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关于影视声音造型的纪实化美学建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12-02 12:09

  本文关键词:影视声音造型的纪实化美学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关于影视声音造型的纪实化美学建构的思考

作者:admin

2012-12-27 23:03 字体:     

摘 要:【摘要】影视美学的阐释无非就是把美学的精神应用到影视中进行讨论,所以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美学精神的定义。解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探索人类生活的意义,这才是美学精神。 【关键词】 本文出自: 影视;美学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

关键词:关于,影视,声音,造型,纪实,美学,建构,思考,摘要,影视,

【摘要】影视美学的阐释无非就是把美学的精神应用到影视中进行讨论,所以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美学精神的定义。解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探索人类生活的意义,这才是美学精神。

【关键词】
   本文出自:
影视;美学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045-2

一、影视美学

美学原则。无论是柏拉图、席勒,还是近代德国的浪漫派,都把艺术与审美作为人性完整,人生意义的实现。那么,理想与艺术的相通之处又是什么呢?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就是对符合人性的生活的肯定,对现实的超越和否定;理想之境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范畴;理想的前提是肯定个人的独特性;理想从本质讲,只是存在意识领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人类生存按照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发展是有限的,但是在理想世界中人的自由发展是无止境的。理想和审美及艺术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艺术就成为了理想可以展示自身和实现自身最好的空间。既然将影视建立在美学精神上分析,那么就一定是剖析下人类的理想与生存的意义是否体现在电影电视中,是否在作品中得到了表现。

影视学原则。目前影视美学、影视艺术学及影视理论往往都被混淆,没有清晰的界限。国内外许多著作中在描述影视美学的时候都夹杂着影视艺术和影视理论的概念。

影视美学与影视艺术学。影视美学与影视艺术学在深广度上存在极大的不同,前者有更高的理论层次和更抽象、更深的内涵挖掘;后者则有着更为广泛和复杂的研究领域,没有前者理论性强。但是他们之间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又各自确定的研究领域。

影视美学与影视理论。影视美学和影视理论无论从研究对象、理论层次都有着区别。影视美学具有哲学意味,它是从必然与自由、理想与现实的视角进行问题的思考;影视理论则更多的是研究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例如作品创作、作品的欣赏规律、影视作家的艺术修养等等,这些都说明影视理论对作品的指导意义,所以影视理论的现实意义更强。

纪实化美学理论在影视中的应用。情景原生态化,纪实化美学要求作品无限贴近生活,逼真与真实的生活的条件之一就是要给观众一个靠近原生态的生活情景或是自然环境。影视作品要想具有真实性和纪实感,首先要在影视画面的外部环境、背景上给予观众真实感。

在纪实化美学的指导下,影视作品都力求在拍摄地点、时间、空间上还原所表现的时代的特征,这种贴近原生态的手法正是纪实化影视中体现美感的重要表现。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打群架一场戏,卢沟桥下宽敞的平底衬托出了人数的众多,这个大的场面为马小军的恐惧心理提供了一个充分的理由,同时低矮阴暗的桥洞给观众展现了紧张压抑的情绪。在《赵氏孤儿》中,为了追求纪实化美学贴近原生态情景的感觉效果,更不惜支付巨资搭建外景建筑物。这些都足以上我们感受到原生态纪实化之美。

淡化情节结构与冲突模式。其实在戏剧中惯用的情节冲突在我们生活中并不是非常普遍,只不过在作品中我们习惯了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模式,所以总认为这是必不可少的。纪实化影视美学与我们期待的冲突点大相径庭,它趋向于淡化固有故事情节的结构和冲突。纪实化影视美学倾向于逼真的反应生活、表现生活,所以真实的表现故事情节,包括矛盾冲突都要求我们自然的,生活的,不夸张的,不应用固有模式来展现。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咱家那些事》,就是向观众展现了百姓市井生活的一面。多数老百姓对生活的认识就是再艰苦的生活他们也会挺过去,再痛苦的日子也要拥有欢笑。剧中平淡的叙事中又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到自身生活中的真实体会,喜怒哀乐后的思考又特别贴近生活。但是纪实化影视审美情节淡化的倾向不是为了单一的减少夸张,而是为了更逼真的展现而达到深化美的意义。

细节的自然生活化。除了叙事结构纪实化外,还应全面的研究摄像、美工、照明、声音等各个工种,这对纪实化美学研究就有重要意义。例如许多纪实性的作品不再追求细腻的画面,或是完整的构图,相反像我们看到了破案类型的作品你有许多晃动剧烈的镜头被编排在了作品中的目的,即这种追捕过程的展现就是最为真实的表现;许多带有舞台效果的灯光音响被自然光、同期声所代替。

贾樟柯就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导演,他的作品《三峡好人》中男主角的扮演者韩三明也出演过贾樟柯的其他作品中的煤矿工人、北京老公。就是这种质朴的气息演绎着小人物,没有太多的做作的表演,表情的变化,但是却展现了一部令人深思的故事,就是这种自然的表演方式使片中的纪实美得到了升华。

二、影视声音及其纪实化审美

电影的影响先于声音的出现,所以对于影视的音响音效的研究至今都属于滞后于影响研究的阶段。这种特殊的语言是视听艺术赖以存在的元素,可以表现思想与情感,是具有艺术生命力与感染力的媒介。

