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9-28 14:13
【摘要】:影视艺术自诞生起就积极汲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在艺术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学(尤其指小说),由于其叙事逻辑和情感表达天生与影视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文学和影视的关系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课题。若探究文学对影视的影响,其研究角度很是多元化,本文则选取了“十七年”电影作为研究对象,,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尤其是“十七年”文学中的保定作家群第一代作品的改编对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以保定作家群作品改编为例,从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入手,探究其中的个中奥妙。 本文在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在观看“十七年”时期由保定作家群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等方法,论述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第一章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成因,首先概述保定作家群,然后分析保定作家群被改编的原因,以及新时代下的新变革;第二章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主体的影响,在这一章里主要论述保定作家群介入电影创作的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保定作家群与“十七年”电影创作主体的同一性,比如徐光耀、邢野等就以编剧身份直接参与了小说电影化的创作,而梁斌等虽然不是电影编剧,但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第三章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文本的影响,从叙事素材、人物塑造、题材类型三个方面进行文本分析;第四章保定作家群对新中国电影美学风格的影响,概括了“十七年”电影的三个特征:抒情正剧的叙事样式、崇高壮美的价值观、雄浑激昂的美学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4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文祥;“红色经典”改编剧的改编原则与审美价值取向分析[J];当代电影;2004年06期
2 李国顺;;“十七年”期间苏联电影的引进译制及影响[J];电影评介;2010年18期
3 陈播;;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为创作更多更好的革命军事楲材影片而努力[J];电影艺术;1960年08期
4 钟惦h
本文编号:2543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54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