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2 05:58
【摘要】:中国第六代导演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与追求宏大叙事和民族寓言的“第五代”导演不同,他们用原生态的记录手法将镜头着重对准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批底层人物和边缘群体,其中也包括社会文化和伦理变迁背景下的女性群体。第六代导演以冷静的目光、客观的视角、纪实的手法,向受众展示中国现代女性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的生存与伦理困境。因此,整体、系统地去观照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的女性形象对于我们了解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生存境遇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尽管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第六代导演群的提法和成员归纳存在一些争议,但在立足于已有分析和个人理解的基础上,笔者从时间概念、审美理念、创作环境三个方面确定了第六代导演群的界定,并提炼了他们的创作背景和思想艺术特征。 第六代导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具备独特的时代特征。她们在后现代主义和消费文化中成为了视觉和欲望消费的异化者、都市爱情童话和家庭期盼的落空者、背离社会主流生活和价值观的边缘人物;在传统男权话语表达下,女性表现为刻板化的“天使”与“恶魔”、性别特征模糊的中性人、充满危险意味的“祸水”;在现代女性价值观影响下,她们还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冷静和理性的直面困境者、内在孤独焦灼的个体。为了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第六代导演在镜头语言的上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固定镜头、跳跃式的剪辑、灰色晦暗与明暗对比强烈的画面构图;在情节结构编排策略上,回避戏剧冲突和悬念设置,杂糅多个平行或交织的故事段落,采用充满启迪意义的开放式结尾;在故事讲述策略上,他们大多采用“隐蔽自我“的非人称叙述人和丰富多样的叙述视角。这些影像手法深化、突显了影片中女性人物的形象特征。 影响第六代导演电影中女性形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由于低下的职业身份、女性对男权规范的集体无意识导致了女性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受到束缚;其次,第六代导演对创作题材的求新求变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决定了第六代导演的创作立场和态度表现;最后,转变的性别伦理、重构的婚姻家庭伦理、紊乱的社会生活伦理使得社会价值观和伦理观发生了嬗变。 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在电影层面上,这些女性形象丰富和补充了中国电影银幕女性形象、对我国未来电影创作形成了有益启示;在传播层面上,,她们的出现为电影观众营造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对于现实社会女性的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启发作用;在社会层面上,这些人物折射了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悖论式处境、对女性“人”的价值和“女人”的价值同时实现深具伦理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玲;走出“目光的樊篱”——论中国女性和中国电影的话语与身份书写[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谢昌蓉;;中国传统女性伦理的发展脉络与特点[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J];当代电影;1994年06期

4 苏敏;;第六代导演视域中的“女儿”形象——以影片《青红》与《红颜》为例[J];当代文坛;2009年04期

5 武静;;论影视艺术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嬗变[J];大舞台;2012年01期

6 胡清;蔡海波;;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青春电影思考[J];电影文学;2010年20期

7 张雷;读张元兼品《绿茶》[J];电影艺术;2003年06期

8 王长青;;新世纪初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本位意识解读[J];电影文学;2007年19期

9 聂伟;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娄烨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潘友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嬗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571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571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