影视声音的阐释。在影视作品中,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主观性声音。它是画面里没有提供声源的声音,例如,解说词、主观音响和主观性音乐。其二,客观性声音。它是画面里提供生源的声音,例如,对白、环境音响、背景人声及客观性音乐。前者是表达创作者情绪、观点、叙事风格的重要手段,是编剧和导演根据主题、人物等等添加上去的;后者则是为了加强画面真实感,渲染画面的气氛而真实存在的声音,它在影视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本文想讨论的一部分。

影视声音造型的纪实化审美。写实音响:增加信息量。在影视作品中声音可以增加信息量,此外画外音响可以起到扩张时空的作用。蝉鸣代表“春天”的到来,雷声预示着“风雨”的袭击等等。这些声音不受屏幕画框的限制,辅助观众打破视觉局限。

增加现场感。声音的逼真性是最佳的表达工具,尤其是同期音响是最有现场感的声音。这种环境音响的存在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除对白之外的声音,如背景人声,观众会认为他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在专题片和纪录片中,写实音响的使用可以让作品更加绘声绘色。

增加历史时代感。与前面提到的声音不同,自然的声音可以不变,但是有些想体现时代的作品就必须不断更新音效,因为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当我们听到“吱呦、吱呦”的声音,我们可以判断这是要表达历史感的音效,这声音的主人就是老牛车在行走过程中发出的声音,都是历史的象征。我们还记得曾经在观看八、九十年代描写北京生活的作品中,,外景部分经常有鸽子飞过的声音,但是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如果想表达现代气息就不会出现这一音效。在电视剧《新闻启示录》中,我们看到的是片头用电脑打字屏幕显示剧情,伴随着敲击键盘的声音,这些都在像观众传达着,改革开放时代、信息社会的节拍,具有时代气息。

增加时间感。时间虽然抽象,但是借着音响的力量就能感受到时间的存在,例如雄鸡报晓、小学生的晨读、包括《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响起时我们就知道是晚上七点了。

增加空间感、方位感、距离感。音响可以制造“景别”,如方位感:上、下、左、右、前、后,距离感:远、近、深、浅、虚、实等等。由于声音在空气这一媒介中传播,所以许多声音在不同情况下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熟知的广播剧中,为了模拟声音,在操场上说话和在教室说话肯定不一样,火车由远而近的行使的声音也完全不一样,这时候就需要技术的手段使观众确信这一场景的真实性。

人声造型的纪实化审美。人声是影视创作中的主要纪实化元素,包括情绪抒发的声音,如呼喊、唱歌、哭、笑等等,可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在影视作品中,人声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同期声和后期配音。同期声大量应用在纪录片和新闻片中,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也采取录制画面的同时一次性收取现场声音,这样的作品客观性提高很多,同时也节约了后期的时间和成本。后期配音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一些作品中无法进行同期声的录制时,根据动作、形态等内容进行录制,比如解说性话语、内心独白等都可以代替同期声。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话筒设备的故障导致录音不能正常进行,则可采取后期配音的方式进行补录。

人声造型元素的纪实化审美倾向于同期声的使用,由于录音技术的发达,制作高品质保真的同期声是能够实现的。同期声是客观性非常强的声音,辅助了画面还原真实性,使观众感受到了生活化的艺术美,增强了对影片的可信度。在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演员都是没经过表演训练的,他们讲话时的浓重方言使片子在人物语言上有很强的原生态感觉。因为是同期声录制,魏敏芝的台词很多都是即兴发挥出来的,语速又非常的快,这种真实的感觉是别的影片所无法比拟的。

背景音乐:音乐纪实化元素。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普通的音乐。与影像相结合,融于影响造型设计之中,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符合画面的视觉性。音乐的元素从创作上讲分为配乐和歌曲,从形式分析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有声源音乐是指画内音乐、客观性的音乐,是可以在镜头画面中找到声源的音乐。例如,日剧《交响情人梦》中,男主角听到田野妹的钢琴弹奏进行内心独白的时候,钢琴声和独白声音并行,并没有为了突出表现独白部分而去掉弹奏钢琴的声音,而是隐隐约约的不绝于耳。这种音乐就增强了这一场景的现场感。

音乐纪实化元素的美学意义。音乐元素分为“再现式”和“参与式”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在音乐的纪实化研究中我们更倾向与对“参与式”音乐的思考,它在影视作品中用主题音乐、背景音乐、画内音乐为传播途径,像观众传达更为复杂的审美意义。它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影视艺术创作、展现真实的美感最后升华作品的美感体验。此时的音乐不能喧宾夺主的和故事情节争夺观众的注意力,它需要配合、完美演绎作品,潜移默化的深入到作品的创作中。

就像在《乱世佳人》中,斯嘉莉在描写上下楼梯、突发动作等场景时运用的音乐方式那样,必须与画面所规定的背景环境、场景空间、甚至是时代特征与情景必须完美的吻合。

音乐造型环节。音乐的本身就是表现情绪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就导致了音乐的不确定性。随着人们心理情感的波动,音乐可以模拟这种情绪符合的旋律。这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刺激观众的情感波动点,寻找契机拉近审美趣味点最后达成共鸣。如今的影视艺术中的音乐不再是默片中可有可无的伴奏了,它成为了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直接参与增强了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强化了观众对纪实化美感的体验。

在电影中影像诞生比声音早,但是并不能忽略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如今的影视声音数字化技术非常发达,从纪实化美学的语境中研究影视声音造型的魅力,有助于我们在创作中驾驭科技的力量,用影视艺术创作反映生活、改善生活。

【作者简介】许地(1988-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本文关键词:影视声音造型的纪实化美学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01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