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香港移民题材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15 17:21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有大量移民题材影片面世,并形成了两次较为密集的高峰期:一次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另一次就是“九七”回归前后。在这些电影中,不论是大陆移民来港或是港人移民海外,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难以融入新社会的困境,他们对自己身份的困惑和对未来命运的追问都成为香港电影持续关注的问题。 本文梳理了80年代以来香港移民题材电影的发展脉络,回顾了香港移民题材电影的发展高峰及代表性影片,并从表现主题上将香港移民题材电影划分为两大类型:以南下香港的大陆人为主题的大陆移民题材电影和以漂泊海外的香港人为表现对象的海外移民题材电影。不管是南来寻梦的大陆移民还是漂泊海外的香港人,在异乡的文化中,他们都是”他者”,存在着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的困境。 香港处于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一方面经受着西方文明的洗礼,另一方面又保持着传统的中华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种身份的混杂性带来的是身份认同的焦虑。在“九七”回归的影响下,这种焦虑被进一步放大,成为香港人的集体意识,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追问未来的宿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移民表述不仅和香港的自我身份问题有关,更是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复杂性的表现,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得香港的身份认同这一议题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电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窗口,通过香港电影的移民表述,我们可以一窥香港的社会情绪与文化心理。作为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史上的重要一脉,香港移民题材电影记录了一段旷日持久的历史风云,见证了香港这座百年浮城的多舛命运,也了刻画了大时代下颠沛流离的个体生存状况。而这些都将留存于香港人的集体记忆里,成为研究香港文化的珍贵的样本。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
本文编号:236791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现状
0.2 基本理论和概念阐释
0.2.1 身份认同
0.2.2 他者
0.2.3 后殖民主义理论
0.2.4 离散
0.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0.3.1 研究对象
0.3.2 研究方法
1 香港移民题材电影概况
1.1 历史背景
1.2 发展轨迹
1.3 空间流向
1.3.1 内地——香港
1.3.2 香港——海外
2 南来寻梦:大陆人在香港
2.1 香港电影中大陆移民的典型形象
2.1.1 初移民来港的大陆人士(如阿灿)
2.1.2 新移民妓女、双程证妓女(俗称北姑)
2.1.3 大圈仔、悍匪
2.1.4 公安、特警、表叔、表姐、表哥、老表等公职人士
2.1.5 新移民
2.2 大陆移民形象建构的特征
2.2.1 性别化
2.2.2 边缘化
2.2.3 符号化
2.2.4 荒诞化
2.3 香港电影中大陆元素的嬗变
2.3.1 神话式的家园
2.3.2 温情的社区
2.3.3 质朴的同胞
2.3.4 天使化的女性
3 离散与移民:香港人在海外
3.1 香港移民电影中的离散书写
3.2 海外移民“他者”身份的建构
3.2.1 繁华的城市
3.2.2 缺失的身份
3.2.3 文化的冲突
3.3 回望母体:游子的飘零与复归
4 香港移民电影与身份认同的困境
4.1 香港人身份认同的轨迹
4.1.1 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
4.1.2 香港精神的认同
4.1.3 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4.2 “九七”回归与香港人的身份焦虑
4.2.1 “九七”回归与香港电影
4.2.2 从陈果电影看香港人的身份焦虑
4.3 全球化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367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36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