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研究微电影传播机制_《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1 14:34

  本文关键词:影视艺术微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苏师范大学》 2013年

影视艺术微传播研究

徐彬  

【摘要】:近年来,为了强化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塑造,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国家大力倡导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影视艺术的发展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引领和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影视艺术微传播研究正是为探讨未来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开拓新思路,提出新想法。 影视艺术微传播是指影视艺术通过微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行为。微媒介作为网络传播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既具有大众媒介的一些媒介特征,又具有自身媒介独有的移动性、包容性、互动性、开放性等媒介特征,两者相互补充并形成传播合力。同时,微媒介通过与其他各类媒介的相互融合,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提升了自身的传播效能,达到整合营销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微传播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技术与艺术之间关系的延伸。影视艺术借由微媒介的微传播,突破影视艺术传统的时空桎梏,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微传播借助影视艺术的“磁化”行为,提升了传播效率,加强了传播质量,使微媒介的传播具有一些艺术化特征。影视艺术与微传播的结合,使得影视艺术微传播本身成为一种传播艺术。 在影视艺术微传播的过程中,影视艺术发展出了更适应微传播时代的新型影视艺术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电影和微电视。微电影与微电视的兴起,拓宽了影视艺术的表现空间,丰富了影视艺术的主题内涵,为影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最后,在影视艺术微传播的接受过程中,受众通过接触影视艺术的“媒体文本”感受影视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而受众对影视艺术媒介文本的接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信息接受、文化接受和审美接受。通过研究探讨影视艺术微传播,可以看出,影视艺术微传播为中国影视艺术未来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J9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J];当代传播;2011年01期

2 吕艳萍;;解读微电影的传播特点与未来之路[J];东南传播;2012年04期

3 刘咏;;手机电影的制作模式及与传统电视的结合[J];电视研究;2009年08期

4 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年05期

5 王一川;胡克;吴冠平;沙丹;叶航;云飞扬;;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微电影发展之路[J];当代电影;2012年06期

6 胡智锋;影视文化三论(上)[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高鑫;;技术美学研究(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谢耘耕;徐颖;;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黄小强;;影视节目的微博营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10 黄鸣奋;谭雪芳;;论泛网络时代的微艺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张翀;;文化产业促进立法三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博;;经典、经典化与经典的危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宋迎法;高娴;;整体性治理:电子政务建设“碎片化”的治理逻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项朝晖;;“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探论[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倪钢;许宁;;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解析[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善顺;;微传播时代的来临与传统媒体的利用[J];传媒;2009年08期

2 李游;;SNS的传播学特征及价值解析[J];当代传播;2009年03期

3 李冬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博客营销策略分析[J];东南传播;2010年01期

4 莫康孙;;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年08期

5 彭兰;;从社区到社会网络——一种互联网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J];国际新闻界;2009年05期

6 夏亦;熊忠辉;;2009年网络电视发展与研究综述[J];现代视听;2010年01期

7 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汝平;[N];文艺报;2010年

2 熊薇薇;[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树人;从社会性软件、Web2.0到复杂适应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耀农,龚举善;论影视艺术的特征[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程福财;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王致涌;试伦影视艺术之异同[J];当代电视;2000年S7期

4 赵凤翔,李立;文学——滋养影视艺术的土壤[J];当代电视;2000年S8期

5 单世联;;中国地方文艺史著的成功模式——简评《中国岭南影视艺术史》[J];广东艺术;2000年06期

6 王强;高科技时代影视艺术价值的几点思考[J];当代电影;2001年02期

7 何雁;镜头前情感的调动与控制[J];戏剧艺术;2001年04期

8 王晗颖;理论的思辨与整合——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浅析[J];现代传播;2002年02期

9 周敏;系统的开放与创新——评张凤铸《影视艺术新论》[J];现代传播;2002年02期

10 刘秀梅;语言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审美整合[J];学习与探索;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录;;影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彭文祥;;论中国影视艺术的“家—国一体化”叙事[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姜敏;;论当代影视艺术教育的特性[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高红樱;;科技发展中的影视艺术保护[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王强;;高科技时代影视艺术价值的几点思考[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孙宜君;;论后现代视阈下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李兴国;金蓓;杨晓燕;杜巧玲;;中美大学生影视教材比较研究引发的思考[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慧霞;[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记者 赵波;[N];陕西日报;2014年

3 姚小亭;[N];文艺报;2009年

4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02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 李孟宇;[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张未民;[N];吉林日报;2011年

6 胡佳;[N];吉林日报;2014年

7 记者 顾晓萍;[N];石家庄日报;2005年

8 甘肃广播电视学校 张翼;[N];甘肃日报;2010年

9 ;[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胡嵘;[N];中国电影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足宁;弘扬真善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潘源;影视艺术传播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影视艺术专业创新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然;普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晏斌;影视艺术之符号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梓岩;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数字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彬;影视艺术微传播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6 曹丹青;对影视艺术综合性的新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7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杜群;浅析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D];南昌大学;2013年

9 许洺洺;数字游戏设计影视艺术绪论[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刘龙和;乾盛传媒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影视艺术微传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2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22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c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