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电影《南京的基督》论:香港的不安与希望

发布时间:2019-11-20 14:58
【摘要】:1995年上映的香港和日本合拍电影《南京的基督》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同名短篇小说,该电影的制作企划由日方提出,而实际的编导与拍摄主要由香港班底完成。刻画了一个信仰基督的南京妓女的小说《南京的基督》,本就是一个东西方元素混杂的文本。同样,香港也是一个东西方元素混杂的地区。那么由香港掌握该小说的改编权是否存在必然性,与处于东西方文化中的香港文化认同是否有关等问题便自然出现,因此本论文选择将该电影作为研究对象。然而与电影《南京的基督》相关的研究多为日本学者所著,也因此这些研究很难将电影置于当时香港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探讨。本论文将以电影《南京的基督》为研究对象,在电影创作期间的时代背景中对其进行分析,重点关注香港回归前夕这一特殊时间点。本论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解读电影中暗藏的回归前香港文化认同的相关信息,切入点主要为电影文本中最能表现电影创作意图的两处改编。本论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对参考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了从中国研究者的视角解读电影的必要性。同时,也对电影创作期间香港社会的大环境,以及文化界与文化产业的动向进行了概述,为后面进行文本分析打下基础。第二章主要关注电影中将原小说转变为爱情故事这一改编。笔者认为,电影所塑造的金花、冈川、以及金花所信仰的基督这三者间的三角关系,暗含了在东西方文化中被撕扯的香港形象。金花信仰的基督象征着当代香港的西方文化,而淡化了日本特征、教金花书写汉字的冈川身上则可视为东方文化的表象。电影中金花在追逐基督和冈川的过程中倒下的结局,意味着香港在"夹缝"中难以确立自我的不安与迷茫。第三章对电影中的原创人物——"小二哥"进行了解读,这一完全架空的人物能够集中反映香港创作方意图。小二哥是一名没有接受过文化教养的普通底层民众,他对金花有着自我牺牲式的爱。他认可并帮助金花与冈川的爱,却对金花的基督信仰起到了间接性的破坏作用,这一形象与香港所认识的作为故乡存在的"乡土中国"的形象相一致。与未对小二哥作出回应的金花相同,回归前夕的香港对于故乡——内地也有着复杂的感情。而在金花被拉扯着走向悲剧的结局之外,小二哥却得以存活下来,这也代表了香港在不安之余保留在故乡处的一份希望和可能性。综上所述,电影《南京的基督》讲述了金花的悲剧故事,其中隐含了回归前夕香港在自我追寻和认同过程中的迷茫与对未来的不安。但同时,象征着"乡土中国"的故乡印象的小二哥,却在迷茫之余带来了希望。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雪霏;电影《南京的基督》论:香港的不安与希望[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63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563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