长镜头表现人与人的疏离
4.2.1.2 李沧东:以长镜头表现人对家园的眷念
4.2.3 景深镜头的运用
4.2.3.1 贾樟柯:以景深镜头表现异化的家园
4.2.3.2 李沧东:以景深镜头表现人与人的冲突
4.3 声音效果的制造
4.3.1 贾樟柯:多样的声音元素展现真实的物质家园
4.3.2 李沧东:简洁的声音元素展现纯净的精神家园
4.4 演员的选用
4.4.1 贾樟柯:以非职业演员体现真实质感,营造家园的原生态
4.4.2 李沧东:以演技派明星演绎复杂情感,营造家园的精神性
第五章 贾樟柯与李沧东电影中家园主题表现异同探源
5.1 成长经历
5.1.1 贾樟柯:遍尝人生百态 三考终入电影学院
5.1.2 李沧东:体味艰辛生活 一举成为著名作家
5.2 创作历程
5.2.1 中国电影“新生代”与韩国电影“新浪潮”
5.2.2 贾樟柯:处女作一鸣惊人 电影路地下地上
5.2.3 李沧东:四十岁开拍电影 被封为韩国第一
5.3 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
5.3.1 贾樟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 见证中国社会转型
5.3.2 李沧东:亲历国家政权更迭 见证韩国社会转型
5.4 共同的传统文化之根——儒家思想
5.5 共同的精神导师——鲁迅
5.6 共同的电影导师——侯孝贤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会军;马玉峰;;拥挤的世界 变化的中国 思考的贾樟柯 贾樟柯谈电影《世界》的创作与发行[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杨文火;;Still Life 贾樟柯《三峡好人》创作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郭树竞;通过真正的现实主义导演李沧东看韩国社会[J];当代电影;2003年03期
4 申惠善;;韩国电影的主力军——年轻导演及政府的扶持[J];当代电影;2008年06期
5 李陀;崔卫平;贾樟柯;西川;欧阳江河;汪晖;;《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J];读书;2007年02期
6 青溪;;李沧东:残缺的美丽[J];大众电影;2007年24期
7 于洁;;浅析景深镜头在影像创作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0年22期
8 周月亮;象征:电影之魂[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9 潘秀通;潘源;;“意象”美学:中国影视美学体系再认识[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袁宏琳;;从历史书写到情感描摹——谈李沧东电影作品的主题嬗变[J];写作;2009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2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09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