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边界”: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电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档期选择:香港电影上映最高原则[J];电影艺术;2005年04期
2 高娜;香港电影产量继续下降[J];影视技术;2005年09期
3 巩宝荣;;《杀破狼》:久违好片,挽救香港电影?[J];艺术评论;2005年12期
4 D.德瑟,吉小倩;评《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J];世界电影;2005年01期
5 张燕;2004香港电影分析[J];电影艺术;2005年02期
6 吴迎君;熊荣;;困境下的突破:香港电影自审意识研究——“关于电影之电影”类型的自我观照品格[J];电影文学;2006年12期
7 列孚;;单边主义让香港电影固步自封——香港电影陷入低谷探究[J];电影艺术;2007年01期
8 丁珊珊;;《海南鸡饭》的异度思考——论香港电影中女性伦理的艺术嬗变[J];艺术百家;2007年04期
9 刘永刚;;香港电影业:“香港电影不死”[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27期
10 周为筠;;香港电影:从光辉岁月到后港片时代[J];粤海风;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祁林;;电光碎影的乡愁——论香港电影的怀旧意蕴[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成龙;;成龙访谈[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鹏邋李倩;香港电影:十年走出冰河期[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见习记者 刘书艳;香港电影里的人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3 廉丹;香港电影的“合拍”空间[N];经济日报;2013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樽;香港电影:四面突围探寻救市之道[N];深圳特区报;2013年
5 李瑞华;香港电影回暖势头初显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6 杨一晨;香港电影:制作向上数量向下[N];中国电影报;2005年
7 林志文;香港电影蓄势再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徐宁;江苏影评人评说香港电影[N];新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傅春荣;谁能拯救 香港电影[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朱玉卿;合拍是香港电影发展的一大动力[N];中国电影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友平;香港电影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颖;新时期香港电影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雨蒙;香港光艺制片公司的传承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3 肖闱;流变与融合:1970-2015年香港电影文化身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王妍如;香港新艺城公司研究[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6年
5 池亚卿;九七后香港电影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陈怡君;“97”回归后香港电影的文化认同[D];浙江大学;2011年
7 方芳;香港电影的癫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益;第一部香港电影及其相关问题再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牟伟;1997年之后的香港电影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慧;近三十年香港电影塑造大陆人形象的文化流变(1980-2011)[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4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56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