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基于数字电影中服装视觉的艺术表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30 05:32
【摘要】:数字电影艺术与科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胶片电影到现在的电子、数字设备拍摄电影,电影各组成元素的发展都受到科技的影响。服装作为电影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传统实体服装到现在的虚拟服装,是电影技术最具标志性的发展之一。如今数字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到电影领域。在形形色色、幻真虚实的视听世界中,数字电影以其超凡的虚拟空间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世界。 本文从数字电影服装的人文艺术与技术发展轨迹入手,通过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细致的分析了数字电影服装发展的人文思想引源,制作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电影服装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了数字电影服装尤其是虚拟服装与传统胶片电影服装在设计规则、设计要求环节的异同点,进一步说明了数字电影服装在功能性表达和投入产出上的优越性,从而印证出数字电影虚拟服装发展的必要性及必然性,以及由数字电影虚拟服装所延伸出的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经过对数字电影服装在电影行业内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和电影人文思想内涵的案例分析,最后分析得出数字电影服装对现实服装市场及人们追求服装样态影响的理论意义。 结合理论分析,本文通过实践设计验证数字电影服装的优越性,用数字虚拟制作与实拍结合的方法,力求更好的为数字电影服装对智能服装影响做证明。通过展现数字电影服装的理念、元素及功能性设计,分析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使设计更好的体现智能服装的功能性和互动性特点。在设计过程中,为体现数字电影虚拟服装的设计感和功能性,在设计中提取数字电影虚拟服装的元素,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去,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说明了数字电影服装对现实服装市场中智能服装的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的。 在倡导以人为本,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的当代社会,数字电影服装制作的环保节制,使得其越来越受用于现实服装市场。数字电影服装极大的拓宽了设计师的创作天地,给电影行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更为创作人及时尚家们打开了新兴的职业之路,是服装设计师与动画师极完美的结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玄,大功;试论电影的雅俗分流[J];江南论坛;2002年08期

2 张春晓;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数字电影的挑战[J];影视技术;2002年07期

3 邓天颖,张威;透视澳大利亚电影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洪帆;从传统到现代——任侠黑帮电影中的日本文化精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贾磊磊;中国电影的数字化生存[J];电影创作;2002年05期

6 ;电影学术书讯[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7 克莱尔·安-沃特金斯 ,陆孝修;葡语非洲电影:历史和当代的视角[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8 陆孝修;北部非洲(阿拉伯)电影今昔[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9 徐溧遥;电影,斯派克·李的娱乐场所[J];当代电影;2003年05期

10 汪朝光;光影中的沉思——关于民国时期电影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东;电影图书的“华丽转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电影票房在上涨,,电影图书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钰添 编译;美电影图书的选题角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戴锦华;“学电影的孩子 告别讲义时代”[N];文汇报;2003年

6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7 何勇海;数字电影:高票价的颠覆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卫西谛;电影图书:有品位无市场[N];西部时报;2006年

9 卫西谛;大开眼戒:内地电影图书五年记[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胡嵘;奥运官方电影出征全球[N];中国电影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6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10 冯俊锋;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对电影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曼;华语“同志电影”的命运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砚杰;中国公路电影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3 黄友丽;俄语电影对白汉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罗丽丽;论中国知青电影的流程与范式[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6 姚昱;浅论战前电影检查制度下的官营与民营电影机构关系[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7 朱敏;试论我国手机电影的突围之道[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桢;绿色之路——中国生态电影三十年(1980-2010)[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杭玫;奇幻电影: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裴培;论电影中的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8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488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