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电影中的“桥”意象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荣;;关东意象化戏剧初论[J];戏剧文学;1991年12期
2 张蓉;意象的产生及其语义转换[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和红军;论艺术语言意象的内在生成及外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曹桂生;“意象”三题[J];文艺研究;2004年03期
5 陶陶;论诗歌的戏剧性话语载体在意象与语言之间转换[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陈剑晖;论散文的诗性意象[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7 陈剑晖;李谋冠;;论散文的诗性意象[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骆新泉;;画眉楼上愁登临——宋代女性楼意象词与男性闺音楼意象词比较[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孙良申;;论意象批评的今古价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方李珍;;戏曲意象初探(一)[J];福建艺术;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鲁功洲;;不可忽视意象在创作中的核心作用[A];四川省诗词学会诗艺研讨会发言选登[C];2007年
2 曹旭;文志华;;“意象”与“比兴”碰撞融合的意义——以《文心雕龙》为例[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3 姚国建;;知性的塑形——论郑敏诗歌的意象化与结构形态[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泱;意象的魅力[N];文艺报;2007年
2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罗振亚;在持续的生命追问背后[N];光明日报;2013年
3 罗振亚;具有方向感的情思书写[N];文艺报;2011年
4 曾凡华;寻觅精神的家园[N];文艺报;2001年
5 李遇春;沉默的力量[N];文艺报;2011年
6 石长顺 柴巧霞;“中部支点”的意象化表达与艺术灵光[N];光明日报;2012年
7 李星;传奇与现实[N];文艺报;2010年
8 曾凡华;寻觅精神的家园[N];解放军报;2001年
9 舒羽;王晓黎的筑梦空间[N];美术报;2011年
10 黄南珊;清代文论视界中的艺术理性[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建仓;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境界叙事和意象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晓;油画静物的意象表达[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孟令军;演读的无形调度[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3 黄敬军;嬗变与异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艳芬;《今天》(1978-1980):从作品意象到主体形象[D];扬州大学;2015年
5 王豪东;意象的境界[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6 杨舒涵;中国当代雕塑的意象化语言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6年
7 隋丽娜;《美·熏》系列之意象形式语言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8 徐敏杰;论析实验舞剧《红楼梦》中的意象表达[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朱依娜;钟嵘《诗品》“批评意象”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10 孙大萍;京味文学中的胡同意象及胡同文化[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2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54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